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阔地区,生活着一种其貌不扬、浑身灰蒙蒙的小鸟,这种小鸟有一个非常奇异的习性——能为人和动物指示蜜源,因此被称为“导蜜鸟”。
导蜜鸟的导蜜行为在动物界中非常独特。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引起了鸟类学家的高度兴趣。
并非无偿劳动
导蜜鸟主要分布在刚果流域浓密的森林和西非的部分地区,此外还广泛分布于从佛得角到东北非,然后穿过苏丹,直达塞内加尔这片广阔地区。导蜜鸟颜色单调,呈灰褐色,大小与北美蓝知更鸟差不多,但比蓝知更鸟更粗壮一些,其羽毛又短又浓,皮肤厚硬,或许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阻挡蜜蜂的针刺攻击。导蜜鸟成年后,雌雄鸟都长出黄色肩饰,在雄鸟的喉部还长出一大块黑斑,凭借这个标记可以区分雌雄。未成年鸟羽色稍显绿,可能正因为如此,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误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种类。
导蜜鸟为什么乐意为人类指示蜂巢呢?其实,它们的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并不是无偿的——在为人或动物指示蜂巢的同时,通过人或动物的帮助,导蜜鸟可以得到蜜蜂幼虫。但这种小鸟又是如何知道人或哪些动物可以帮助它们如愿以偿地获得喜吃的食物的呢?长期以来,这都是一个未知的秘密。另外,人们也不是很清楚,蜂蜡是否也是导蜜鸟喜欢的食物。
导蜜鸟的雌雄鸟都有导蜜行为。雌鸟除了导蜜习性外,还有一个怪异的坏毛病,就是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穴里,以逃避做母亲的责任。导蜜鸟的这种习性与北美燕八哥非常相似,但它们与北美燕八哥并非近亲,而与啄木鸟存在近亲关系。与啄木鸟一样,导蜜鸟的爪趾两个朝前、两个朝后,但它们很少像啄木鸟那样爬到树干上去,而是栖息在树枝上。
在导蜜鸟分布区,导蜜鸟受到当地居民的普遍尊敬,其原因不难理解。居住在刚果东北部的阿赞德人甚至将导蜜鸟奉为神灵,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猎杀导蜜鸟的人会被部落首领砍掉脑袋。
鸟类学家赫伯特·郎在刚果旅行考察时曾多次被导蜜鸟“骚扰”。这种小鸟在发现蜂巢后常常会站在路边等候,当有过往行人路过时,就会飞到离人只有几米远的一棵小树上,然后是一阵唧唧喳喳的狂叫。如果你想找到蜜源,最好跟在它们的后面,偶尔冲它们吹一下口哨。赫伯特·郎在其日记里详细描述了他与导蜜鸟的一段偶遇:
一天下午,在法拉吉附近一处树木繁茂的小池塘边,我们遇到了一只雄性导蜜鸟。见到我们到来,它立刻朝我们大声狂叫,然后飞到前面去,接着,再折回来飞一小段……似乎在验证我们是否愿意跟它走。我们冲它吹低沉的口哨,作为一种回应。于是,我们跟着它穿过一片高草和灌木混杂的地段,来到一处高地。我们的这位长羽毛的朋友在前面一路唧唧喳喳地飞出去大约50米远,随后落在一棵灌木的树梢上,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我们顺着它的飞行方向行进。我们刚一露面,它又唧唧喳喳地叫起来。不一会儿,另一只雄鸟也加入进来,与它一起在前面引路。我们又走了很远一段距离,终于两只鸟儿落在一棵小树上。这棵小树太小了,树干太细,根本不可能有蜜蜂在上面筑巢。我们有些不解。而此时,只见两只鸟儿像无头苍蝇一样反反复复地飞下树来,又飞回去,似乎在告诉我们:“就是这个地方。”这时,我们忽然听到一阵蜜蜂发出的“嗡嗡”声,循着声音找过去,在那棵小树旁边的地下发现了一个小洞口。两只飞来飞去的鸟儿离我们只有三五米远。
我们正准备点火时,我们的鸟朋友突然安静下来。不一会儿,我又看见了它们,此时它们站在一根小树枝上,胸部突然一下子鼓了起来,张开喙,发出低沉的叫声,我以前从未听到过这种叫声。两只鸟儿似乎在吵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只在后面拼命追赶另一只。
将周围的草烧光后,在两位黑人助手的帮助下,我很快将蜂果挖之了出来,代价是被蜜蜂蛰了6次。结果,蜂房里没有蜂蜜,只有花粉和蜜蜂幼虫。这个洞穴以前是一个白蚁巢。我们将一些蜂房碎片放在树杈上,然后躲到一边,以免遭蜂群攻击。一两个小时后,我们发现两只鸟儿又回来了,它们飞到树上开始啄食蜂房。第二天早上,我发现它们又悄悄地来到了这里。一只,然后是另一只,叼了一片蜂房带着飞走了……
如果没有这两只鸟儿给我们带路,我们绝不可能发现藏在地下的蜂房。我们给它们的那点奖赏是对其劳动的一种报酬。
在赫伯特的笔记里还谈到当地黑人常常将人造蜂巢挂在树上,用来引诱蜜蜂,甚至还有人用芦苇制作的蜂巢来吸引蜜蜂,而导蜜鸟却分不清真假,仍然一如既往地将人们引来,希望借助人们的手为它们分一杯羹。
导蜜鸟与蜜獾
有人称,导蜜鸟有时会将人们引向蛇或豹子,但这种说法遭到了有经验的自然学家的断然否定。事实是。导蜜鸟有时会与蜜獾合作。史蒂文森·汉密尔顿教授曾对这一合作现象进行过详细描述,其细致程度仿佛他亲眼所见一样:
在一个凉爽的下午,或许是阴云密布的一天,你正躲在灌木丛里休息,这时你的思绪可能被一阵正在迫近的鸟儿的唧喳声打断。不一会儿,你就会看到一只鸟儿落在一棵离你约有30米远的小树枝上,它不断拍动翅膀,显现出焦躁不安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它又安静下来。这时,一种十分陌生的声波不断地撞击你的耳膜:一阵轻微的“嘶嘶”声和“咯咯”声……刚开始时你无法鉴别它是什么动物,但导蜜鸟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听到声音后导蜜鸟开始作波浪式飞行,寻找30米外的另一棵小树,再次开始跳它的“邀请舞”。只要你保持安静,仔细观察,就会看到一头灰黑色的动物一路摇摇摆摆地向前跑。它的尾巴略微高过后背,头除了偶尔抬起来瞥一下前方外始终低垂着。这种灰黑色的动物叫“蜜獾”。
鸟儿每次都是这种单调的唧喳声,译成鸟语可能就是:“朝前走,朝前走,快一些!”而蜜獾则跟随其后。不一会儿,一个天上飞、一个地下跑的一对合作者便钻进一棵中空的大树内。而此时正在里面辛勤劳作的蜜蜂可谓“霉运当头”一为了得到这顿美餐,蜜獾用它力大无比的爪子撕开蜂房,最终,蜂房成了这对“禽兽”的腹中餐。
导蜜行为
导蜜鸟的奇异导蜜行为在鸟类中非常罕见,而且比为水牛和犀牛担任警戒任务的牛椋鸟的行为要复杂得多。
牛椋鸟主要以寄生在动物皮毛里的扁虱为食,它们平时栖附在牛背上,在遇到敌害时,通过大声喊叫为其主人报警。导蜜鸟的行为则让我们想起了狗的某些行为——当主人处在危急状态时,狗往往能将陌生人引到主人躺卧的地方——尽管两者的动机全然不同。导蜜鸟的行为还让我们想起了几年前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一只“助人为乐”的鹅的故事:这只鹅住在阿拉巴马州一个农庄里,它每天引导一头盲牛走向饮水池。引路时,它摇摆着肥胖的身躯一路嘎嘎叫着在前面开道,盲牛则紧跟在它后面。虽然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受到一些动物学家的质疑,但登载这则消息的是有着良好声誉的《纽约时报》。
如何解释导蜜鸟的导蜜行为呢?动物行为专家认为,雌雄成鸟,也许还包括未成熟的亚成鸟都拥有这种导蜜行为,其导蜜本能是通过遗传一代代延续下来的,
至少普通导蜜鸟的导蜜行为是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那么,导蜜鸟的导蜜行为是怎样起源的呢?大部分人认为,导蜜行为是随着该科动物的进化逐渐演化出来的,当然它们并非是为惠利于人类而进化出这种本能的,事实上人类也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在欧洲人尚未进入非洲之前,导蜜鸟就以蜜蜂为食,这或许就是导蜜鸟为何会进化出导蜜行为的原因所在。
导蜜鸟科并不是一个大科,它有5个属12个种,其中两个种生活在亚洲地区,其余的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导蜜鸟的体形较小,没有一种的体长超过20厘米。赫伯特曾经对4个属的导蜜鸟做过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保存的6种标本赠给了美国博物馆。就他所掌握的情况看,导蜜鸟除了被叫做“普通导蜜鸟”的一个种类外,其余的并不能为人类导蜜。不过,赫伯特查阅大量资料后又发现,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被叫做“鳞喉导蜜鸟”的种类也能为人指示蜜源。约翰·科克教授在年曾对这种小鸟做过详细描述:
我们在黄喉石雀的巢穴里发现了一只刚长出羽毛的小鸟,在这之前,人们曾看到一只鳞喉导蜜鸟落在这棵树上,由此推断这只小鸟也是这个种类。这只小鸟的上下喙顶端呈弯钩状,类似于啄木鸟幼雏上喙顶端长出的钙头。多克托·哈格纳教授后来收集到一只活的普通导蜜鸟幼雏,这只小鸟差不多已长全了羽毛,但它的上下喙仍保留着两个弯钩。几天后,下喙顶端的那个弯钩脱落了。又过了几天,上喙顶端的那个弯钧也掉落了。导蜜鸟爪趾上粗糙的后跟垫很像热带巨嘴鸟和巨嘴鸟幼雏的爪垫,这说明它们存在近亲关系。
事实上,大部分导蜜鸟并不导蜜,至少不为人类导蜜。科学家在刚果检查了导蜜鸟的胃容物,发现大部分种类并不经常吞噬蜂蜡,只有普通导蜜鸟胃里有这种东西。导蜜鸟偶尔也吃白蚁和成年蜜蜂,但它们似乎更喜欢吃蜜蜂幼虫和蜂房。导蜜鸟的胃容物闻起来有蜂蜜的味道,科学家据此猜测,蜂蜡只是被顺带吞进去的,并非它们喜欢吃这种东西。
其他合作者
导蜜鸟究竟有多少合作者?生活在非洲的蜜蜂只有普通蜜蜂和个头更小的无刺蜂。我们知道,蜜蜂总是喜欢将甜食储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如树洞、岩缝或地下洞穴等,而鸟类如果没有合作者的帮助,几乎不可能从这些地方偷走东西。无刺蜂的蜂巢通常建在中空的大树里,导蜜鸟也很难进得去。导蜜鸟的表兄弟——啄木鸟长有凿子般尖利的喙,能轻易凿开树身,但导蜜鸟缺乏这种攻击利器,它们的喙大都比较圆钝。
所有导蜜鸟都以蜂房为食,如果得不到帮助,它们根本无法获得这种食物。生活在南非的导蜜鸟依靠蜜獾为其提供帮助,那么,除了蜜獾,它们还有其他动物合作者吗?在非洲西部赤道附近的森林中难觅蜜獾的踪迹,科学家猜测,当地的松鼠、小型食肉动物、狐猴以及猴子都可能成为它们的互利共生对象。这种假说似乎过于大胆,但却是对导蜜鸟获取食物途径的最佳解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导蜜鸟可能是在其他动物劫掠蜂巢后偶然发现其残留物的,不过这一观点遭到了大多数科学家的质疑。
导蜜鸟与其合作者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其合作关系:首先是导蜜鸟寻找、邀请喜欢掠食蜜蜂的哺乳动物,它是“求人者”;一当被邀请者上路,它就成为引路人,一变而为“被求者”。观察发现,至少它与蜜獾之间存在这种合作关系。如果导蜜鸟与其他哺乳动物也建立起这种合作关系,你就得承认它们是一种共生关系。
导蜜鸟的繁殖习性非常怪诞,与东半球的杜鹃和北美的燕八哥非常相似。雌鸟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穴中,尤其喜欢在巨嘴鸟的巢穴中产卵,因为巨嘴鸟能像啄木鸟那样在树上啄出一个树洞来,非常适宜居住。一旦成功侵入,成年导蜜鸟就会将原来主人的卵咬破,这样当幼雏孵化出来后,鸟巢里就只剩下占领者的后代了。能为人类导蜜的两个种类,普通导蜜鸟和鳞喉导蜜鸟的幼雏的上下喙都长有尖尖的弯钩,科学家猜测,其作用可能是用来啄击竞争对手,将主人的幼雏从巢穴中逐出去。这些弯钩在其飞离鸟巢后就会自动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