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寿伟是十五届区政协新委员,履职时间不长却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不仅爱“较真”、爱争论,更是区政协委员中的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大户”。初任委员,便已在普陀区政协委员履职考评积分中拔得头筹,一起听听这位新委员的“履职经”。
无调研不建言
仅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里,董寿伟委员反映了16件社情民意信息,全部转至市政协。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创业以来从医疗耗材、设备、技术转让,医院医院门诊部的投资管理,产业领域涉及生物医疗、市政工程、国际物流、清洁能源、酒类贸易、酒店、钻石等多个板块。笔者好奇这么一位“大忙人”哪来那么多时间写社情民意?在董寿伟看来,社情民意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靠观察和调研得来的。
例如,董寿伟发现部分民办幼儿园招收地段生,且对地段生给予差别化待遇。为了解相关情况,他致电所在区教育局,该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他,“民办幼儿园不归教育局管”。这句话激起了他作为政协委员的责任感,他实地走访了普陀、闵行、徐汇等区教育局,均得到与自己所在区不一样的答案,民办幼儿园不仅归教育局管理,而且有明确的管理科室。于是,他下决心开展深入调研,在一系列的实地走访、电话调研、个别了解之后,撰写了社情民意《关于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监管存在差别化对待的现状的改进建议》。他建议市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对各区学前教育的管理措施。
又如,1月22日下午媒体报道了上海地铁15号线祁安路站一名乘客下车时被屏蔽门夹住,经送医抢救后不幸身亡的事件。董寿伟深受触动,不仅认真观看了媒体公开的视频,更是实地走访和观察了多条线路的数十个地铁站点,形成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建立无人驾驶地铁线路车站管理和应急预案,设立明显的无人驾驶地铁标志,制作无人驾驶地铁紧急事件处理流程教育动画片等等。
处处留心皆线索
“生活中处处都是社情民意的线索,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董寿伟如是说。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有人司空见惯,有人淡漠处之,遇到了、看到了,随之也就错过了。董寿伟恰恰就是一个处处留心也愿意发声的人。他就要做这样一个将政协委员履职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全天候委员”。
一次,因为工作需要,董寿伟出差南充谈医疗合作的项目,谈判结束时因为买不到直达成都的火车票,便买了到遂宁中转的联程票。转车时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高铁上是严格要求佩戴口罩的,但是到了遂宁中转时乘客需要先出站后入站办理手续,许多乘客出了站纷纷自然而然地摘下口罩透气。一位一直在咳嗽的中转乘客也摘了口罩,大家纷纷避而远之。董寿伟却不免担忧起来,假设这位中转乘客是新冠病毒携带者,或者患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播外溢到城市内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设置了站内中转厅乘客在是站内规定的监督下会保持佩戴口罩的状态。虽说是在远隔千里之外的所见所闻,董寿伟回到上海即起草社情民意信息,《关于火车站和机场全面设置站内换乘厅减少疫情传播外溢机率和提高出行效率的建议》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诞生了。
秉持公心勇发声
虽然是新委员,董寿伟参与政协和统战相关工作已有多年。回忆起11年前第一次写社情民意信息,仍是感慨万千,“那时对社情民意的认识是很不全面,甚至有些偏颇的,以为社情民意就是啄木鸟找问题”。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董寿伟慢慢提升了对社情民意工作的认识,信息采纳率也逐渐提高。多件社情民意信息受到市政协采纳,得到市领导批示,或被全国政协采纳。
作为“编外人士”参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多年,第一次被推荐为政协委员,问及感受,他坦诚地说,“底气更足,责任也更大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