此题两个问号,都是关于丁元英去向的问题。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得先解开一个隐语,丁元英是小说中的人物,他的去向首先取决于作者的思考,当然也不否认读者也有思考的权力,但是终究是先入为主,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作者及其著作情况,从而理清关于丁元英去向的些许脉络。
作者之于作品
作者豆豆,是李雪女士的笔名,生于年,文化程度不确定。于年8月创作完成长篇小说《背叛》,在杂志《啄木鸟》年1-4期连载,在年完成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后被拍成电视剧《天道》,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她又于年12月,完成长篇小说《天幕红尘》并在年7月出售。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作者印象的话,应该是:神秘、矛盾、简约。神秘是因为其人低调,其品高深;矛盾是因为作品(行者会另篇详解);简约当然是不简单,不简单的背后还是回到了神秘上。
主人公之于主人公
按照成书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分,三部作品的男主人公分别是: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笔者希望从三个人的“宿命”和“承接”方面去加以简析,从而期许更接近作者,也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以抛砖引玉。
1、宿命说,宋一坤与叶子农都是死于他杀,对手都属于“国际级别”,而丁元英却是全身而退,从这一点看,作者对丁元英这个主人公形象还是较为满意的,或者说丁元英这个小说人物更接近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认知,所以,去向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让丁元英还活着。
2、承接说,如果说宋一坤是丁元英的前生,那么叶子农就是丁元英的来世了。这并不是没有缘由,三个人都是“入世”的奇才也都具有“出世”的色彩,从宋一坤的“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到丁元英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再到叶子农的“见路不走”,他们三个人的心思都不在钱上,但他们的思维导图却都是与钱有关。
宋一坤的死只是肉体上的消亡,他思想上一些东西还是被作者实实在在地带到了丁元英的身上,直到叶子农的身上,这是可以求证的:《背叛》中宋一坤写了提纲,让夏英杰写小说,而小说的内容恰恰与《天幕红尘》的主题大纲有“暗合道妙”之处;再看《遥远的救世主》结尾中,丁元英在众人的安排下坐上车离开了,按全书逻辑推理他当然是去了欧洲,所以《天幕红尘》的故事是从欧洲开始的,叶子农的生命也是在欧洲结束的.……
读者之于作者
笔者曾试图查询作者的资料,却似晨星断雁,寥寥无几,看来作者低调不张扬,丁元英身上似乎也有这种气质,仅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对于丁元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