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28/6072025.html碧水光影下的红尾水鸲一只鸟飞走了一片天空空了一只鸟原来这么大——比特时代的老农夫《一只鸟》世界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文明占据高地,人类的足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无论地平线的疆域如何延伸,向上追逐的种子从远古时期就埋葬在我们的基因里。几乎所有的文明,都能找到鸟儿形象的图腾。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好比一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在其中的某一个阶段,孩子是一定会喜欢鸟儿的,因为鸟儿们承载着我们飞翔的梦。四角的天空束缚着翅膀,我们何不带着孩子们来到旷野,还给他们一个完整的、自由的童年?一瞬而腾飞,带孩子藏匿于鸟儿的眼眸,追逐天空的蔚蓝无际。展翅高飞的白鹭停歇的翠鸟杭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湿地资源丰富,周末寻个空暇,将视野拔高,追逐天空的脉搏。Part1一周一地水光潋滟寻精灵西溪湿地和西湖是杭州市区两大观察水鸟的热门地点,交通方便,鸟类对人的活动比较适应,观察起来相对容易。对于初学观鸟人,水鸟活动范围有限,移动速度也不快,不用徒步追踪很远,适合作为入门观鸟的起点。水面上的鸳鸯只要找到合适的观鸟点,定点观察便能看到许多鸟类的日常生活,其中包含鸟类身体结构、适应环境以及行为、生活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每周一次的长期观察和记录,小朋友们就能收获一段属于自己和鸟类朋友的独家观察故事。一周一次,西溪湿地、西湖、青山湖......更多观鸟打卡鸟,等待我们一起来发掘......水光潋滟寻精灵,景色之外移动的天地。Part2一期一会鲜活的观鸟日记博物学时代(18-19世纪)博物学家出于对自然的兴趣观察鸟类,记录和总结其中知识,渐渐形成了专门研究鸟类的学科。19世纪下半叶博物学衰落,科学兴起,研究变得更深入复杂,但是观鸟活动没有消失,它从研究变成休闲,更多公众参与进来。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像博物学家那样用最朴素的方法观鸟:望远镜加上画笔,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忠实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再去探究其中的原理。这样获得的鸟类知识比书本上更鲜活。观鸟时发现的绿头鸭走马式观鸟林鸟飞来飞去,不会在一处停留太久(育幼时除外),对初学者来说观察和记录都有一定难度,水鸟大部分时间在水域活动,更容易些。作为观鸟入门活动,我们会在前往水鸟观察点的路上,走马观花式地看看林鸟,只是它们并非重点观察对象。褐河乌白鹭红尾水鸲以水鸟为初阶,等到孩子们能熟练观察之后,再进阶去观察林中的鸟儿。写生式观鸟除了走马式观鸟,在观察水鸟时,老师会带着孩子们用到单筒望远镜定点观察,可以坐下来仔细看、慢慢画,这是写生式观鸟。细致观察时,老师会带领学员认识鸟类的身体结构,有助于更准确地抓住它们的特征。一期一会,深入浅出地去了解鸟儿们的世界。分门别类虽然有点复杂,那就先从简单的羽毛、颜色还有形态打开鸟人们的好奇心。再整合架构孩子们对鸟儿的认知体系。有趣的知识像鸟儿一样灵动,扑腾出许多魅力。Part3一观一意专注广袤的细腻屋檐的枯枝,枯槁的树干,远处的草坪,随时都可能有鸟儿在停留。屋檐上的麻雀匍匐在树干的啄木鸟闯进印象派的小鸊鷉当你好奇的大眼睛发现了鸟儿,惊喜刚刚溢出,不经意的声响就可能让水中的精灵腾飞。所以观鸟的时候,孩子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观察力。所谓鸟不动我不动,鸟动我们就换个阵营。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正是好动的年龄,常常注意力无法集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很难一心一意去投入,这是因为孩子们正属于对各种事物都好奇的阶段。这个时候,培养一周一次的观鸟习惯,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走进自然,热爱自然,同时也在观鸟的聚精会神中不经意培养了高效的注意力。湿地故事,把孩子的视野转移到对流层的世界,借助鸟儿的翅膀,让孩子走出局限的作业,让知识鲜活,让眼睛明亮,让注意集中。正如“山光悦鸟性”,鸟性同样悦人性。湿地故事,一次仰望的周末课。
导师介绍
招募详情
招募对象7-14周岁儿童招募人数6人起,满额15个孩子课程时间3月13/20/27日周六上/下午(半日)集合地点杭州西溪湿地*上课和集合地点均为首次课地点,此后可能更改,以导师通知为准报名方式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报名首次参加赠送一本活页素描本,用于记录自然笔记。首次还参加赠送一张加新任务卡,用于打卡进阶。课程咨询小雪(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