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哇
小虾我又出现啦
之前两期分别讲了
水的热缩冷胀(??点我)
冬季裸奔保暖问题(??点我)
都是和温度相关的话题
但是,“温度”到底是什么呢?
书上说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人体是有冷热感觉的。判断一个物体冷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摸一下。
但是,这种判断方法并不一定可靠。比如:
1
把左手放入一盆冰水,会感觉冷;
右手放入一盆热水,会感觉热(注意不要烫伤自己!);
几秒钟之后,把两只手都拿出来,并放入同一盆温水,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刚从冰水里拿出来的手会感觉热,而刚从热水里拿出来的手会感觉凉!这明明是同一盆水!
这是因为人皮肤里的温度感受器不能感受温度本身,只能感受温度的变化。放入同一盆温水中的两只手初始温度不同,所以感受不同。
2
数九寒天在室外用手触摸铁器(触摸即可,别舔)和木柄,则感觉前者比后者冷。
其实二者温度一样,感觉不同是导热性能的差异造成的。
所以说,温度需要有客观的测量手段。说白了就是温度计啊。
○伽利略验温器。左:实物图,来自佛罗伦萨摄影档案馆。右:原理图,emmm……小虾手绘……
历史上最早的温度计是由伽利略在年前后发明的。他将一个一端连有玻璃泡,一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倒插在盛有染色水的容器中。
水位的高低就表示着“热度”(当时还没有温度的概念):“热”的时候,玻璃泡内的空气膨胀,细玻璃管中的水位降低;“冷”的时候,玻璃泡内的空气收缩,细玻璃管中的水位升高。
思考:玻璃管内的液面高于容器中的液面,这是如何做到的?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用手把玻璃泡捂热,玻璃泡内空气受热膨胀,排出一部分。
然后将玻璃管插入水中,再把手松开。
玻璃泡中的空气自然冷却到室温时收缩,将水吸入玻璃管中,玻璃管中的液面就比容器中液面高了。
伽利略的装置没有刻度,而且受气压影响,很不精确,因此说不上是温度计,只能叫“验温器”。之后不断有人改进温度计的设计。
○现代酒精温度计,图片来自三体网谢顿。
现在很常见的酒精温度计——一端是装有染色酒精的玻璃泡,另一端封闭,通过酒精的热胀冷缩指示温度,不受外界气压影响——其实在17世纪就有了,只是那个时候的温度计还没有统一的刻度……
○我读书少你别耍我
确实没有,那时候温度计的刻度都是瞎标的。
直到年,从德国迁居荷兰的华伦海特(G.D.Fahrenheit,与“飞轮海”同名)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温标”:华氏温标。单位是“华氏度”,记作℉。
○标有华氏度的现代水银温度计,图片来自Quora。华伦海特发明的水银温度计精度远高于从前,他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但他的华氏温标嘛……
华伦海特起初规定盐水混合物的冰点为0℉(据说是为了避免温度出现负数),把人的正常体温定为96℉,后来又添了2个固定点:纯净无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2℉、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现今使用的华氏温标只保留后两个标准点。
顺便说一句:目前只有美国、开曼群岛、伯利兹等极少数国家仍以华氏温标为法定计量单位
○瑞典发行的纪念摄尔修斯的邮票,图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现在广泛应用的摄氏温标(单位℃)是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A.Celsius)于年建立的,在建立之初,它比华氏温标更反人类:规定水的冰点为℃,沸点为0℃,越热温度数值越小……
好在当时大部分科学家和温度计制造商是正常的,把温标改成了冰水0℃,沸水℃,这才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摄氏温标。
上述两种温标都具有三个要素:测温物质、测温属性和固定标准点,被称为经验温标。华氏度和摄氏度在定义时都是以酒精或水银作为测温物质,用它们的体积作为测温属性,固定标准点是水的冰点和沸点。其余的温度通过温度计上均匀的刻度得到。
物质的测温属性的选择其实远不止酒精和水银的体积,气体的体积或压强也可以,只要想办法消除大气压的影响;金属的电阻也是很好的测温属性,适用于很低到很高的温度。
假设各种不同的温度计,都按水的冰点和沸点标定0度和度,那么每个温度计都显示50度的时候,它们的实际温度相同吗?
或者说,有一盆水,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结果是50度,那么,用同样标准标定的氢定体温度计(固定氢气的体积,用压强的变化指示温度)和铂电阻温度计,测量的结果也正好是50度吗?
答案是否定的。测量同一盆水,如果水银温度计显示50.0度,那么氢定体温度计会显示50.1度,铂电阻温度计则显示49.7度。
○那还要你何用
也就是说,温度的测量值会受测温物质的影响。
那么
有没有一种不受测温物质影响
放之四海皆准的温标呢?
答案是有。
大量实验表明,如果气体变得足够稀薄(压强趋于零),任何种类的气体都会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率,这样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实验规律预测,理想气体会在-.15℃时体积变为0(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实际气体在降温过程会中液化甚至固化,不再保持理想气体的性质)。
用理想气体定义的温标叫做理想气体温标,理想气体体积为零的温度叫做绝对零度。
理想气体温标已经不再依赖于某种特定物质的测温属性,但是真正与物质测温属性无关的温标是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于年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的热力学温标。
其实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只是定义方法不同。它们的单位是“开尔文”(K),以绝对零度为零点,每一度的间隔与摄氏度相同,即
0℃=.15K
℃=.15K
不管怎么着,现在我们有了一种绝对的温度标准,感觉仿佛一切都没毛病了。下面有请杠精同学(由小虾客串):
“热力学温标,没有测温物质,如何测温?
”其实热力学温标可以用理想气体温度计来实现,但是制作理想气体温度计在技术上十分困难。为了统一温度计量,国际上采用一种方便实现的协议性温标。现今通用的是“年国际温标(ITS-90)”。
在ITS-90中,0.65K到5.0K之间的温度用He的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来定义;由3.0K到氖的三相点(24.K)之间用氦气体温度计来定义;平衡氢三相点(13.K)到银的凝固点(.78℃)之间用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银的凝固点(.78℃)以上用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
你们看
办法是有的
不过
咱还是乖乖用温度计吧
那么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温度计能测量温度?
”先让我的秀发飘一会儿
……
是这样的:
当我们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时候,要把温度计怼在被测物体上,使温度计和物体之间发生传热,热的变冷,冷的变热,一段时间后,它们便不再发生变化,这时,我们说它们达到了热平衡。
我们定义互相达到热平衡的物体温度相同,不管它们是不是温度计。如果碰巧有一个是,那么恭喜你,完成了一次测温操作??
但是这个定义有一个小小的漏洞,那就是:两个东西不怼一块就不知道是不是温度相同!让我们来补上这个漏洞:
假设我用体温计测量了A同学的体温:
反手又用同一支体温计测量了B同学的体温(操作规范,测之前体温计已甩到位):
那么我可以断定:假如A同学和B同学怼在一块,谁也不会觉得谁更烫一些。
当然,这不是我的主观判断,而是大量实验现象的总结。
这就是传说中的
“热力学第零定律”
用严谨一点的语言就是:在与外界影响隔绝的条件下,如果物体A、B分别与处于确定状态下的物体C达到热平衡,则物体A和B也是相互热平衡的。
引入了热力学第零定律之后,“温度相同”的标准就不再局限于直接怼在一块,而是一个可传递的标准,从此我们就可以愉快地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了。
此定律还为不同的经验温标之间的校准提供了准则,温度计制造商们就可以绝望地用“年国际温标”校准自己的温度计啦哈哈哈哈哈……
补充一句:热力学“第零”定律实际上是在第一、第二定律之后提出的,但它更基本,在逻辑上先于第一、第二定律,所以插队做了“第零”
Fin本文主要参考了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第二版)。
往期精彩文章他为研究氢弹隐姓埋名28年,被诺贝尔奖得主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干货速递丨河豚原来生活在海里,啄木鸟快速啄木会不会脑震荡?
别怕,我也是双好筷子
诺贝尔奖也太太太太太太太随便了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