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啄木鸟和雨大叔与导演,一场相互治愈的
TUhjnbcbe - 2024/3/7 8:09:00

日本导演冲田修一的作品,有一种很明显的个人风格,那就是一贯的平淡,但是他能把平淡的故事讲出无穷的深意。在他细腻温和的作品中,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刻骨铭心,不过人们却不愿意错过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这些平淡的场景,正是他作品中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啄木鸟和雨》中,延续了冲田修一的温暖、平淡,加之轻松搞笑的特点,当观众很轻松地看完这部影片时,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其中的人物深深感染。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山村,伐木大叔岸克彦在一次上工途中遇到新人导演幸一与副导演,二人因为车辆故障无法前行,好心的大叔便带着他们去寻找拍摄地。后来大叔还在他们拍摄的电影中出演了丧尸,由此,开始了岸克彦大叔与新人导演幸一的互相成长之路。

影片获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这算是对《啄木鸟和雨》这部电影的一个肯定。虽然这个故事并不鲜见,格局也不大,但小格局,平常事,却更深入人心。

如果单纯看故事,可会心一笑,不过细细看来,这平淡的故事中,导演却费了很多的心思和技巧,呈现的不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两代人的蜕变与成长。本文就从导演的创作技巧及人物的刻画方式入手,解析这部电影背后的立意。

创作技巧:虚实结合,以拍摄电影为线索,以个人生活为核心

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具有不同的身份,一个是普通的伐木工人岸克彦,他为人刻板,和自己的儿子关系紧张。另一个是一名新人导演幸一,他腼腆又缺乏自信,作为一名导演毫无威信。

两个毫无关系的人突然走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必然很难继续下去。因此导演在影片中画了一条“虚线”,即拍摄电影,再借此勾勒出他想呈现的“实线”,从而使故事得以圆满。

①虚线:新人导演幸一对电影的拍摄

拍电影这条虚线可谓无处不在。第一次是在电影的开始,岸克彦大叔在伐木,一个陌生人突然找到他,请他暂停伐木,因为他们正在拍摄电影。

第二次在岸克彦大叔去伐木的路上,再次遇见去寻找拍摄地却因车故障不能前行的导演和副导演,于是他们开始同行。

在剧情的不断推进下,岸克彦大叔对电影的兴趣越来越浓,以致于第三次在电影中相遇,是岸克彦大叔主动前去的。

借此,导演对这条虚线的勾勒已经完成,整部影片围绕着拍电影而展开,在拍电影的表象之下,慢慢地揭开个人的生活状态,使他真正想要呈现的实线慢慢浮现出来。

②实线:个人的生活状态与问题

如果遇见一个人,通常不能立即发现这个人的特点,因为不够了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也是同理。好比日久见人心,随着影片的深入,当导演将一个个生活片段穿插进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部影片中的人物特点越来越鲜明。

比如在岸克彦大叔第一次遇见导演幸一的时候,他认为幸一是一个什么也不会干的小伙子,建议剧组将他炒掉。第二次时,幸一将自己的写的剧本送给他,岸克彦大叔开始对幸一有了改观。第三次,因为电影的事,他们有了更深刻的交流。

这些改变并不是突然间发生的,而是在影片中由幸一拍摄电影的过程中,缓慢推进的。在两个人的互相参照中,他们知道了彼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观众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说,虚线与实线两相结合,而又毫无违和之感,对于导演的功力也是一种考验。这个故事就如潺潺流水,不疾不徐,亦不突兀。以拍摄电影为线索,以个人生活为核心,巧妙地将主题展现在观众眼前。

人物刻画:多角度穿插叙述,将人物形象全面化

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那些非常成功的电影,无一不是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人物是影片的灵魂,而在《啄木鸟和雨》中,两个人物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导演甚至用了多种方式,将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升华。

①角色的多重身份

在影片中,岸克彦大叔不仅是一名伐木工人,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些人的朋友。

作为伐木工人,他得到同事的一致称赞,可以说他的工作非常称职;作为一个父亲,他不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相处得非常不好,对孩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是痛心;但是他作为朋友,又是一呼百应的角色,在幸一拍摄电影时不够群演时,岸克彦大叔立即帮他找到很多村民参演。

一个人物处于多种关系之中,便将其性格全面突显,在工作和与人相处方面非常得心应手的大叔,反而在家庭关系中一团糟,对于那名导演幸一来说也是一样。

在我看来,这种多重身份,恰恰是多种角度的展现。俗话说,在门缝里看人,会把人看扁,其实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如果仅仅看人的一面,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但绝对不是全面的。而人,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只有在越多的角度中才更显全面。

②以细节表现人物心理

细节描写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的一言一行,皆有细节组成,以细节看人物的心理,从心理看一个人物的形象。

在剧中表现特别明显的是导演幸一的角色,比如他在刚刚遇见岸克彦大叔的时候,总是不说话,被质疑没用,让他去帮忙的时候,他唯唯诺诺地下车,却仍然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比如幸一准备逃走前往东京时,被人追到车站,他就一直趴在地上,口中说了一次又一次对不起。

比如他在拍电影时犹豫不决,装病后询问一个对电影一窍不通的伐木大叔拍得怎么样,并且听从了大叔再拍一次的建议。以及在最后,幸一在拍完电影后被合作的资深演员夸奖,他当即哭了起来。

在诸如此类的细节中,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导演的不善言辞,不自信,以及在获得肯定后的感动,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部电影的故事看似平淡,因为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心理状态,反而又显得有些复杂。但是这些多角度的穿插叙述,以及心理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这一目的,比较之下,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影片立意:啄木鸟和雨,冲刷掉阴霾,治愈心中的“缺口”

有很多人说,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看到过啄木鸟的出现,如此说来,啄木鸟和雨这个名字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但是,能够看懂的人便能知道,啄木鸟不是真的啄木鸟,而是一种意象。其实,啄木鸟和雨一直存在,只不过需要用心去发现。

①啄木鸟与伐木大叔

在我看来,啄木鸟就是那位伐木的大叔,因为他将导演幸一心中那些害怕、自卑、不自信等种种类似的“小虫子”吃掉了。

在遇见岸克彦大叔之前,导演在生活中畏畏缩缩,谦卑到极致,对自己写的剧本一点自信都没有,最后当做没用的东西送给了岸克彦大叔。并且他总是下意识的告诉自己,不能穿黑袜子,不能吃甜品,这样才能拍好电影。

而这些随着岸克彦大叔的出现渐渐消失了,从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开始,到自己的导演能力有自信,知道自己想要拍出的是什么效果,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与演员沟通,最后克服内心的恶魔。幸一从一名新人导演蜕变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演,并且不再自卑,可以昂首挺胸地走路,这些都归功于岸克彦大叔这只“啄木鸟”。

我们知道,啄木鸟可以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在影片中,它消灭的正是人原本看不见,而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害虫”。所以,啄木鸟正是治愈的代表。

②雨和导演幸一

影片中啄木鸟和雨是不能分开的,既然啄木鸟是岸克彦大叔,那么雨就非常明显了,代表的是导演幸一。

其实,不仅是幸一有问题,岸克彦大叔自己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苦楚,他最难的是与儿子的相处。当这个年轻人以全新的身份进入他的生活的时候,岸克彦大叔在相处中反而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没有按父母的期望去做一份工作,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爱好去成就一番事业,其实是值得高兴的。

所以后来在岸克彦亡妻的忌日上,有人向大叔说起让他的儿子去做什么的时候,岸克彦大叔很是激动的回了一句:“那也要考虑他的意愿”。至此,岸克彦大叔和他的儿子终于和解。

有很多时候,自己身处其中时反而无法发现问题,但是当一个人换一种身份到来时,之前的疑惑不解的问题反而有了答案。幸一就像一场及时来临的雨,冲刷掉挡在眼前的阴霾,当雨过天晴,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啄木鸟和雨》,大叔与导演,相互揭开对方心中的结,冲刷掉阴霾,治愈心中的“缺口”,这正是影片背后的立意。

有人曾评价冲田修一是个比是枝裕和还会讲那种别人看起来一点儿劲都没有,他们却当做珍贵的叙事核心的导演。看完这部电影,深以为然,大叔和导演的故事确实平淡得离奇,但这两个人物却是其叙事的核心。

《啄木鸟和雨》,从大叔伐木开始,以大叔伐木结束,只不过,经历过了那一段有趣的电影体验,遇见过那一个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小伙子后,心境已经大不一样。

这多像每个人的人生,总会遇见一些人,总会在某些时候留下或收获一些东西,而后头也不回地继续走下去。人生依旧平淡,但生命已然不同。

1
查看完整版本: 啄木鸟和雨大叔与导演,一场相互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