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来这里打卡41守护好这颗绿宝石
TUhjnbcbe - 2024/5/11 17:58:00

来源:海外网

03:33

年12月10日的人民日报第三版。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风光。魏劲松摄(人民图片)

酷暑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广东肇庆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闷热感顿时消解。远处,茂密的常绿阔叶林随山势起伏,勾勒出一条青翠的天际线;路边,高耸的榕树、荷木、樟树舒展枝叶,化身为游人的天然遮阳伞;脚下,几只可爱的小昆虫悄悄爬过,正自得其乐。

60多年前,有位老人上了鼎湖山,被这里草木葱茏、古树参天的景色所吸引。他就是植物学家陈焕镛,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陈焕镛和秉志、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等科学家向大会提出:“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

随后,中科院会同广东省把原属国营高要林场的亩鼎湖山林场单独划出。年6月30日,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65年后,这件事被写进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发消息《鼎湖山发现珍贵自然林》,文中写道:“我国十多位植物、农、林、园艺、地理等方面的专家,最近在广州西面的鼎湖山进行了实地观察,确定了这里的占地二千多亩的残存自然林中,有许多生长了四、五百年的热带和亚热带大树。”

在位于鼎湖山的中国自然保护区主题展厅里,记者看到陈焕镛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他没有留下更多相关实物,但把守护者的精神传给了后人。

穿上迷彩服,拎起水壶,一头扎进深山老林……这是黄忠良退休前的日常工作状态。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鼎湖山,从此每天早出晚归,爬坡越坎,防山火、阻滥伐,足迹遍布鼎湖山的各个角落,直到年退休。他曾采集2万多份植物标本,建立了标本室。今日鼎湖山的保护框架,就是黄忠良担任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时带着团队认真划定的。“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分为三个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实行全面封山。”黄忠良说,多年来,保护区管理局没砍过一棵树。

“80后”范宗骥现任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年,他从北京林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鼎湖山,主要工作是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保护野生动物。野外调查难免遇到危险,有时是猛兽,有时是恶劣天气,或是各种突发情况。可在范宗骥眼里,守山护林,惊喜多于惊险。年7月,在野外调查时,范宗骥发现一只体型小巧的鸟正抓住树枝。他定睛一瞧,小鸟眉头有一抹醒目的白色。经过研究分析,这种很少见的鸟被认定为白眉棕啄木鸟,是鼎湖山出现的鸟类新记录。“后来,白眉棕啄木鸟现身的频次越来越多,特别是每年4到7月,它们会来栖息繁育。”范宗骥开心地说。

自范宗骥参加工作至今,这片保护区增加了15种鸟类新记录,保护区内现有鸟类种,占广东省鸟类种数的1/2。经过65年精心守护,鼎湖山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主要保护对象——季风常绿阔叶林面积比保护区刚建立时增加50%,物种多样性富集度高,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动物就分别达到54种和59种,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基因储存库”。

这背后,护林员们功不可没。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队建于年,目前在岗22人,驻扎在8个管护站点。他们常年经受风吹日晒,披霜带露,枕山而眠,日夜护卫着这片山林,也见证着山上的变化。

15年前,赖仙林加入巡护队。“我刚工作那会儿,巡山时要清理各种捕兽夹,还要阻止一些人上山砍伐。现在,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这类事极少发生了。”赖仙林说。

在保护区的天湖景区,记者遇到从广西南宁专程来鼎湖山旅游的黄女士一家,她连声感叹:“城市里能保存这么一大片原始森林,不容易,真不容易!”

打开世界植被图,北回归线绵延的沙漠带上,鼎湖山宛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其中。65年前,中国在鼎湖山拉开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序幕;65年间,“靠山吃山”逐渐变成了“靠山护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截至年底,全国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各类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陆域面积的近1/5。

黄忠良告诉记者,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初,曾有几百个附近村民手提利斧,要进山砍树,“那个年代,村民只知道树木能点柴生火,哪个懂得它们的稀有程度和科研价值?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你看着吧,鼎湖山会越来越受到大家喜欢的!”(本报记者潘旭涛何欣禹)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08月23日第01版)

“来这里打卡”系列报道

“蔡家崖号”开上快车道

南泥湾,还是“陕北的好江南”

“东方红”奔驰在广袤田野上

井冈翠竹依然挺拔

追赶时间,“海鸥”展翅翱翔

“为人民的宪法而由衷欢呼!”

造大船,开出国门去!

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之巅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有路的地方就有解放车”

腾飞在辽阔的天空

三河村,两次“一步跨千年”

光影长河映射新中国巨变

黄河奔向“幸福河”

“共产党让平头百姓都能学文化”

“我们的第二次命是共产党给的!”

羊八井石峡,天路开通幸福来

为你骄傲!“万里长江第一桥”!

“中国第一展”打开一扇大门

“铁人精神,永远都不能丢!”

石河子有了新标签

火车头,带我们驶向交通强国

樱桃红遍厉家寨

“金珠玛米,让我们见到了光明”

红色血脉,在湘西热土流淌

“工业中国”奋起的缩影

雄赳赳!丹东英姿更昂扬

“只有共产党把淮河治好了”

幸福生活“铿铿”而来

三亚,椰风海韵处处春

体育强国梦,从这儿开始

“现在的日子,攒劲得很!”

看!这颗璀璨的“丝路明珠”

“新生活就从那时候开始”

功业长永,红旗自有后人擎

“阿拉幸福感老浓了!”

北大荒,已成货真价实的北大仓

“赵光腚”们如今过得有滋有味!

这张考卷,历史给出了答案

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这里打卡41守护好这颗绿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