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鲁班文化大德成器,大器福民
TUhjnbcbe - 2021/8/19 8:43:00
白癜风科研 http://baidianfeng.39.net/kycg/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诞,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尊师重道精神,他们最尊崇的师傅,就是鲁班先师了。鲁班文化是发明创造的文化,是圣人文化,其实质是“积极进取、自主创新、大匠神工、精益求精”。以鲁班为代表的工匠文化流传久远广泛,生生不息,至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为世人所敬仰。

人说,不可班门弄斧;又说,弄斧必到班门。折中一下,那就是班门探斧、班门问斧。这些年,笔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试图告诉人们一个可能还不知道的鲁班,一个真实的鲁班,老百姓心中的鲁班……并从中认识鲁班文化的当代价值。田野调查是“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是为开展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首要步骤。一般多属于考古工作的术语与方法,其他行当也会借鉴采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研究、弘扬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后,掘地三尺的“文物考古”,已经拓展为传说民俗、风土人情的挖掘采风。其实,每个人,不论年龄大小,阅历深浅,职位高低,都曾经有过有意无意的田野调查行为。谁没听人讲过几个民间故事?谁不能哼唱几句古老优美的民歌?笔者五音不全,还会唱两首民歌呢。其中一首是《小放牛》,是这样唱的一(问)赵州桥来什么人来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来呀呼咳。

(答)赵州桥来鲁班爷来修,玉石栏杆圣祖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来呀呼咳。千古流传的是传说,千年传唱的是民歌。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当中,没有比民歌的历史穿透力再强,社会传播面再广的了。其实,赵州桥是隋朝李春领人修的。鲁班和李春,两者相距千年,赵州桥的修建的确不关鲁班他老人家的事。不过,老百姓感念鲁班一生的大功大德,是不是他做的好事,偏要这么说,偏要这么唱。一曲《小放牛》,让千秋万代永远记住了“百工圣祖”——鲁班。鲁班是谁?谁是鲁班?鲁班,姓公输,名般。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推算一下,如果他而今还健在的话,应该是来岁的老人了。古今对他的称誉甚多,“工圣”“匠圣”“智圣”“巧圣”“百工圣祖”“师祖”“祖师”“先师”“仙师”“中国科技发明之父”“鲁班爷”等。“鲁班爷”的叫法,在鲁班老家的灵山脚下最普遍。那里大约离“至圣”孔子的家40多公里,“亚圣”孟子的家30多公里,“科圣”墨子的家20多公里。笔者的外祖父是木匠,邻居大哥是木匠,邻村家家户户都是木匠。他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鲁班。“鲁班就是公输班”的常识,是笔者的启蒙老师、一位“末代秀才”,在私塾里教《孟子?离娄》篇“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时讲的。木匠乡亲们,平时都把直呼“鲁班”视为大不敬,忤逆不道。他们从来不管鲁班叫“鲁班”,都是一口一个“祖师爷”“鲁班爷”“咱祖师爷”“咱鲁班爷”,至今如此。中国老百姓对各路神仙、历代圣贤,心甘情愿、乐于开口叫“爷”的屈指可数。喊“财神”个“爷”,那是怕没钱花;喊“阎王”个“爷”,那是怕要命;叫声“青天大老爷”,那是求个。独独尊一声“鲁班爷”,是的声音,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鲁班复姓公输,为什么会叫鲁班呢?关于鲁班的身世,众说不一。有说是侯门公族的,有说是匠门传人的,有说是草根平民、自学成才的,甚至有说他是神、不是人的。他究竟出生在哪里呢?已故著名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先生,历经多年考证,最终得出了结论,“滕州为鲁班故里。”任先生为墨子、鲁班的研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在弥留之际,躺在病榻上,身旁仍放着《鲁班的传说》一书,令后来的鲁班文化研究者十分感动。对于“鲁班不姓鲁”的问题,乡亲们说,他明明姓公输,老书本子上都写着,怎么会改姓,姓“鲁”了呢鲁班故里、鲁家寨鲁家的家谱上,找不到“鲁班”的名字呢?鲁班生活在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历史时期,奴隶与工匠得到了稍许的喘息。对于“鲁班不姓鲁”的问题,是因为那时候的工匠外出“打工”,也跟现在一样,一拨一拨的,张家寨的叫“张家班”,王家寨的叫“王家班”,鲁家寨出去的就叫“鲁家班”。天长日久,就“张班”“王班”“鲁班”的互相叫起来了。现实生活中,背后称领导,不是还“张头”“王头”的叫吗?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田野调查中查清楚,例如鲁家寨现在为什么没有姓“公输”的了,乡亲们也说不上来。翻开一些学者的文章一看,白纸黑字赫然写着“泰山南面有个公输庄”。结果笔者开车围着泰山找,半个月转了三圈,不光没找着叫“公输庄”的村,连个姓“公输”的人也没有找到。笔者不死心,托人在“公安网”上搜索,没有;还不死心,托人在“中国人口网”上查找,结果还是没有。最后看到了一份中国姓氏沿革的资料,说中国有许多姓氏早已失传。大概“公输”一姓,也在其中。英雄不问出处,对圣人更不用问出处。关键是要弄清楚鲁班爷究竟给我们留下些什么?我们从中应该传承什么,弘扬什么?大家留书,巨匠留物,鲁班爷留下了无数发明创造的成果鲁班爷到底发明创造了多少东西,至今,谁也一口说不上来,一般常讲的,大致有——工具类锯、刨、锛、锉、凿、钻、铲、曲尺、墨斗等。因为鲁班最早是木匠,所以首先发明了一些木工工具。后来,被“金银铜铁锡、石编雕瓦漆”九佬十八匠、三百六十行都拿去用了,成了工匠们的通用工具,像文化人案头上的工具书《辞海》《辞源》一样。现代人把那些工具的作用,组合成多功能的大、中、小型机床,用于造卫星、飞船等,时刻离不了。这些工具当中,首推墨斗,规矩绳墨嘛。平常好讲,“以法律为武器,以事实为准绳”,这个“准绳”,就是墨斗里能扯出来的那根“线”。老一代工匠管墨斗叫“班靴”,这不单是指它的造型像只靴子,言外之意,是教人穿上鲁班的“鞋”,好规规矩矩地走路。食品加工类臼、碓、碌碡、碾、磨等。这当中臼、碓、碌碡,虽不a是鲁班的原创,但他做了很大的改进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发明了现在还能看到的或仍然还在使用着的碾与磨。机械类云梯、钩拒、辘轳、风箱、门锁、门栓、雨伞、飞鸢、木车马等。时至今天,当初可升可降、可推可移的登城云梯,已经改造成了消防云梯;用鸡毛扎制成的、老鼠钻进去两头受气的活塞式风箱,改造成了各式各样的鼓风机;门锁上的钥匙,依然出现在大家腰带上的钥匙串里。不同的是当初的木车马,已改名叫了“宝马”。不论叫什么“马”,它的“祖先”都是鲁班造的木车马,后来诸葛亮造的木牛流马,则属于“盗版”。鲁班爷一辈子缺乏“维权意识”,所有的发明创造,不知道“申报专利”,落下许多“后遗症”。例如钩拒,是当年楚、越两国舟战的时候,楚王聘请鲁班设计打造的一件“冷兵器”。顾名思义,能把对面的船只钩过来,也能顶回去、推回去,所以叫“钩拒”。后来,演变为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到了唐代,正式定名为“拔河”。但在韩国举行国际拔河节时,非要把“拔河”申报为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行。幸亏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湖南浏阳姑娘熊梦霞,红颜一怒,当场痛斥揭发。说起这事来也难怪,悔不该“文革”后,我们恢复“祭孔大典”的时候,到韩国去录制文庙祭孔过程和礼乐,给对方造成了错觉。所以,他们连中国的道教、汉字、风水、中医、端午节、—天仪、显楽发源地等,都想拿去抢注。归根结底,在此之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缺乏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持续的推动力。其他类石刻、木雕、日晷、鱼鳔胶等。鱼鳔胶就是用鱼肚子里控制升降的“泡泡”熬制成的黏合剂,匠人们称“鳔”。在过去,木制家具的拼装组合,谁要用钉子、螺丝串起来,谁就是“山寨版”的木匠,是大忌,会惹人笑话。匠中高手,都是用扣榫、鳔胶。石刻,源于鲁班。第一幅沙盘式的“九州图”,就是他的作品。木雕艺术也源于鲁班,是他“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果。伙计们一块干活,一个叫王班的人把好料都挑走了,剩下的舜料,经鲁班一剔一镂,就成了活生生的“花鸟虫鱼”,人间从此有了木雕。鲁班故里有句古语,叫“再灵,灵不过灵山;再巧,巧不过鲁班”。有几句顺口溜,至今还在流传——

路上的车,河里的船,小孩玩的蝈蝈笼,皇上住的金銮殿,都是鲁班爷爷传。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鲁班爷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能给后世子孙留下如此丰硕科技成果的,鲁班爷是第一人;能留下无数深入人心、誉满天下的美好传说的,鲁班爷也是第一人。这些年,仅从笔者力所能及的田野调查、采风中,搜集到的鲁班传说,就有50多篇,已结集出版了25篇,其余部分正在梳理充实。大量的鲁班传说,就内容来看,有师从自然、刻苦钻研的,如鲁班上山伐木,被齿茅草拉破了手,被螳螂啃了一口,回家反复琢磨,终于造出了世上第一把锯子;从啄木鸟啄木,造出了世上第一把凿子;看见妹妹头顶荷叶遮阳,造出了雨伞和凉亭。有乐于助人、智胜邪恶的,如“飞斧斩椽”的故事,说的是鲁班的一位同行兄弟,“承包”了一个小诸侯国的宫殿。小国之君是个“老赖”,事先打好埋伏,让监工把当门头顶上的一根椽子,故意留长了二寸。临到完工验收时,以“露头椽子先烂”是诅咒君王的莫须有罪名,欲治“承包人”于死地。鲁班听说后,夫妻二人一个腰插板斧,一个手提漆桶,来到工地。鲁班拔出板斧,单面涂上油漆,将板斧朝那根露头椽子掷去。“嗅”地一下子,不长不短,削下来二寸。从此,班门神斧,名扬天下。鲁班是“职业教育”的鼻祖,传说中有不少是对徒弟循循善诱、进行“素质教育”的。如“鲁班爱徒”,说的是他常常亲自下厨给徒弟做饭,最拿手的是“青菜配黄豆”的菜豆腐,后来人称“师傅菜”。“青菜配黄豆,强似鱼和肉”,又当饭,又当菜,又健身,又养生。至今在鲁南的餐桌上,菜豆腐也还是一道“大菜”。他带徒弟知冷知热。不过,他定的规矩很严,只要开春上了山,一干就是一年。徒弟们想家想得厉害,情绪波动很大。鲁班一不训斥,二不惩罚,想了个人性化的教育方法。“课”余时间,让徒弟们漫山遍野各自寻找长得跟自己老娘形象差不多的婆婆石,像照片一样,摆放在各自的床头上。时间一长,徒弟们就觉得自己生活在老娘身旁,就都安下心来了。学徒期满临下山的时候,谁也舍不得把“老娘”留在山上,于是都背到山下,安放在门前村头,拜称婆婆石为“干娘”。多个母亲多份爱,保佑全家平安吉祥,保佑代代子孙天天向上。传说不是传奇,风俗形成文化。千百年来整个中华民族,“认干娘”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田野调查中触摸到的鲁班圣迹

(一)鲁班造磨处人心形成口碑,口碑砌垒丰碑。打开鲁班的传说,虽然时过两千多年,但是大多数还能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做到远古与现代的链接。史书记载,“公输作磨”;民间传说,“鲁班造磨”。在对“磨”的田野调查中,笔者采用了“撸着麻线找纫头”的倒查法,因饮食文化找煎饼,因煎饼找磨,因磨找磨石,因磨石找造磨人。终于找到了基本可以认定的两个“鲁班造磨处”,一个在滕州市界河镇灵泉山腰,一个在滕州市龙阳镇龙山村前。人是谁,但可以料想,第一个吃煎饼的人,肯定是在滕州。因为滕州人的煎饼情结太重了,昔日秀才进京赶考背煎饼,如今出国考察还是背煎饼。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掉大煎饼。做煎饼离不开石磨,造磨离不开磨石。最适合造磨的石头产在滕州的灵泉、龙山。龙山脚下,至今还叫“百家石”的地段,相传就是当年鲁班率领百家石匠,搞“大兵团会战”的地方。诸子百家,石匠也有“百家”。石磨就是从这里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二)鲁班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鲁班造福,子孙分享。“鲁班离地看三尺”“井水犯河水”“九丈深井不淹人”等传说,都是讲鲁班打井的故事。自有人类以来,许多地方的吃水问题,一直是困扰百姓的大事。现代科技如此发展了,不是还有一些地方横竖打不出井水,喝口水还得求告老天爷吗?鲁班打井,定井位的绝招是“日落碗扣地,日出看水气”;在山地和沙滩的施工方法是“软地下盘,硬地穿岩”;安全防范的方法是“留蹬掏洞,救人活命”;改善水质的方法是“井边种药草,长生不会老”。寻访现存依然使用的古井,大都符合这些口诀的要求。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九老庄村的一眼古井,就因为井口四周种植了枸杞、葛根,根扎黄泉,水好养人,一度出过九位老寿星,故名“九老庄”。滕州市羊庄镇蒋杭村的老古井,就因为鲁班预留了“猫儿洞”“蹬脚穴”,所以仅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这几十年,有名有姓的十多个投井自杀者,无一出现不幸。最严重的后果,也就是个“坐井观天”。(三)鲁班碌碟堤对照鲁班的传说,在今天还能找到的圣迹中,滕州市界河镇“鲁班碌碡堤”,就是很好的一例。滕州、邹城两市交界的界河,古称白水河。在鲁班出手治理之前,年年山洪暴发时,波涛滚滚,泥沙倶下,常使两岸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当时鲁班率领弟子们在灵山打磨,看到这一惨状后,决定在两岸筑起石头大堤,制服这匹“野马”,保住百姓的田园。但是这么多的石头,怎么往山下运呢?他瞅着一盘盘圆圆的石磨,想起了让石头“自己长腿,自己下山”的办法。于是便打制了三千个圆滚滚的大碌碡,往下一放,骨骨碌碌顺着河岸滚下去,然后垒成了铜墙铁壁式的河堤。用碌碡筑堤既省运力,又能减缓激流的冲刷。鲁班用超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打造了这举世无双的变水害为水利的工程。年12月,笔者特意邀请了一位考古专家去作认证。他说,这个“碌碡堤”,比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二百多年。遗憾的是,个碌碡,查了查,只剩下个。(四)鲁班工匠院一村一寨的工匠们,集合在一起共同做工的院落叫“工匠院”。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赖以生活、生存所用的各种铁木石器、农具家具,都是从这些工匠院里“走”出去的。如今,鲁家寨的“鲁班工匠院”,大门、围墙仍然存在。半个世纪前被毁掉的鲁寨“龙头凤尾”大石桥,就是鲁班工匠院的班门弟子们建造的。其中,有两块雕刻着梅花鹿的浮雕,给人印象很深。年“大跃进”的时候,桥被拆毁了。年年初,鲁家寨村的干部领着笔者,在村前一家工厂的围墙墙基里,找到了那两块“鹿鸣梅园”的浮雕。转眼到了年4月底,笔者再去时,石雕不见了,被掏空的墙洞里,填塞了水泥的砌块。遗产遗失的遗憾中,让人不得不感叹,传统文化一旦失去了保护,其毁灭速度之快,是何等的惊人。泽被苍生,薪火传承,鲁班身后留下了两万多座庙宇做人不能没有良心。生活在前人打造的平台上,不能“日食其惠而不知,坐享其成而不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不生鲁班呢?假如没有鲁班和鲁班式的先贤们,大地上能有楼房宫殿吗?厨房里能有细米白面吗?孔子周游列国时,大马车在半道上“拋了锚”,还是找鲁班给修的呢。所以,在圣人“排行榜”里,生前“粉丝”最多的是鲁班,身后享有庙宇最多的也是鲁班。“泰山神多,灵山庙全。”中国人民历来把建祠立庙,作为对先贤的永久性纪念。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一般都有鲁班庙。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海峡两岸,大大小小的鲁班庙有两万多座。新世纪之初,鲁班研究的新篇章揭开之后,界河灵泉山下建筑队的泥瓦匠们,自愿捐款集资,在“鲁班第一造磨处”恢复重建了鲁班功德堂;而今,鲁班故里的百万人民,怀着“愧对先人,不能再愧对子孙”的歉意和不安,在战争年代惨遭毁弃的城内“鲁班庙”旧址上,修建了有史以来内容最为丰富的鲁班纪念馆。馆藏鲁班的智慧结晶四千余件,“满地丰碑,满馆史诗”,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谒祖的难得场所。在宝岛台湾,鲁班庙、鲁班祠、鲁班会、鲁班馆香火升腾,随处可见。歌手罗大佑的家乡台北彰化县鹿港镇,云集了大陆各地的能工巧匠,他们选择了更为积极向上的传承方式,所组建的建筑公司,私立的中小学校,多以“圣匠”“巨匠”冠名。笔者问他们“匠”指何人,答曰,祖师鲁班。闲聊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千里做官,不如学做鲁班。他们这样说,除了饱含思乡之情和怀祖之心外,如果“移植”成大陆人的思维,似乎是孩子将来即使考不上北大、清华,混不上一官半职,只要能上学“上”成个鲁班,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也蛮不错嘛。技高一尺,道高一丈?,大德成器,大器福民鲁班是中国的牛顿、爱迪生,鲁班是中国的达尔文、诺贝尔。鲁班是“以规矩,成方圆”的人。他是最讲规矩、最讲诚信、最有道德的,而且他的道德水准远远超过了他的科技水平。今人放飞的“天宫一号”,其高、精、尖的程度,远非他“削木为鸢”、放飞风筝时所能想到的;今天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也远非他造“木车马”时所能想到的。然而,他的后代们今天的思想境界、文明素质究竟如何,恐怕也是他老人家所想不到的。前几天,有人突然找上门来,从包里掏出一个物件,说,你是研究鲁班的,你看看这是鲁班造的不?笔者接过来一看说,是,和鲁班锁一样,卯榫结构的一种延伸和应用。一开始是用竹子削的,样子像蒺藜,怎么放都有个尖朝上,叫竹蒺藜。后来换成铁的了,叫铁蒺藜,用来阻挡来犯之敌,也算个小型冷兵器吧。他说,好着来,摆上高速公路了,一夜扎爆十来辆汽车的轮胎。这种做法,无异于谋杀,真坑爹!笔者对他说,这可不能怪鲁班。要怪只能怪现代人光有修高速路的科技水平,还不具备享受高速路的那份德性。这是科技、道德不同步造成的恶果。就像一个人有驾照、没车德一样。再说,你拿的这物件也不是鲁班造的。鲁班造的个个上面都钻了个眼,用绳子串起来,敌人撤离后一拽绳,不管是布在路上的,还是撒在河里的,一个不落的全都能回收起来。鲁班爷担心仗一打完,孩子们跑到路上玩耍,跳到河里洗澡,扎了脚,伤了人。你看,鲁班爷想得多周到,看得多长远。而今的同胞们,让人怎么说好呢?这铁蒺藜摆上高速路,比三聚氰胺、痩肉精、地沟油还坏,比“楼歪歪”“桥塌塌”还毒。我们要反思反思、扒拉扒拉,“铁蒺藜”的“根”扎在哪里?其中一条“根”,扎在5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中。一场长达十年的“浩劫”,使我们与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产生了断裂,使我们否定了自己的历史。它破坏了人性和基本道德,没纲没常,没爹没娘。学生可以糟践老师,儿女可以污蔑父母,朋友可以陷害朋友。它以最极端的方式,将整个民族培育几千年的道德“连根拔起”,将人间的是非黑白彻底颠倒。而我们对这些致命的“内伤”还没来得及医治,就转身接受了浅表的物质文明,披上了华丽的外衣。能不功利吗?能不浮躁吗?硬件与软件的差异与错位,使历史的血脉里流淌的,已不再是道德的血液,才造成今天纵穿孔孟之乡的高速路上,生长了罪恶的“铁蒺藜”。没有传统就没有今天,如果我们容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铁蒺藜”,布阵社会发展的“高速路”,那我们建造的“摩天大厦”就会失去牢固的“根基”。有钱不一定有德,“仓廪实”未必“知礼节”,发明创造也要讲道德。鲁班爷留下的东西,哪一件给子孙留下过隐患、撇下过灾难?没有,一件也没有。他“技高一尺,德高一丈”,道法自然,泽被苍生。道与德的高度融合,贯穿了他自主创新的一生。是把“鲁班锁”请上课堂,启迪孩子的智慧,还是容忍“铁蒺藜”布阵高速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水准,这是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硬件发展要给孩子们留条“活路”,软件建设要给子孙们长点“脸面”。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科技与教育都属于文化范畴,全面地讲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社会主义文化兴邦。道德“滑坡”几十年了,“举头三尺有神灵”,没有比重建信仰、拯救人心更重要的了。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法先人,为今人;光大先人,还靠后人。班门弟子走天下,自主创新“金饭碗”。“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步成为创造物质、精神两个文明的无穷资源。鲁班爷虽然一辈子没学历、没“关系”,也没有弄成“农转非”,评选院士的时候也没有找他的。但是他的创新精神,却是真正的“铁饭碗”,走到哪里都有饭吃的“金饭碗”。一个从事宾馆、酒店、旅游服务的民营企业,由于选择了以鲁班“规矩方圆”为主题的企业文化,不到七年的时间,连续打造了一个三星级“鲁班大酒店”,以及地处4A级景区的鲁班草堂、鲁班渔村、鲁班度假村。不仅成为弘扬鲁班文化的靓丽窗口,而且获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企业掌门人当选为市*协常委、工商联副主席、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主席。用他自己的话说:研究鲁班,有吃有穿;继承鲁班,商机无限;弘扬鲁班,人生圆。一个原本并不富裕的村庄,在一个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将卯榫结构的鲁班锁,开发成了儿童玩具,让留守村内的老人和妇女,不出家门就可以发家致富。一伙立志创业、搞装饰装修的年轻人,选择了鲁班文化,打出“好马配好鞍,装修找鲁班”的宣传语,顾客盈门。一所职业学院开办鲁班文化节、鲁班大讲坛,以鲁班精神打造校园文化,为职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学院师生们凝神聚力,正以鲁班所造的辘轳为基础,研制“高层建筑逃生云梯”,将填补世界高层逃生的空白。一个热衷于鲁班研究与实践的青年朋友,受鲁班造锯的启发,结合石雕工艺、养生理论,选择药用矾石,研制出一种石头梳子,还能兼做刮痧板。一敲叮当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像那化学的、塑料的,梳回头中回毒。送给老人的叫“鲁班孝心梳”,送给年轻人的叫“鲁班爱心梳”。两千多年前,鲁班造梳子是用竹子做的,“竹梳”谐音“祝福”,祝人福祉绵长;两千多年后,班门传人造出“石梳”,是让大家享受“石打石”的幸福。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人人有责,守望班门。致敬先贤鲁班爷!荐读:鲁班节

歇后语赞鲁班世界建筑日

建筑,因诗词而伟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班文化大德成器,大器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