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龙虎山道教,作者张泽洪。
本文仅作用于弘扬道教文化,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
步罡踏斗是斋醮时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法术。步罡踏斗又名步罡躡纪、步罡履斗、步纲蹑纪、飞罡蹑纪、踏纲步斗等。它是在醮坛上占方丈之地,铺设罡单,罡单以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和九宫八卦组成,象征九重之天,高功脚穿云鞋,在罡单上随着道曲,沉思九天,按星辰斗宿之方位,九宫八卦之图,以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启奏上天。道教的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的常行法术,其宗教意义值得探讨。
01一、步罡踏斗源于禹步高功步罡踏斗之步伐,又称为禹步。所谓大禹创行禹步的说法,首见于战国诸子的记载。战国尸佼《尸子·广泽》说:“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足无爪,胫无毛,偏枯之病,步不能过,名曰‘禹步’。”《荀子》说:“今羽士作法,步魁罡,即谓禹步也。”《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记载禹步来源说:相传大禹治水时,至南海之滨,见有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而鸟禁咒时必踩出奇异步伐,大禹遂模仿此步伐,运用于治水之方术。由于此术很灵验,又是大禹模仿创作,人们就称之为禹步。
关于禹步起源的说法,来自于民间的大禹传说,但鸟禁咒能翻动大石一事,似乎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唐孙光宪《北梦琐言》载:“南方有鹳食蛇。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于石前如道士禹步,其石阞然而转,因得而啖。里人学其法者,伺其养雏,缘树以篾絙缚其巢,鹳必作法而解之。乃铺沙树底,俾足迹所印而仿学之。”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禹步禁蛇的说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下载:啄木鸟“能禹步劾禁”,有人“以杙塞其口,而锯平其外,伏草间伺之。啄木返,果翩然下树,以喙画沙若符篆,画毕,以翼拂之,其穴口之杙,铮然拔出如激矢。”明刘元卿《贤弈编》卷四说:“鹤能巫步禁蛇,故食蛇;啄木遇蠢穴,能以嘴画字而成符,蠢鱼自出。……此皆鸟之智者也。”可见禹步来源于鸟之禁咒的民间传说,确乎有自然界的实证。
对于禹步来源的民间传说,道教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禹步以天真传授的神圣意义。《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说:“禹步者,云大禹治水以成厥功。盖天真授此步诀,以制神召灵,遂因名为禹步耳。……禹步是禹受于太上,而演天罡地纪,出为禹步。”将某种法术托为天真所授,这是道经中常见的说法。《金锁流珠引》卷二还绘有禹步的三步九迹图,声称此图是老君授大禹。《道法会元》卷一百七十二说:禹步的三九之迹,一十二迹,一十五迹,“皆夏禹皇帝以步洪波之间,履步治水,开道役神,功成登真。”关于禹步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禹步其来甚远,而夏禹得之,因而传世,非禹所以统也。”此说将禹步的起源推至远古社会,夏朝的开创者大禹也仅是禹步的传人。这种说法更具有古老神秘的色彩。
其实,禹步最早是古代巫师跳神的步伐,巫师以此步召役神灵,因此人们称之为巫步。西汉扬雄《法言·重黎》说:“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说明汉代已认识到禹步与巫步有关。胡新生《禹步探源》一文认为,禹步起源于春秋时期巫师的跛步,算是对禹步起源的一种阐释。东汉道教创立以后,禹步成为道教召役神灵的法术。道教承袭巫师的禹步,这里可以列举一条证据。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载:“禹步三,勉壹步,呼‘皋!敢告曰:某行无咎!先为禹除道。’”,此禹步用于远行消灾灭咎。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载:道士“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三咒曰:‘诺皋!太阴将军,独开曾孙王甲,勿开外人;使人见甲者,以为束薪;不见甲者,以为非人。’”这是道士入山修道时,为避免百邪虎狼毒虫盗贼的伤害,以禹步劾治鬼魅的法术。皋、诺皋都是呼唤神灵的长啸声。《抱朴子内篇》记载的两种禹步法,一种是先出左足,一种是先出右足,但相同的都是三步,这就是《日书》“禹步三”的沿袭。东晋时禹步法已成为道教法术的大宗,《抱朴子内篇·登涉》说:“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抱朴子内篇·仙药》中亦提到禹步法,说明东晋道教已风行禹步。道教承袭禹步之法,并尊大禹为太极真人。
02二、步罡踏斗为玄机要旨《抱朴子内篇·仙药》记载早期道教的禹步法说:“禹步法: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禹步的三步九迹,是丁字九步,一步七尺,三七二十一尺。这是禹步最基本的步伐。其步先举左足,三步九迹,迹成离坎卦。此法在道教的科书中,称之为三步九迹星纲。《抱朴子内篇·登涉》的禹步法,虽然是先出右足,但同样是三步九迹。
禹步经道教行法者的推演,便成九十余种,举足不同,咒诵各异。道经中所见的禹步斗罡有:
七星禹步、三步九迹法、三五迹禹步法、十二迹禹步法、天地交泰禹步法、交乾禹步法。七星罡、七星斗罡、北斗七元罡、禹步九迹罡、禹步九灵斗罡、九凤破秽罡、九凤雷火破秽斗罡、三步丁罡、三五飞步罡、火轮罡、火铃罡、禹步罡、三台罡、三宝罡、遣将罡、神虎罡、交泰罡、交乾步斗罡、既济斗罡、未济斗罡、八卦斗罡、五行相杀罡、五行相生罡、金光范围罡、召出仙灵官将罡、禹王三步九迹罡、朝天奏谒罡、制魔伏怪罡、二十八宿罡、蹑地纪飞天罡法等。
道教如此丰富的禹步罡法,以运用于不同的法术。在道教斋醮科仪中,罡步是与行法相配合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罡法,各罡步履路线不同。如水火炼度科仪,高功要步北斗玄枢罡。当代道教常行的铁罐施食科仪,高功的步罡有三宝罡、九凤罡、五常罡、八卦罡等。以当代台湾道教的科仪为例:在禁坛仪中,高功在画有八卦的坛布上步先天斗、后天斗,步具有破秽功能的九凤罡。在炼度科仪中,高功步南斗罡、南北二斗罡。而朝科的演法,高功先后步四正罡,左脚跟点五行斗,步先天八卦罡、后天八卦罡,踏五行斗。
道教的禹步称为步罡踏斗,是因为禹步与星斗崇拜相融汇,使传统的禹步注入了新的内容,这是道教对先秦巫师禹步的继承发展。步罡踏斗的“罡”与“斗”、“纲”皆与星斗有关。罡,又称天罡,指北斗七星的斗柄,即北斗星第五至第七星;斗,即北斗,因北方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北斗。而纲指斗纲,北斗第一魁、第五衡、第七勺三星称为斗纲。道教认为纲是连星,纪是缀星,相合以组成北斗星座。
北斗七星是: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天衡、六闿阳、七瑶光。古人认为北斗七星各有所指,《晋书·天文志》说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闿阳)为律,瑶光为星。而在道教的神灵系统中,北斗七星成为崇祀的自然神。南宋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五说北斗七星是上真:第一太星精名玄枢上真,第二元星精名北台上真,第三真星精名九极上真,第四纽星精名璇根上真,第五罡星精名太平上真,第六纪星精名命机上真,第七关星精名玄阳上真。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天衡宫廉贞星君、闿阳宫武曲星君、瑶光宫破军星君。北斗七宫合左辅右弼二星,即洞明宫外辅星君,隐光宫内弼星君,共有九宫星君,称为九皇,或北斗九皇、北斗九宸。道教的禹步玄斗,即指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
道教的北斗崇拜,衍生出修行的的斗法。暗喻正一之法的金锁流珠,论述了与禹步相关联的斗法。《金锁流珠引》卷五记载的斗法有:“衣斗、履斗、飞斗、戴斗、顺斗、倒斗、反斗、横斗、低斗、逆斗、昂斗、坐斗、行斗、卧斗、指斗、魒斗、务斗、魁斗、刚斗、柔斗、阴斗、阳斗、邪斗、正斗、收斗、捕斗、诛斗、禁斗、弘斗等法。并以禹步相添,正行正一之法,立能兴动风雨,天地顺心。”道教如此丰富的斗法,具有北斗崇拜的特征。例如所谓卧斗,是在睡卧之际,存想七星在身,使魂魄不走,万炁归宫,则外邪不敢干试。履斗、戴斗又称为戴履斗,所谓戴履斗,是头上戴斗,足下踏斗,此法用于驱邪。《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记载九种斗名:飞斗、灵升斗、击魁斗、出斗、入斗、合纬斗、披斗、指罡斗、豁落斗,此九斗皆不离北斗,并要依式步罡。道教认为出入斗中,身强炁盛,延年益算,万邪皆避。
道教的禹步承袭先秦禹步祛灾的功能,并进一步融入了神仙信仰的内容。《金锁流珠引》卷二说:“禹步,求长生、克灾害等用之。”《金锁流珠引》卷五说:“能知三五禹步之宗门,即入长生不死之道,此法妙秘,不传非人。”《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五《三五步罡法》说:“步罡者,强身活炁之法,安魂制魄之诀也。”道教认为护身延生,莫大于斗真;拘魂炼阳,尤先于罡炁。五代孙夷中《三洞修道仪》说:“授正一箓后,方可为人章醮。”而在传授的经箓中,就有《禹步星罡》一卷。在道教传授的法箓中,就包括有禹步箓。道教的修仙炼真,降魔制邪,都以禹步为行法的基础。这就是所谓一切法一切行持,非斗真不能通真应。
道教禹步法的另一特点是与八卦配合。行法时在醮坛铺设罡单,或以清净白灰作星图及八卦之数,按八卦星图走罡步。在行步罡踏斗法术时,高功立于地户巽上,面向神坛,握固闭气,叩齿存神。然后先举左足,踩于离卦,右足踩坤卦;左踩震卦,右踩兑卦,左从右并作兑卦,右踩艮卦,左踩坎卦,右踩乾卦;左踩天门,右踩人门,左从右并在人门上立。足踩九宫八卦,即为九迹,如此反复进退三次,称为三反,方闭目存神,调气归息。步罡踏斗之宗教意蕴,是将醮坛转换为神界,高功踏禹步,掐指诀,念咒语,手舞足蹈,飞躡罡步,如扶摇直上九万里之势,遥想行走于银河星汉,步入天界,会请神真下降醮坛。
道教的禹步之法,因与握固闭气、掐诀存想等法术配合,要掌握禹步之真髓并非易事。一般须先习五气一年,再习三步九迹星纲一年,经两年修习,方可临坛步罡行法。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常用法术,宋马令《南唐书·方术传》载道士谭紫霄:“寓庐山栖隐洞,其徒百余人。有道术,醮星宿,事黑煞神君,禹步魁罡,禁沮鬼魅,禳祈灾福,颇知人之寿夭。”在历代文士的诗文小说中,也不乏禹步的记载。这里试举数例:
唐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诗曰:“禹步星纲动,焚符灶鬼詹。”
五代徐铉《步虚词》诗曰:“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
宋文同游青城山,观张天师誓鬼碑,有感而作《誓鬼碑》诗曰:“谁能识奥诀,禹步学魁罡”。
《封神演义》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载武吉失手误杀门军王相,文王定罪抵命,武吉哀求姜子牙救命,“子牙三更时分,披法仗剑,踏罡步斗,掐诀结印,随与武吉厌星。”
《三国演义》卷二十一《孔明秋夜祭北斗》写诸葛亮病重,在军帐中设香花祭物,行法祈禳北斗。“日则计议伐魏,夜则步罡踏斗。……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道教认为祈禳北斗,可以消灭解厄,保命延生。由此可见,禹步的确是道教的重要法术,《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说:“此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
03三、步罡踏斗的象征意义禹步之法,先举左足,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足横直,步如丁字,以象阴阳之会。这种三步九迹,寓意三元九星、三极九宫,以应太阳大数。禹步是法天地造化之象,日月运行之度。道教认为禹步百日,诵咏斗章,可以与神潜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九”都是具有神秘意义的圣数。禹步的三、九亦具神秘的特征,但道教的禹步还蕴涵丰富的思想义蕴。道教禹步的三步寓指三元、三极,三元是人身之元精、元气、元神,又指上元天罡、中元人罡、下元地罡;三极指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北斗枢、璇、玑三星即为代表。宋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说:“夫步罡者,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炁齐并,鬼神转旋天地,一步一指,一转一旋,造化中全神明在左。”步罡踏斗就是以方丈罡单,象征上天北斗,法师禹步于罡单,仿佛凝聚身中之三元,踩于北斗九星之上,置身三极九宫之中,无怪乎步罡踏斗有如此通神之法力了!
禹步斗罡,共有九步,各有其象征意义。宋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说:一步像太极,二步像两仪,三步像三才,四步像四时,五步像五行,六步像六律,七步像七星,八步像八卦,九步像九灵。
道教还用日月运行来阐释禹步,显示禹步之道取法自然。《禹步斗罡天策论》说:“其禹步者,法乎造化之象,日月运行之度也。一月一交,一交三旬。三旬者,盈数也。一时三月九旬,是以一步一交,三迹象一时也。并足象天地交也。秋冬之孟,阴神也,故生杀制御用春秋,收藏积聚用冬夏。又云三步九迹者,法象三光九炁也。十二迹者,法于律吕也。又十五迹者,法三五之数也。因用制宜,存乎法诀。”
张天师世传的三五飞步之术,其实就是三五飞步罡法,宋代通行的豁落斗罡法,正是三五禹步之枢要。《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说:
禹步之法,世皆失其真也,盖世人多能言之,不能得之,得而不行,行而不专,故多不验,今世所行豁落斗,乃三五禹步之枢要,河图错综之数,岂特轻视为寻常所传差误,而不能变化通灵尔,今特正其讹而传其真。……三五之神,贯通天地。
此豁落斗,即河图豁落罡,又名九灵罡,或九灵祖罡。此法被视为步法之祖,禹步之宗。这种罡步的特点,是以节气顺逆,游行九宫,纵横皆十五步,其数与河图络绎错综,以成三才之道,经天纬地之数。法师行飞神之术,要步河图豁落罡,只要心通九星,足蹑九灵,身全九炁,自能通达。九灵罡的三五禹步,又称为三五步罡,它基于道教一生二、二生三的哲学思想。三五具有“道”的象征意义,南宋道士白玉蟾以五行解释五步,“罡步多以五步推五行生克步之。如猫犬之伏蛇,进五步,退亦五步,进七退亦七,四方按五行生成之数,及至蛇伏,然后害之。禹步惟五能合五行,久久升举,如八门遁甲、太乙六壬、孤虚之法,大要在罡步也。”《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五《三五步罡法》解释三五说:三象征道之三清,天地人之三才,神界之三元,人身之三部;五象征道之五老,上天之五星,大地之五岳,人身之五脏。人修三五秘法,使三田聚宝,五炁朝元,达到神全炁满,作为天地万物之灵的人,手指足履皆能合真,步罡之法才能贯通天地。
道教的步罡踏斗在行用中,逐渐形成一些禁忌规定,对此南宋高道白玉蟾有讨论。《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二论罡步禁忌说:
今之人履魁蹑斗,夫岂知有大禁忌者存。且如经云:“子欲登真,莫触真人,真人第三星也。”又曰:“子欲召灵,莫塞天门,天门文曲星是也”。凡步斗之法,切忌干罡犯纪。如脚步横截而过,是谓之干罡。如脚步误踏而进,是谓之犯纪。如干犯之时,随即就其星首谢可矣。
明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十四说步罡有三戒:“其一飞步不许秉简。谓法师端简朝谒及将飞谒,以简付侍职,然后袖手掐诀步罡,次授简伏神。其二飞步不许倒行。谓法师步至四五六三位,宜自第四位回身,向后顺行,至第六位复回身,向前步去,并不得倒退步回。其三飞步不许单足。谓法师每进左足在一宫,即以右足合之。”
高功在步罡踏斗时,还有以下法术配合:
罡诀罡诀即道教的手诀。《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说:“禹步罡斗掌目之诀,为道之大要,法之元纪也。步罡者,乘于正气以御物。诀目者,主于神机而运化。修仙炼真,劾召制伏,莫不资之于此矣。”道教的罡诀多达七百余目,它是按四维八方,自手指的四指根逐节数,共十二目,以象征十二辰,从中又分出八卦、七星、九宫、三台,结出各种手印,各主其所行之事。其中中指中文的玉清诀和左侧的北帝诀,被认为总三界万事,在罡诀中最为重要。所谓手指足履,莫非合真,即指步罡掐诀的有机配合。
罡咒罡咒是步罡时念的咒语,是颂神制邪的口诀。法师步罡要念咒语,分四言、五言或七言的形式,每一种罡法都有咒语。掐手诀要念相应的咒语,这就是步罡的手掐足履口念。明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十三记载的九灵飞步罡法,法师步罡的九步,每一步都有咒语。《道法会元》卷一百七十二的步斗咒说:
白炁混沌灌我形,禹步相推登阳明。
天回地转步七星,蹑罡履斗齐九灵。
百神助我断妖精,恶逆催伏邪魔倾。
众灾消灭我长生,我得长生朝上清。
急急如太上律令敕!
存想法师步罡掐诀的时候,要伴随存想的法术。《灵宝玉鉴》卷七载掐九凤破秽罡诀的存想内容:法师存想九凤破秽真官,骑九首凤凰,左执碧霞琉璃宝钟,右执杨枝,在法师前遍洒神水,清肃坛场氛葩。凤凰口吐炎炎之焰,烧荡阴邪氛秽,经过这一存想过程,使坛场内外洁清。道教的变神步罡法,法师经过一系列的存想过程,最后想金光真炁,交映我身,随方应化,步罡行持。步罡时足手心三者的配合尤为重要,《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一说:“步罡之法在乎足,足所履之,手亦运焉;手运之际,心亦存焉。如此则为步罡,否则不惟无应,又无益也。”
受道教影响的南方少数民族宗教,其祭祀仪式中也有跳神的禹步,法师们称为“踩八卦”、“踩九州”。在《踩九州》的法事中,法师唱道:“酬还良愿祭五岳,制邪扶正踩九州。不祭五岳不成愿,不踩九州哪成罡。”它借用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与中宫九个方位,象征古代九州地名,作为禹步的周旋之地,法师一边走禹步一边唱:
一拜冀州第一坎,二拜九离到南阳,
三拜卯上震青州,四拜酉兑过西梁,
五拜亥乾雍州地,六拜巳巽徐州城,
七拜申坤荆州界,八拜寅艮兖州城,
行坛弟子入中宫。
南方少数民族的踩八卦、踩九州的唱词,使禹步更加通俗化、形象化。在踩九州的禹步表演中,法师心中有无形的八卦图,结合巫词的八卦九宫方位,存想祭坛为九重之天,按斗宿魁罡之象,九宫八卦之图而踏之,便可飞神敷奏,伏邪破鬼。如此看来,南方少数民族禹步与道教禹步确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daomen
道門網-正统道教网站
希望我们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道教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