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会议:促成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洮州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洮州会议的有关情况。
临潭县新城镇全貌。
年8月,一支红军队伍从川西北进入甘肃境内,沿包座河急速北上,攻下天险腊子口,击溃国民*军阻拦进入甘南,一路穿行在深山、密林、峡谷之中。随后,红军发动了岷洮西(固)战役,围攻岷县县城后,向着临潭方向进发。
这支队伍就是红四方面军,他们与红二方面军一起,沿着红一方面军在年的行军路线前进。
其中,红四方面军第二纵队四军及妇女先锋团,由洮河南岸顺河而上,过羊化桥、进新堡沟,翻越红山长驱直入。8月14日,在暮色中进入当时的临潭县城——新城。
在临潭县,红军共停留47天。在这47天里,他们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基层组织,宣传抗日主张,击退敌兵进犯,并在新城召开了著名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
9月30日,中秋节。红军队伍又经羊化桥,冒着绵绵秋雨离开了临潭,踏上了北上之路。
临潭县苏维埃*府建立上世纪30年代,临潭县属洮州管辖。当时的洮州民生凋敝,物资匮乏,范长江曾在年到过洮州,《中国西北角》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洮河两岸,好一片冲积平原!”“这样肥沃的平原,而在平原上生活的农民,却穷困得惊人!近百户人家的村庄,几乎连鸡蛋都买不出!所谓客店,除了空炕之外,什么都没有……”
这一年的8月10日,农历六月二十四,临潭新城东南雷祖山正逢一年一度的庙会,热闹非凡。当红军队伍逼近临潭的消息传来时,布防临潭的国民*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第五团急忙撤往岷县。
8月14日黄昏,红军进入新城。临潭县洮州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孟攀峰说,由于年红军曾经过岷县,临潭群众对红军有所了解,“据新城镇老人回忆,红军队伍入城时,有群众自发在南城门夹道欢迎。”
红军占领新城后,接管了县*府,并在街头和驻地墙壁上书写张贴“红军不欺压穷人”“红军是穷苦人民的军队”等标语。
91岁的王凤鸣老人,家住新城镇西街村,当时5岁的他对红军还留有记忆。
“住在我家的红军是四川口音,他们对家里人非常客气,做好了饭会招呼我们一起吃。红军还搭台演出,宣传反蒋抗日的思想。”王凤鸣回忆说。
在新城镇城隍庙戏台两侧,张贴着一副“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对联。85年前,同样内容的对联也曾张贴在此,它见证了临潭县苏维埃*府的建立。
年8月19日,新城镇城隍庙热闹非凡,红军在这里召开各阶级代表参加的千人大会,宣布成立临潭县苏维埃*府。
孟攀峰介绍说,这是甘南第一个苏维埃*府,随后红军还帮助临潭建立了新堡、王家坟、冶力关三个乡人民委员会,并派干部和战士协助理事。
在县、乡苏维埃*府的协助下,红军召开抗日募捐大会,开展救护伤病员等工作。临潭县人民纷纷捐粮、捐钱,还捐出布匹等,这里成为长途跋涉、物资极度匮乏红军的“加油站”。
打响旧城战役与新城相距30多公里处,是临潭的旧城镇,又称旧洮堡。这里是现在临潭县城所在地。
临潭县苏维埃*府成立当天,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和妇女先锋团开始向旧城进发。
由当地商团组成的所谓“义勇团”驻守旧城,他们在城外各山头修筑了防御工事。
8月20日拂晓,在旧城西南的瓦窑坪和双峰墩工事里,当“义勇团”成员还在打麻将时,红军战士“从天而降”,一举攻占了瓦窑坪、双峰墩。第二天,又夺取了旧城西面屏障西凤山和大坡山,占据东面屏障大湾梁和大墩山。
参加过旧城战役的杜义德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述了攻占旧城的过程,“英勇的十师指战员忘却了连日急行军的疲劳和饥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旧城。霎时间,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
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成功攻占了旧城。但之后不久,就遭到了马步芳部马彪旅的猛烈反扑。
9月11日,马彪骑兵旅以优势兵力包围旧城,守卫旧城的红十师31团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孟攀峰介绍说,敌人的骑兵马快、兵多、火力猛。由于敌众我寡,装备悬殊,敌人的骑兵很快就冲到了眼前,红军战士英勇迎敌,在城门口发生了一场残酷的血战。
这时的旧城,被敌人重兵团团包围,虽处劣势,但红军战士毫不退让。情况最危急时,城内所有负伤的战士全部到城墙上参加战斗,誓死保卫旧城。
9月14日,敌我在旧城外的西凤山发生战斗,马彪部营长马占成乘隙进占三道关卡,形势对我军十分不利。
当日,朱德、张国焘致电徐向前派兵增援,电文中写道,“十师伤亡共二百人,现据城垣及近碉。已令其坚守五六日待援……城内人稀、粮少,只够四五天……”
徐向前接到电报后,派九军骑兵部队于第二天拂晓赶到旧城。苦守旧城的红军战士一见援兵到来,个个精神百倍,集中火力,猛烈向敌人开火。援兵与城内红军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了敌人。从8月23日到9月15日,整整22天,红军战士顽强迎敌,旧城保卫战胜利结束。
孟攀峰说,整个旧城战役重创敌军,先后歼敌多人,俘敌余人,缴获各式武器余件。红军战士连续作战、不怕牺牲、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精神,令人钦佩。
旧城保卫战是杜义德将军引以为豪的战役,他在回忆录中说,“如果说红四方面军对岷县发起的是攻城战的话,那么对旧城进行的则是防御战。”
这场防御战,进行得异常激烈残酷。城外碉堡接连失守,红六连坚守的最大碉堡受到了敌人猛攻。敌军架梯往碉堡上爬,红军官兵就用枪托、洋锹打下去。枪托打烂了、洋锹打断了,就用碉堡上的砖头砸。最后,碉堡的第三层完全被拆光,成了一个平台,红军官兵暴露于敌人火力下,继续英勇战斗。
据记载,英雄的红六连只有打旗手赵大元生还,李长林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赵大元趁乱从平台上滚到一层,摔得满脸是血,屏住呼吸装死,天黑后他爬到城下,成为六连唯一生还者。”
洮州会议促成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旧城战役刚刚结束,年9月16-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州附近三十里铺召开了会议,朱德等多数同志拥护中央决定,力主全军北上,张国焘等少数人坚持红四方面军渡黄河西进青海和甘肃西部的主张。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意见,制定了贯彻中央方针的“通(渭)、庄(浪)、静(宁)战役计划”,并致电中共中央。中央明确肯定了岷州会议的行动路线和战役计划,随后,部队开始挥师北上。
张国焘在岷州会议之后的北上途中,思想出现反复,推翻了岷州会议决定,坚持率军西进。9月2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漳县召开会议,朱德、陈昌浩等人极力劝说北上,但张国焘一意孤行,加之部队西进已成事实,会议未能纠正张国焘的错误。
9月27日,中共中央四次致电张国焘等人,制止西进。张国焘看了电文后,依然固执己见。
孟攀峰说,当时张国焘身边的一支传令队听到要西进青海,集体出走,临行前留下一张纸条:“张主席,我们跟随你多年,听说你要带我们去青海,再过草地,我们不去了,我们不愿无故地死在草地。请你们相信,我们绝不会投降敌人,我们要继续革命。”
恰在此时,总指挥徐向前从前方回到洮州总部,他说:“据老乡介绍,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西渡黄河计划难以实现。”同时,青海一线马步芳重兵集结,红军前进受阻。
9月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新城镇城隍庙召开了洮州会议。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傅钟、萧克、李卓然等出席会议。
傅钟将军在《西北局的光荣使命》中回忆道:
张国焘说:“打到迪化(今乌鲁木齐),打通国际路线,得到装备再打回来,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也不迟。”
陈昌浩立刻说:“从地图上看那又要走一遍草地,部队走怕了……”
徐向前也语重心长地劝说:“鄂豫皖出来的同志不想再折腾了。”
张国焘在会上空前孤立,被迫放弃西进主张,同意北上静会地区。
9月30日凌晨,进驻洮州旧城、新城的红四方面军接到北上命令,冒着蒙蒙细雨,告别洮州群众,先后分三路撤离。
10月2日,红一方面军南下接应部队攻下会宁县城。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十师经会宁的青江驿、界石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进入会宁城,与留守迎接他们的红一方面军第一师师长陈赓及其所属部队会合。
孟攀峰说,洮州会议是一次具有战略转折和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纠正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促进了红军的团结统一,促成了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中共中央*史研究室原宣教局局长薛庆超曾在文章中这样评价:“西北局洮州会议是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促成红四方面军北上、完成长征的重要环节,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作出重要贡献。”
穿越历史的烟云,如今走在临潭县新城镇,历经风雨的城隍庙,仿佛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往事。
如今的新城镇街头,街道整洁、商业繁华,再也不是“连鸡蛋都买不出”的境地。曾经“穷困得惊人”的临潭县,在“牛羊药菜薯”五大特色产业支撑下,大力发展藏中药材、高原夏菜、藜麦、牦牛、藏羊等种植养殖业,人民群众“钱包”鼓了起来,日子甜了起来,致富奔小康的路也越走越宽广。(蹇勇德 李欣瑶彭雯徐锦涛孟捷蔡文正)
历史回音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临潭是一片古老文明、底蕴深厚的土地,这里遍布红色遗迹,处处传颂着令人振奋的革命故事。
年8月,红军长征进入临潭,在临潭新城建立了甘南州第一个苏维埃*府,宣布成立了甘肃省抗日救国军第一路军,打响了旧城保卫战,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洮州会议。红军在临潭,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反动*权在临潭的统治,在各族群众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而且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创造了条件。
红军在临潭带领各族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许多人主动要求红军住到自己家里,并积极为红军捐粮捐款、送医送药、缝制军衣,使红军在临潭得到了很好的休整。临潭许多热血青年受到红军影响,纷纷投身革命,北上抗日。这支有着坚定信念和铁一般纪律的军队,始终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获得了人民信任和支持,从而走向了胜利。
在长征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年肋巴佛带领甘南农牧民余人在临潭县冶力关镇泉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这次起义,不仅提高了各民族人民反抗黑暗统治的信心,也增加了开展革命斗争的觉悟。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长征精神深深地根植于临潭人民的心中,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临潭儿女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奋斗努力。如今的临潭,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态建设全面展开,“五无”甘南深入人心,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旅游产业百花齐放。
在*的坚强领导下,临潭人民将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迈向新的长征,为这片红色土地谱写新的华章。(孟攀峰洮州会议纪念馆副馆长)
记者手记
一座木桥见证历史红军长征曾两过甘南,年进入临潭时,由羊化桥进入新城镇;离开临潭时,也是经这座桥,走上了北上之路。
羊化桥,曾是一座官办民用的木桥,延续使用了多年。据记载,桥头曾种有一片树林,木材不得随意砍伐,专门为修补木桥所用,足见这座桥对临潭的重要。
红军过羊化桥的故事,在临潭广为流传。年9月14日黄昏,长途跋涉的红军疲惫地进入了新城镇。在这个小镇上,红军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他们让出自家房屋,拿出自家的粮食,捐出本不宽裕的物资,热情地迎接红军的到来。
在临潭的40多天,红军建立临潭县苏维埃*府,宣传民族平等*策,唤醒了当地群众反抗压迫的斗争自觉。临潭很多青年受进步思想影响,纷纷报名参加红军。
当年9月30日,红军冒着蒙蒙细雨,精神焕发地离开临潭。就在通过羊化桥之后,当地村民为了保护红军安全前进,防止敌军追击,捐出自家的木材、草料作为引火之物,有些村民甚至卸下自家门板、窗框助燃,烧毁了羊化桥。
这座桥,是洮州商贸流通的重要通道,年来见证洮州浮沉。红军在临潭停留仅有短短40多天,为什么当地群众不惜自断出行之路,也要保红军安全?
在采访中,我们得到了几乎相同的答案:长征中的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尊重人民、爱护人民,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利益,带领人民奋力反抗压迫,始终不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正如标语中所写“红军是穷苦人民的军队”,这支军队从人民中来,一切为了人民。民心汇聚成为一股巨大推动力,助力在逆境中的红军队伍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走上抗日救国前线。
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桥梁横跨洮河,连接新城镇与外界。在这座桥的不远处,一些依地势所建桥墩清晰可见,这里是羊化桥的遗址,虽然这座木桥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但它却是民心的见证,更是历史的见证。(李欣瑶蔡文正)
来源:甘肃日报
编校:米媛审核:王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