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律协上海律协
来源:上海律协(本文系作者投稿)
作者:吴辰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观点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立场
编者按
年9月,上海律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首届上海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主题宣传活动,经评审,最终产生10位“上海律师行业公益之星”,20家“上海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先进集体”、10个“上海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并于年1月2日举行的“纪念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大会”上对获奖集体与个人进行表彰。即日起,上海律协将陆续推送10位上海律师行业公益之星的个人事迹,展现上海律师的大爱无疆。
感谢上海律协,使我得以在案牍劳形中自我解放,理理心绪,做些思考,以下亦可作为一种回顾小结。
读书人的家国情怀
岁月匆匆,离开复旦校园已经十八年了,至今对于九五年入学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彼时,复旦大学辩论队在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夺冠所引发的社会辩论热方兴未艾,由国际政治系王沪宁教授任总顾问、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任总教练的那支辩论队几乎成为全民偶像。带着对这些辩者的崇拜,我进入了复旦哲学系,迎接我的是刚刚履新系主任的俞吾金教授的新生寄语,至今仍在深刻体会这次讲话对我醍醐灌顶的意义。简单地说,俞老师从总体性、前提性和批判性三个维度深刻阐述了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总体性判断服务于全局观念,批判性视角则可帮助我们对问题理解得更全面,而前提的预设或抽离将可能导致结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延伸而言,价值判断的重要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方法权变的可能性自在其中。或许可以说,今天之所以在强手如林的上海律师界我可以找到安身之处,从根本上是因为有了复旦哲学系多年的思维训练和培养,终身受益。
复旦校园活跃着一批学以致用、立志于促进社会进步的优秀学者,他们或著书以教化、或建言于庙堂,真正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他们的带领下,复旦师生营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当时,我参加了复旦哲学系与解放日报共同合作的“上海市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调查,这个项目后来获得了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类成果一等奖。由我主笔撰写的调查报告被《上海改革》《决策参考》等杂志连载发表,在此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读书人的所学所知在关切民生、服务社会过程中所能产生的价值,也因这种社会效果让自己的内心激荡不已。
家国情怀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道统,无论是《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均是写照。读书这个“读”字,从字形结构上说就是在学问上成一家之言,在实践中兑现自身价值。在复旦哲学系求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应该经历怎么样的社会实践来实现我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理想。年在已确定直升哲学系研究生的情况下,听从一位朋友的建议,接收了他的复习资料,报考了当年的律师资格考试,在无任何法律基础的情况下,通过两个月准备侥幸过关,人生因为这次偶然的选择发生了必然的转变。感谢上海新华律师事务所蒋荷娣主任对我这名没有任何法律基础的学生慷慨的包容,接纳我作为助手,让我得以在实习阶段参与了很多案件的办理。我逐渐发现律师工作有规律可循,但绝不雷同,每个个案都有有待去发现的故事,而“法庭”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正是我这样的读书人实践自我最合适的舞台。于是在毕业时,我放弃了成为市级行政机关公务员的机会,拒绝了民营文化公司总经理的职务,虽有不舍也婉拒了留校任教并继续深造的可能,因为我已确定选择律师职业,开始我的社会实践。
年秋,俞吾金老师因脑癌没有被提前发现,手术无果,永远告别了他热爱的事业,为了表达对他的纪念,也为了尽可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我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人民币万元设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小城教师健康基金”用于哲学系教师的高端体检,以此告慰俞老师并表明决心:学生要做好一名律师,成就一个“读”者。
法律人的社会担当
选择做一名律师,让我确定社会定位找到了立足点,而如何做好一名律师,则是我长期工作中不断追问的话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关乎律师,一个法律人,对社会担当的理解。法律人的社会担当,以我现在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职业担当。作为专业人员,应当在其专业领域有成功的建树,以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赢得同行和社会的尊重。我较早地确立了以房地产和公司法为专业领域的努力方向,多年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顺应市场,赢得了尊重和认同。自年起至今,我一直担任央企地产行业排名第一的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保利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首席法律顾问,指导处理了大量房地产、建设工程领域的相关案件;目前为50余家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包括上海市松江区委、区政府、区人大等政府机构;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和平饭店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中学、上海电影学院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第二,与道德相关联,勿以善小而不为,尽可能对周边环境的人和事赋予积极的正能量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达者兼济天下”等为法律人的社会担当提供了文化参照。多年来,除了每年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法律援助之外,我在捐资助学方面做了一点实事。除了上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小城教师健康基金”外,年我出资5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苏州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于年底单独捐资1,万元,教育基金将全部用于奖学奖教、助学助困,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教育公益事业。
第三,法律人的社会担当的最高层面,应当顺应社会洪流,响应时代使命,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法治进程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物质上的扶贫救困,损有余补不足无疑是一种善举,但它只是做了一种加减法。如何为正能量加杠杆,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法律人社会担当的意义所在。多年的法律实践中,我发现,当前高校法学院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尽完善,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快胜任具体的法律工作岗位要求,这是一个现实的痛点;另外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评价,有少数同行采取了较为偏激的方式,这是一种扭曲现象;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法治进程在加速推进,以权利意识与规则意识为特征的社会教化需求也在同频共振。
如何让法学学子在走出校门之前,更好地完成法律人格的塑造?作为法律工作者,如何以积极的正能量的方式回应社会关切?如何让公众通过对生活世界的理性认知,加强对权利意识、权利边界、合法维权的理解?而这三个问题域的交集就是“小城杯”诞生的缘起。
小城人的公益之路
年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啄木鸟奖”授予华东政法大学王洁莹同学,以表彰她为广大消费者争取合法权益的行为。小王同学为公众认知,是因为她起诉迪士尼要求认定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格式条款无效,在小王同学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及全社会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