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日本战国山本勘助的ldquo啄木鸟战
TUhjnbcbe - 2021/6/24 4:08:00

第四次川中岛决战,一定是日本战国时期最广为人知的战役。武田方军师山本勘助以“啄木鸟战术”对阵上杉谦信“车悬之阵”,此战役往往被认为是谋略上的巅峰对决。

经由后世小说家的加工,第四次川中岛对决更是被描述得天花乱坠、精彩绝伦,山本勘助也因为“啄木鸟战术”一度成为军师的代名词。另外,因为“第四次川中岛决战”在《甲阳军鉴》等史料中有详细的记载,大家对山本勘助的“啄木鸟战术”也深信不疑。

山本勘助

然而可能要令大家失望的是,所谓山本勘助的“啄木鸟战术”,或许只是日本战国史给大家开的一个玩笑。本文将会给出多条证据证明山本勘助的“啄木鸟战术”在历史中并不存在!第四次川中岛对决的经过

既然是谈论啄木鸟战术,便有必要先详细讲述第四次川中岛决战的经过。

善光寺的争夺

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两位日本战国史上最长于军事的大名,于年-年于川中岛地区张开五次合战,而两者间爆发合战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争夺善光寺的支配权。

位于川中岛地区的善光寺,最早建于公元七世纪,是日本中部重要的佛教圣地。除此之外,围绕着善光寺,大量商人、手工艺者聚集于此,善光寺一带也是信浓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已经掌握了信浓大部的武田信玄一直企图将善光寺收入囊中。第三次川中岛决战后,武田信玄更是直接强行将善光寺中佛像与商人迁入信浓内部。以保护佛教为己任的上杉谦信对信玄所作所为震怒不已。

“毁灭佛法之事,乃信玄之恶行。”谦信于书信中写到。

于是,年,应信浓豪族之邀,谦信怀揣着对信玄的怒火向川中岛地区出阵了。

川中岛对决

川中岛激战

同年8月16日,上杉谦信率军一万三千人绕过海津城,登上妻女山布阵。而武田信玄则率军两万于海津城内布阵。双方对峙两周之久。

九月九日,山本勘助建议采用“啄木鸟战术”,令马场信房、高坂昌信等人率一万两千人由海津城趁夜登上妻女山,起打草惊蛇之作用,逼迫上杉谦信率军向山下撤退;另一方面,武田信玄率本阵八千人于山下守株待兔,企图一举歼灭上杉谦信。

然而谦信并非坐以待毙之辈,当夜,谦信见海津城内炊烟剧增,判断武田军必展开夜袭,于是谦信事先率军离开妻女山。次日六时,川中岛浓雾散去,出现在信玄面前的,确是军阵整齐的一万上杉军。随后上杉军以车悬之阵对惊慌失措的武田军展开猛攻。武田方几乎崩溃,军师山本勘助在内的重臣相继倒下。

川中岛激战

信玄说到“谦信今日恐有决一死战之意”-《甲阳军鉴》

所幸时至中午,马场信房、高坂昌信等登上妻女山的部队终于击退殿后的甘糟景持队,突入上杉军后排。攻守之势瞬间逆转,上杉军反而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中。时至下午时分,上杉军最终不支,才匆忙退出战场。以上便是《甲阳军鉴》等军纪中对川中岛合战以及军师山本勘助“啄木鸟战术”的记载。

既然文献中已经对山本勘助的“啄木鸟战术”有白纸黑字的记载,那么“啄木鸟战术”是否就真实存在呢?答案是不存在!

原因一:山本堪助并非武田方军师

首先对山本勘助此人记载最多的便是兵书《甲阳军鉴》。山本勘助作为武田信玄军师的说法正是出于此书。然而《甲阳军鉴》并非战国时期的书籍,而是江户时期著名军事学家小幡是宪根据武田氏重臣高坂昌信的遗稿编纂而成。

另外,《甲阳军鉴》究竟是高坂昌信首作还是后世冒高坂昌信之名?如今还难以定论。最后《甲阳军鉴》中错误颇多,甚至许多事件的年份都记载有误,与其他史料相互冲突。

其中《甲阳军鉴》中对山本勘助的记载便与其他文献不同。后代学者们根据《市河文书》等文献的记录,已经推翻了山本勘助作为武田家军师的说法,那么真实的山本勘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山本勘助

根据后代学者推断,山本勘助并非武田信玄手下军师,而是足轻大将,且以擅于筑城闻名。而根据《市河文书》的记载,山本勘助曾作为武田信玄使者出使市河家,可见山本勘助其人确实得到武田信玄重用。

最后关于山本勘助之死,也并非大家所熟知的因为“啄木鸟战术”被识破而自责切腹,而是作为足轻大将,山本勘助本来就有保护武田信玄本阵的职责。其人大概是死于柿崎景家与村上义清等人的突击之中。

纵使不是武田家军师,但作为武田家重臣,山本勘助是否仍有向信玄提出“啄木鸟战术”的可能呢?咋们接着看。

原因二:“啄木鸟战术”并不可行

关于“啄木鸟战术”是否存在之事,并非在如今才引起大众的兴趣。早在江户期间,便有信州藩士对“啄木鸟战术”产生了怀疑,并且亲自前往妻女山进行实地考察。

“马不可行,人仅能成一列通过”信州藩士在《海津城考》中写到。

根据信州藩士实地考察,妻女山地势险要,未经开发,别说是武田军引以为豪的骑马队,就连人也只能呈一列艰难前行。而由海津城到妻女山背面,要经过10km的山路,《甲阳军鉴》中所说马场信房等人冒着浓雾仅花费六小时到达绝无可能。因此信州藩士推断“啄木鸟战法”实为后代缪传。

根据信州藩士所说,后代学者也多次对妻女山地形进行实地考察。皆得到“难以行军”的结论。可见以一万二千军登上妻女山驱赶上杉军的“啄木鸟战术”并不能实行。

原因三:“啄木鸟战术”在战略上并不高明

另外,除“啄木鸟战术”并不真实以外,为何还要说“啄木鸟战法”是日本战国给大家开的玩笑呢?因为“啄木鸟战术”实在算不上高明的战法,并且太过空想化。

按照山本勘助的设想,其派出一万两千人逼迫上杉军下山,再由主队八千人拖住对手,待一万二千人绕道上杉军后侧,即可瓮中捉鳖彻底消灭上杉军。但此计划真的完美吗?

上杉谦信

其一:一万二的别动队根本起不到驱赶上杉军的作用

上杉军与三河军、岛津军被认为是战国时期最为擅战的军队。而上杉谦信更是“越后的军神”,其率一万三千人借助妻女山优势地形布阵,即便武田军以两万军势压上,也完全不可能攻克妻女山。

而根据“啄木鸟战术”的设想,仅仅通过一万二千人登山妻女山驱赶上杉军简直天方夜谭。

于妻女山上作战,武田军占有优势的骑兵队与铁炮队在森林之中根本无法展开。选择登山作战已经是自断双臂。

武田军连夜登山,长途跋涉,而上杉军布阵以待、以逸待劳,如此武田方于体力上又处于劣势。

上杉军位于山上,居高临下,在军队人数上又占有优势,倘若上杉谦信选择以雷霆万钧之势于山上击溃武田一万二千的别动队,信玄山下的八千人根本无法登上妻女山救援,两军之间将失去照应。

在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分兵作战,武田方已经失去了先机。反而上杉谦信可以选择与武田方任意一路军队进行决战,在战略上占有了主动权。

上杉谦信

其二:信玄八千人本队也无法拖住上杉谦信

川中岛决战武田军之所以失败,便是信玄八千人本队被上杉军击溃。而这正是“啄木鸟战术”最为愚蠢的地方。

在明知上杉谦信于妻女山上布置了一万三千人的情况下,竟然企图以八千人阻断上杉军退路,这未免也太不把“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看在眼里。

其三:武田两军无法相互照应

在川中岛战役中,上杉谦信亦采取分兵之策。以甘糟景持人于山上阻击武田一万二千别动队。而以一万一主力强攻武田信玄本阵。

同样是分兵策略,上杉谦信所作的兵员布置便高明的多。其于本队中分出两千人的军队并非企图阻挡马场信房队前进,而只是为上杉谦信击溃信玄拖延时间。同时仅仅分出两千人,并不影响谦信主队战斗力。

反观武田方,其军势分配却极不合理,一万二千人的奇袭队根本不足以逼迫上杉军下山,反而是令谦信找到机会主动下山决战,其一万二千人又被甘糟景持所袭扰。同时其八千人的本队又脆弱不堪,被上杉谦信以怒涛之势一击即溃。最终两军难以照应,导致大败。若非信繁等人拼死作战。怕是信玄本人都要被山本勘助的“啄木鸟战术”所拖累了。

川中岛对决

从以上看来,在面对上杉谦信这般强敌的情况下,“啄木鸟战术”真的不算高明。“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可能的真相

既然所谓的“啄木鸟战术”并不存在,那么第四次川中岛决战可能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后代学者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日本战国时期,各国还未实现“兵农分离”,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手下大多是农民。而第四次川中岛决战已经对峙到九月九日。此时正是农民收割庄稼的季节。如若继续作战,上杉与武田来年都会面临缺粮的窘境,于是双方都开始谋划退兵。

信玄、勘助、谦信

率先决定撤兵的便是武田信玄,为准备撤退时的兵粮,海津城内升起炊烟。而此情况也被山上的上杉谦信察觉到。得知武田信玄有意退兵,进退两难的上杉谦信也决定顺势退兵。

然而九月九日早,川中岛之地升起浓雾,视野只及数米。在这种情况下,武田军与上杉军于川中岛之中相遇,双方被迫爆发混战。战至下午期间,双方军队皆伤亡惨重,如此下去,上杉军与武田军皆会遭到致命的打击。为避免全军覆没,双方开始陆续退出战场。第四次川中岛决战随之结束。

结语

或许“啄木鸟战术”在战国历史之中并不存在,但作为《风林火山》、《天与地》等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环,“啄木鸟战术”确实引起了许多人对日本战国历史的兴趣,这也算“啄木鸟战术”与日本战国史的一种联系方式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战国山本勘助的ldquo啄木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