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山谷,远处传来机械般的“哒哒哒……”声,回响在林间。山民(湖北京山三阳)告诉我这是“嘎郎子”,一种鸟。凭着直觉,我相信它是一种啄木鸟。在后来的两天中,我看到了它,原来是我一直很想见到的大斑啄木鸟。
在我国,啄木鸟是孩子们最早知道的森林益鸟之一,也是孩子们鸟类想像中最频繁出现的。事实上在国外,啄木鸟也是孩子们进行鸟类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
片描述
啄木鸟属鴷形目,这一目的鸟类绝大多数为中型攀禽。它们嘴强如凿,趾壮如钩,特别适合在树干上穿凿、攀援。这类鸟脚为对趾型,2、3趾向前,1、4趾在后,为典型的攀禽脚型。鴷形目鸟类种类多、分布广,除澳洲和南极地区外,全世界约有个种,鸟类学家将它们分为两个亚目共六个科,即鹟鴷亚目和鴷亚目。
啄木鸟科中除了在本文开始说的斑啄木鸟非常常见之外,还有黑枕绿啄木鸟也非常常见。这种鸟从最东面的日本一直分布到最西面的挪威,在挪威它还是当地的终年留鸟,而在其它地区则会因逐食而飘忽不定。每当深秋和冬季来临,这是它们生活中最困难的时期,它们更像是鸣禽,常混在其它鸣禽中于地面活动,我曾亲眼见到这种啄木鸟在农民的菜园里吃白菜心的场面,我想这种杂食性是它们有非常广的分布和在数量上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吧。当春夏之时,它们成了真正的“森林卫士”,能吃树里树外的多种害虫,也能吃林地地面上的其它害虫。在树木采伐方面,人们往往会根据有这种鸟光顾过的痕迹来进行卫生采伐,因此它们还有个绰号,叫“森林医生”。
鹟鴷亚目中最著名的大概是鵎鵼科中的巨嘴鸟了,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有一张巨大的且色彩鲜艳的大嘴,同时它们中一些种类还是南美的居民们饲养的家禽。这一亚目中的响蜜鴷科中有一种鸟是生态学家们用来讲解生物共生共栖的经典材料,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响蜜鴷会去主动寻找野生蜜蜂的巢,由于它无法直接从蜂巢中获得食物,于是便回头去找到它的固定伙伴──食蜜獾,后者只要见到响蜜烈出现和提示,便会兴高采烈地在前者的引导下直奔目的地,然后野蛮地捣毁那个蜂巢,此时一幅悲喜交加的画面出现了,獾在食蜜,鸟儿也在它的旁边饱餐一顿,可怜的蜜蜂们只得远走它乡。这一亚目中我国只有须鴷科中的8种,其它四科我国均无分布。鴷亚目只有啄木鸟一科,我国共有29个种。
说到啄木鸟人们多会将它们和森林及森林中的害虫联系起来,从而对这些可爱的生灵充满了敬意。其实在啄木鸟科中还有一些一生中主要是在地面上活动的,如该科中的蚁鴷属中的鸟,这一属仅有两种,通称“蚁鴷”,我国有其中的一种,而且非常常见,分布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在我国的野外地区,如果你看到一种鸟有如此的特征,很可能就是中国蚁鴷,它们大小如白头鹎,上体呈银灰色,遍杂黑褐色细斑和条状粗纹,看上去像是蛇蜕下的皮,或者像一块老树皮;下体呈白色,前部有横斑,有趣的是它们的两趾上也有类似的横斑。
每当春天来临,它们开始向北方迁徙,迁徙途中时常会走走停停,一旦条件适合,它们就会在当地居住下来。蚁鴷是一种孤独的鸟,这方面和杜鹃类似,通常是单个活动,偶而也会有两到三只在一起,不过很快就会分手。蚁鴷这个名称和它们的食性相关联,它们在地面上或树洞里寻找各种蚂蚁,用长长的前端有钩的且布满黏液的舌头来捕食,它们的舌头能伸进蚁穴中,然后像裹麻糖那样将蚂蚁粘住。鉴于它们的生活习性,人们有时也称它们为“地啄木”。
啄木鸟科中还有被称为“三趾啄木鸟”的一类啄木鸟,全世界仅两种,分布于全北区,自成一属。我国有一个种,即三趾啄木鸟。见于东北、西北和西部,多单个或成对地活动在落叶松或云杉等森林中,习性与一般啄木鸟相同。从这个名称来看,可以得知这类鸟的脚只有三趾,其实它们是有第四趾的,只是已经退化,不过这好像丝毫没影响到它们在树木上攀援。三趾啄木鸟是一类机警、敏捷的中型鸟,它们的鼻孔均被黑间白的羽毛覆盖。
我国须鴷科8个种全属于该科下的拟啄木鸟属,这类鸟羽色非常华美,多为绿色,嘴基周围生有嘴须且较明显,几乎全部分布在华南地区,偶尔也能在长江流域的山区地带见到。其中最常见的是蓝喉拟啄木鸟,这种鸟生性较胆小,一有风吹草动便藏匿于绿叶深处,一动也不动,因此在野外不太容易找到它们。另外还有白头拟啄木鸟、红黄拟啄木鸟和大拟啄木鸟等,大拟啄木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较低的地区,但最低不会低于海拔m。我国的须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体型优美、鸣声响亮悦耳、羽色很漂亮,其中的大拟啄木鸟还非常容易驯养,因此近年来人们逐渐将它们开发为经济鸟类,主要用于观赏,在无法有效地控制盜捕的情况下,较低的市场价格使那些生性残忍的盗捕者无利可图,因此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野生拟啄木鸟的作用,同时还可出口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