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们拥有旧石器时代的情感湃客读者们的书单
TUhjnbcbe - 2024/5/13 18:53:00
专治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
                            

编者按:

世界读书日征稿,我们收到了许多封热情的读者邮件。读者来信中写道“没有比在这个因疫情而禁足的日子里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更能贴近情感了”,当下,也没有比读书更能放任想象与思绪驰骋的世界了。

从4.23世界读书日起,我们将持续推出湃客读者们的书单,和大家一起度过疫情时封闭漫长的时光。

《尼罗河上的惨案》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9

荐书人:微.沉默

封校近一个月,无处可去,闲来翻书,意外发现之前买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孤零零地躺在书架上。说来惭愧,当时只看了一点就置之不读,想必是因为出场人物太多而又难记的缘故,如今既然重见天日,正好借此机会把它看完。(请允许我一下简称《尼罗河》)

《尼罗河》是阿加莎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对于阿加莎,想来大家不会陌生。她被称为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记得当时我就是因为她的名号,顺带着有意拓宽阅读类型才在书店买下这本书的。巧妙而不失细节,通俗而不失文采,是我对《尼罗河》全书最直观的感受,当然,这在我之后读到的阿加莎其它作品中仍能享受此种待遇。

作为一部侦探小说,《尼罗河》无疑是成功的。开场大大小小近十位人物一一登场,像是布下迷魂阵,这许多人物至少都用一节简明扼要地向读者传达一个信息:他们大多与琳内特有某种关联,且都有去埃及的打算。就这样,怀着一种誓要一窥究竟的激动心情,本书的旅程也正式开启。

阿加莎不只构思巧妙、桥段离奇,在语言上也处处体现出对女性生存意义的思考——一位女性,不应当把生活的全部重心放在爱情身上,否则轻则上当受骗,重则万劫不复。《诗经》有云: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看上好友的男友便霸道地将其夺入手的琳内特,为了支持所爱男友的疯狂行动而对女仆痛下杀手的杰姬,两个本来令人艳羡的密友,为了一个男人反目成仇,使读者沉浸在西蒙和杰姬的爱情挽歌的同时,不由得对密友间友情破裂唏嘘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阿加莎对细节的处理能力也是相当出彩,结合其一流的智慧设计出的情节,令无数读者击节赞叹。如开头讲杰姬时琳内特所言“杰姬总是很容易冲动,有一次她还用铅笔刀刺过人”,为后边杰姬“一时冲动”开枪射击西蒙的行为作出铺垫与解释;在讲与母亲关系不和的罗莎莉初次见到琳内特时,“恨恨地说”、“脸上浮现出一种莫名的耿耿于怀的表情”,这段描写确实干扰到了我的猜测。诸如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镶着珍珠的女式手枪、彭宁顿先生的左轮手枪,它们全部在故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没有一处是多余的。

身为阿加莎笔下唯二的主角,小胡子侦探波洛,在书中的刻画一如既往地使人印象深刻。诙谐而不失庄重,散发着英伦风范,带领急于找到真相的读者身临其境般体验解谜的乐趣,很难不让人喜欢。

即使不掺杂个人情感地描述了这样一副或是因为爱情纠葛、或是因为经济问题、或是存在亲情不和、或是不被富亲戚正眼相看等各种利益交互缠绕的百态人间,阿加莎仍然借书中人物之口表白: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简单却又实在,念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惟愿与诸君共勉:因疫情而隔绝在家的各位也应振作起来,使时光不致荒废,青春不致白活。努力充实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路,等待疫情结束后的涅槃重生。毕竟未来才是重要的,不是吗?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7

荐书人:陈旭

这是一本对成人和青少年来说都非常好的读物。这是一个让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之折服的“跨界创新奇才”,这是一个让五百多年前的万物成为永恒史诗的“最好奇的人”,一个极其有趣的列奥纳多达芬奇。

有人说,列奥纳多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文艺复兴。他为何能有如此之大的创造力?最明显的一点应该是他那无与伦比的好奇心了。列奥纳多的确是一位天才,历史上没有几个人真能配得上这个词。但即使不能拥有与之比肩的才华,我们依然可以向列奥纳多学习:保持好奇,不断好奇。不要让成长带走我们的初心,更不要让孩子们如此。也许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的过程就会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

达芬奇的创造力密码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他这么具有创造力?作者在最后总结了他研究了这么多年达芬奇之后的答案。这个密码可能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密码,第一是保持好奇,不断地好奇;第二是为求知而求知,不是为了生存而求知,不是为了名誉地位而求知,他是为了求知而求知。保持孩童般的惊奇,勤于观察;然后始于细节见所未见,穷追到底。

我想,如果你有幸读完这本书,可能你也会像列奥纳多一样,想探究诸多奇奇怪怪的未知,正如他某天将描述啄木鸟的舌头写在自己五花八门、别具启发的待办清单上。这一切只是因为好奇,纯粹的好奇。

《最好的时光》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11

荐书人:微.沉默

我从侯孝贤的电影中看到悲凉与厚重(不排除画质模糊带来的神秘感与崇高感),它承载的是上个世纪遥远而又如此相似的情感与经历,就像贾樟柯所说,看完《风柜来的人》之后整个人傻掉,“因为我觉得亲切,不知道为什么像拍我老家的朋友一样,但它是讲台湾青年的故事。”

贾樟柯后来明白了一个东西,就是个人生命的印记、经验,把它讲述出来就有力量。像《小毕的故事》中的小毕,《风柜来的人》中的阿清和锦和,《恋恋风尘》中阿远和阿云的爱情悲歌,等等都是从平凡个人的经历出发,既不谈波澜壮阔的家国大恨,也不是整天嚷嚷着生离死别,却自有一份深入人心的情感共鸣。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最好的时光》,想要从朱天文的笔下尽可能多地一窥电影剧本是如何创作的以及侯孝贤在执导电影时的心境与想法。

该书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电影小说》《电影剧本》《关于电影》《一部分电影的开始到完成》《拍摄》,其中让我最是铭记的是《悲情城市》的电影剧本,当时看这部电影时找不到高清画质,最清晰的似乎也只有p,但我还是在那个飘着小雨的下午用2个半小时的时间,梦回二二八事件背景下,台湾林氏家族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为着他们的生活而忧欢。我很久没在电影中体会到这般纯粹而又感同身受的心情了。

当我在浏览《悲情城市》的剧本时,电影中的场景仿佛一帧帧跃入纸上,大哥林焕雄在外边的女人壮烈产下一子,突然电来了;林老师被枪决;焕清宽美携儿子照全家福。我当时的惊叹无以言表,这哪里是剧本,这简直算得厚重的长篇文学!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嗓音沙哑的广播在台湾岛偷偷流传开来。

大哥林焕雄外面的女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的时候,基隆市整个晚上停电,烛光中人影憧憧,女人壮烈产下一子,突然电来了,屋里大放光明。婴儿嘹亮的哭声盖过了沙哑和杂音的广播。

当时四十岁才得到唯一男孩的大哥非常欢喜,自干了一大杯酒祝贺。这里是港边一栋两层楼商行,女人与她的父兄住在一起。衰老、手臂残废的父亲。当时大哥的长女阿雪十三岁,也在场,目睹了这样一个诞生所带来的喜悦,感到好奇。

雨雾里都是煤烟的港口,悲情城市。

我当时一度想要把整片剧本背下来,因为我觉得我是很难写出这般悲凉而平静的文字,恰巧又很喜欢。

侯孝贤在文中提到关于商业化的问题,在《恋恋风尘》的拍摄过程中,很多可以“增加票房”的戏被他觉得“有点生硬”就拿掉,他拍摄电影是依赖在真实的人和生活之上,不愿意假手于任何设计意味的帮助,诸如开拍前的选角,拍摄时的环境,与整部电影的调子是否相符,全都是要考虑进去的。这放在现在大的电影环境下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最好的时光》是侯孝贤拍摄的一部电影名,选来作为书名,我想不只有编剧朱天文对侯孝贤电影的记录,也包含了对他们那段拍摄时光的追忆与缅怀。最好的时光,莫过于此吧。

《苏东坡传》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5

荐书人:李沁阳

唯一让我们能够跳出自己价值观认知圈囿的方式是和古代星辰般闪耀的人神交。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无论是流放域外海南的艰苦,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游,抑或黄州小坡上的耕犁,生命的困厄,玉汝于成的苏东坡,最终的轨迹是那么练达、跳脱。如此一世,并不为得到什么,信如一叶扁舟般地游于天地,顺乎天性,恰如清风拂海,震烁古今。苏东坡有耶稣所说的蛇一般的智慧,鸽子一样的温柔敦厚,一蓑烟雨任平生,倒也定得无风无波,事如春梦了无痕。

《曾在天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7

荐书人:山中宰相

昨天晚上我又把阎真的《曾在天涯》读了遍,说是“又”,因为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大三,第一次读就让我有种心痛的感觉,昨天既是我第三次读完这本小说,也是我第一次读了付费版。

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故事中的人物据推测应该是60后,包含了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种种艰辛,这种艰辛特别是生活上的艰辛是现在留学生无法体会的。

主人公高力伟和他妻子林思文是国内的大学老师,借助林思文的留学机会,高也顺利来到加拿大,但是到来后高发现世界颠倒了,因为语言、专业、文化背景等因素,他在加拿大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传统的男强女弱在加拿大不管用了,林的精明能干逐渐显露出来,作为男性的精神优势不存在了,双方也因生活中的琐事互相较量、争夺生活的主导权,高林之间的婚姻也出现了裂痕乃至走向离婚。

这时,支撑高在加拿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赚够5万加元回国。恰巧隔壁来了一个新租客,也是我认为的本书的真正女主角——张小禾出场了。起初高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张,但有两件事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转变。一件事是高在华人报纸以孟浪作为化名写的文章被张读到了,张对高有种崇拜感,这让高非常受用,也客观上起到两人关系的破冰作用;第二件事是张的前男友到张屋并与张发生肢体冲突,关键时刻高英雄救美。这两件事后两人的关系就进了一大步,但又心照不宣地适可而止,因为高深知自己在加拿大不能给予张幸福,最后的结局也是两人天各一方。虽然是90年代异国他乡的故事,但是故事母题至今不过时,谁说现在的沪飘、北漂没有这种故事呢?

如果本书只是止于此,那最多也只是一部描写两性关系的悲剧性的现实主义小说。但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不仅要关照现实、反映人性的幽暗,更要有哲学的深度。

1、关于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以及生命的意义。

2、人物或者说结局的必然性。舒明明、林思文、张小禾;向北部省份找开餐馆的机会;周毅龙因为儿子有所羁绊,无法回国。总之,人物看似有多种选择,但最终的指向都是一个。

曲终人散惊觉都是可怜人。“我意识到这种景象无限地周而复始,我只是其中偶然的一环。新的生命新的事物新的创造新的成功从时间深处迅速地无限涌流出来,潮水般铺天盖地涌流出来,将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完全覆盖。林思文、张小禾、孙则虎、周毅龙、葛老板、赵文斌……所有的记忆蜂拥而来,像一阵风聚集起来的尘埃,又随着另一阵风飘散。”这些人中有人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也有曾经的爱人,主人公都与他们和解了,他们也都是可怜人。

《繁花》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6

荐书人:邱莎

我与上海,似乎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辗转换了几次工作,却很巧合,入职的都是总部在上海的公司。于是十多年来,上海是我除了家之外待得最多的城市。一开始,我出行全是靠着出租车穿梭,最熟悉的是上海的各大写字楼与酒店。而偶然读到《繁花》之后,才心起念动,于是在空闲时,开始用脚步流连于市井的背街小巷,日日想找到雕花帐子床边的雅致茶几和上好檀香,或是驻足于青瓦屋檐花窗下寻一首苏州曲子。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不响”在一开始就定下了全书的浅浅苍凉,促短而悠长。阿宝不响、沪生不响、小毛不响,陶陶也不响。

初看书名,原以为会是描尽十里洋场的声色犬马与旖旎繁华,哪知其意原是在于:必有一天,繁花落尽。

书里的饮食男女,真真假假互诉衷肠,姝华翻开旧书,书里用繁体字写着:“那窒息着我们的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凡俗之人倘有机会得一夜时间静心对月,也不难生出意境。阿宝陶陶和其他人无意走到沧浪亭,“四个人不响,坐于石栏上,云舒风静,晓空时现月辉,讲讲谈谈,妙绪环生。”阿宝说,眼看沧浪亭,一点一点亮起来,此生难得。

蓓蒂与阿婆,一老一小在寻找钢琴的过程中化作鱼儿,是这本书里让我最叹为魔幻的两页。小猫叼了蓓蒂和阿婆,在上海的夜风里离开。阿宝不信,上帝亦不响。魔幻还是故事,真相已不再重要。蓓蒂始终没有回来,只留阿宝两手空空终其一生,思念她。

少年追忆,如鸽群翩飞。但往事难追,现世中年才是温吞幻灭的白开水,人间悲欣凝结,有趣、落寞和悲凉,如左右手互相交叠,慢慢才试得出温度。

“沪生,我写信来,是想表明,我们的见解并不相同,所谓陈言腐语,‘花鸟之寓目,自信心中粗’,人已相隔千里,燕衔不去,雁飞不到,愁满天涯,像叶芝诗里所讲,我已经‘支离破碎,六神无主’,也是身口自足。

我们不必再联系了,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

人与人,无法想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得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

我就写到这里,此信不必回了。祝顺利。姝华。”

佛说无量寿经: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少年时总爱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那些许许多多的欢喜,是真的欢喜,令人再动容不过的欢喜。殊不知再多姹紫嫣红,终躲不过凋零萧索;再多患难与共,却也逃不开改弦易张分道扬镳。那些欢喜,终于还是掉了色,化作或明或暗的凉薄筹码。人世间多的是这个样子,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阿宝说:佛菩萨根本是不管的,据说每天,只是看看天堂花园的荷花。天堂的水面上,阳光明媚,水深万丈,深到地狱里,冷到极点,暗到极点,一根一根荷花根须,一直伸下去,深到地狱,根须上,全部吊满了人,拼命往上爬,人人想上来,爬到天堂来看荷花,争先恐后,吵吵闹闹,好不容易爬了一点,看到上面一点微光,因为人多,毫不相让,分量越来越重,荷花根就断了,大家重新跌到黑暗泥泞里,鬼哭狼嚎,地狱一直就是这种情况,天堂花园里的菩萨,根本上看不到的,只是笑眯眯,发觉天堂空气好,蜜蜂飞,蜻蜓飞,一朵荷花要开了,红花莲子,白花藕。”

喧哗的命运或是冷淡的上帝,一声不响,只认凭世间芸芸众生用血肉之身去挑衅。

银凤湿淋淋坐在床上,一团白光,对小毛说,勇敢一点;小琴机关算尽,却在陶陶离婚那天,在追逐中撞上生锈的铁栏杆,蝴蝶般飞下去,只来得及凄厉地叫一声:”陶陶啊。“

小毛的老婆春香是基督徒,她向上帝祷告,说,“我要结婚了”,但“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很多年后,小毛去世前,又说:“上帝一声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我恐怕,撑不牢了,各位不要哭,先回去吧。”

书中的主人公们,其实少有真正骄傲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常常是“不响”,面临那些难堪时,“不响”是他们仅有的、能用来回避抵御不堪的武器,维系住最后的体面。

我们都曾以为,这时代的林林总总,都能全由我定。直到最终被岁月炮轰,头破血流,才明白人生跌宕命运喧哗,不可抵挡。剩余的日子里,活着的人们,日日都在默默拾起震碎在地上的七魂六魄,兀自不语。扫码或点击进入专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拥有旧石器时代的情感湃客读者们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