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方《孙子兵法》影响下的武田信玄战术思想
武田信玄(-),因任甲斐地区守护,被称为“甲斐之虎”,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武田信玄的战术思想受《孙子兵法》影响较深,其取《孙子兵法》军争篇:“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四句,选“风林火山”命名为孙武子四字真言旗。每至行军,在中军本阵使用此旗,风林火山四字也成为武田信玄的象征。
▼
武田信玄
1、“风林火山”——武田战术思想的核心“风林火山”是武田信玄战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
其疾如风:孙子原意为:行动迅速,如狂风之疾。即“兵贵神速”,速度是用兵的要则。为此,武田信玄特别强化了地域单位组织,军领的畅通。武田整备了“指物众”,使得部队间的联络得以秘密进行。同时专门整修了军用道路“棒道”,为部队提供了快速机动的条件。“棒道”一共有九条,其中八条是翻新旧有道路。沿“棒道”设有狼烟台,可以高速传递情报。
其徐如林:孙子原意为:军队悄然徐徐推进,如林木之森森然。在用兵方面体现为二:一是谍报。武田善于使用“三者”,即“间见”、“见方”、“目付”,该集团专门负责刺探敌方情报。信玄也被称为战国时代最善于使用忍者的大名。二是秘密的行动。即通过出敌不意的奇袭,达成作战的目的。(两个比较典型的战例:奇袭海之口;攻打诹方氏。)
▼
侵掠如火:孙子原意为:攻击敌军恰似烈火之燎原,不可抵御。武田信玄为增强斗中兵力的机动性,设置了骑马军团。
武田信玄占据的甲斐地域是著名的战马产地,其组建了一支约人的骑兵队,统一装备火红盔甲,称为“赤备骑兵”。武田使用“赤备”,在战场上得以高速机动对敌实施打击,骑兵突击的战术手段也在实战中屡屡奏效。
不动如山:孙子原意为:防守似山岳,不可撼动。武田信玄将其发展为战术防御的持久性。同时,为了达成防御的持久性,武田信玄非常重视城防,利用甲斐四面环山的地理特点,以甲府盆地为中心,棒道(专用行军道)向四周辐射构筑大城,后世称为“武田城”。
信玄的一系列进攻与防御行动,都是以武田城为中心展开,这也体现了武田信玄作战时,稳扎稳打确保立于不败之地的战术思想。
▼
武田的赤备军
武田善于以奇用兵,往往采取迂回、包围,从非正面对敌实施突然打击,达成作战目的。其创造了“啄木鸟战法”,即将作战力量分为本队与奇袭队两队。本队在正面与敌接触,吸引钳制敌力量;奇袭队绕至敌方侧翼或背后,将敌方力量赶至预定交战区域,与本队联合对敌力量实施夹击。
此种战术,因类似啄木鸟用长喙敲击树的一侧,尔后到树的另一侧等待虫子出来的捕食方法而命名。武田信玄的战术思想在其一系列用兵行动中取得成功,也为其赢得了“战国第一兵法家”的称号。
▼
2、新阵八式——对武侯八阵创新发展
武田信玄汲取了中国的“武侯八阵”中所述的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八阵,并在实践中推演出“新阵八式”。新阵八式分别为:鱼鳞阵、锋矢阵、鹤翼阵、偃月阵、方圆阵、雁行阵、长蛇阵、衡轭阵。
鱼鳞阵:主力集中于中央,其余力量分为五至六部分,层层相压,形似鱼鳞排列,指挥员位于阵中后部。
锋矢阵:阵形如箭,主将位置靠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适宜在战场上突击,集中力量于敌方某一处,冲入敌阵向纵深贯穿,同时便于指挥员控制力量。
鹤翼阵:主将位于中央中后部,中央配以弓步兵,左右两侧使用机动性较强的骑兵,形如鹤翼两侧伸展。在作战时,可以对敌方左右两翼实施包抄,在多方向对敌实施攻击。该阵型对指挥员战术指挥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指挥员能够在战斗中准确判断时机,使两翼张合自如。同时,由于兵力在横线上分线,因此兵力的纵深配置较浅,弹性不足。
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指挥员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形如鹤翼阵,但鹤翼阵两翼力量较强,偃月阵力量集中于中央,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
方圆阵:方圆阵是方阵与圆阵的综合,由多个方阵组成大圆阵,指挥员位于阵形中央,较适宜于防御。
雁行阵: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
长蛇阵:就是把作战力量排列成纵队,如《孙子兵法》中所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衡轭阵: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与长蛇阵相似,但正面加宽,战斗力较长蛇阵强但机动力方面就稍显不足。
▼
二、西方军事技术与理念影响下的织田信长战术思想织田信长(-)与武田信玄有着鲜明的对比性,武田信奉孙子兵法,而织田的思想更为开放与包容,绰号“第六天魔王”的他总能接受一切新事物。
▼
织田信长
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两年,传教士欧冈蒂诺拿着地球仪,向他说明地球是圆的。织田信长当场就说:“很有道理!”对于西方新式的火绳枪(日本称种子枪)及新式的作战思想,织田信长能够积极接纳、引用,并加以发扬,运用于他所拥有的作战力量中。火枪传入日本十年后的年,织田信长已经建立起一支人的铁炮队(火枪队),尔后迅速发展为人,成为战场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西方的战术思想,织田信长也能够积极接纳。战国时的很多大名都引入了火枪,包括武田信玄都是将火枪作为一种新兵器使用。而织田却更进一步,在作战中,他创造了“三段击“战术,将铁炮队分为3列,依次装弹、射击,形成持续火力。并最终在长筱合战中,以此法克制住武田信玄的甲斐赤备骑兵。
▼
织田信长善于组织大规模歼灭战,常常集中数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对敌实施全歼。但其也精通奇袭战术,年的桶狭间之战,其以余轻骑袭击今川义元二万人,获得全胜。
使用“天下布武”四字作为令印的织田信长,谋求以武家思想统一日本,在作战思想也一直引领同时期的战国大名们。年,织田信长攻占美浓,成为统治尾张与美浓两国的大名,取中国周朝起于岐山典故,将井之口改为岐阜。他将丰臣秀吉从行伍提升为统帅,与德川家康结盟,打下了日本统一的基石。
▼
“天下布武”印
年,丰臣秀吉进攻高松城受阻,织田信长亲自率军增援。到达京东本能寺时,家臣明智光秀发动叛乱,迫使其切腹自尽,以武力迫使其即刻取得天下的脚步骤然停止。可能也正是由于其人生的悲壮性,在霸业的顶峰被迫自杀。织田信长在兵制与战术方面进行了变革,其本人在日本的影响也非常大。(在年日本人举办“最受欢迎的历史人物评选”中,织田信长名列第一位。)
▼
三、宫本武藏的战术思想宫本武藏(-),号二天(艺名)、剑圣,生于战国时代末期,处于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德川家康开启江户时代时期。
作为一名剑客,他一生与人决斗六十余次,未尝败绩。以“二刀流”剑法闻名,被后世誉为“日本第一剑圣”。由于日本作战主体为武士,宫本武藏也参加了战国时期的一系列战斗,包括关原之战。
▼
宫本武藏
在战术领域,宫本武藏也有极深的造诣,撰写了《五轮书》。该书名为讲解剑术,其实质却在阐述克敌制胜的战术。因此,《五轮书》与《孙子兵法》、《战争论》被称为“世界三大兵书”,宫本武藏也成为与中国的孙子、德国的克劳塞维茨齐名的日本兵法家。美国人杰克·韦尔奇曾称:“《五轮书》是世界兵法史上的杰作,其中所谈的战略战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和个人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宫本武藏创造了“二天一流”兵法。“二天”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即阴与阳,也就是象征对立的事物。世界一切都是由相对事物组成,由这些相对事物相互浸透而使所有事物发展统一,生新的事物。“一流”指熟练运用双手中的太刀与胁差,达到战胜对手这一目的。不单是剑术,甚至是“世界之理”,因此命名为“二天一流”兵法。
▼
宫本武藏的战术思想集中于《五轮书》中,该书按佛教所述“土、水、火、风、空”五大元素,分为地、水、火、风、空五卷。
在地之卷,宫本武藏解释了“二天一流”的兵法意涵。说明“此卷就如在苍茫大地上勾勒清晰的路径”,故以“地”命名。
在水之卷,讲述武士持太刀的方法、姿势与架式、以及刀法之技巧。点明“学习兵法应如水一般灵活变化,触类旁通”。
在火之卷,宫本武藏用火来比喻战斗,探讨作战的策略与战术技巧。阐明:“不论是个人对个人,还是两军之间的交锋,作战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既不能遗漏微小的细节,亦要对战场全局有整体了解。”
在风之卷,宫本武藏以中国汉字“风”即“风格”取名。详细评述了当时日本各地的流派剑法之思维窠臼与弊病,并指出“深入了解其他流派,才能更能了解二天一流兵法之真意”。
在空之卷,点明兵法的真谛即为“空”。在这个境界中,什么东西都不会永久存续,亦不可知。然而以清澄之心,不懈之精神,以“观”“见”两眼观察运行天地之理,看破世间与自身的执迷与偏颇之见。此时方能得到兵法真正的“空明”的境界——有智慧、有理、有道、心中却空无一物。
▼
宫本武藏对战术的诠释集中于《五轮书》的火之卷,对于战斗位置的选择,指出应当选择正面背向太阳之地,要选择地势较高之处,以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对于作战的发起,提出了“三先”战术,即当我攻击敌人,称为“攻先”;当敌人攻击我,称为“守先”;当敌我双方同时进攻,称之为“双先”。
指出任何战斗都是从“三先”开始,采取“攻先”战术时,要先制造平静,迅速接敌,尔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战斗过程只有一个目的:击溃敌人;
采取“守先”战术时,要主动“示弱”,诱敌发起攻击,在敌方的攻击中寻找漏洞,实施攻击,要注意把握敌方攻击的节奏,在敌方攻击节奏有变化时,通过出击获取胜利;
采取“双先”战术时,即双方都采取攻势,处于运动之中,首先要保持己方体系的稳定性,在敌方迟疑时给予其迅速攻击,“双先”战术的要决是以快制快,在节奏上要快于敌方。
不难看出,“三先”战术涵盖了攻击、防御、遭遇等不同作战类型,其要决就是快,节奏上快于敌方。这与21世纪初,美军提出以快制胜,打乱敌方作战部署的作战理论不谋而合。
▼
对于作战进程的控制,宫本武藏提出了“压枕诀”理念。即居于高势,如头压枕,与敌交锋时,善于判断敌方症候。在敌谋定而尚未动之时,即对其予以压制,使其不能行动,进而迫使敌所有行动均处于被动应对状态,步步疲于应对。
在具体的战术运用上,宫本武藏提出了“踏刀心法”。即在对方出招的那一刻,以自己的脚阻断对方出击的刀,使敌方无法再发动第二波攻击。在具体战斗中的运用,他进行了解释:“在大规模的战斗中,敌方运用弓箭铁炮,对我方部队放箭、开火,然后以各种方式展开战斗,他们先射击然后冲锋肉博。
这里要揭示的要旨是:即使面对弓箭铁炮,也要无视对方的射击而迅速跟上。因为只要迅速攻上,对方将难以装填下一波进攻所需的箭矢和火药。总而言之,当对手设定战术时,要依据交战原则迅速反应,阻断其行动,将其击溃。”
▼
对于战斗的结束,宫本武藏指出“敌方的崩溃皆因作战节奏的失调”。因此,在敌方节奏失调时,要增强攻势给敌致命一击。
对于陷入胶着,无法把握敌方意图的战斗,宫本武藏提出要“放开四手”。即敌我双方如果僵持不下,此时要寻求其它途径来改变战斗进程,避免胶着。此时要“鼠头牛颈”,即发现战局胶着,无法克敌时,要以鼠的精明和牛的冲劲来突破僵局。
如果在战斗中无法发现对方意图时,要采取“移影心法”。即通过佯动、诱敌等手段,辨别对方作战企图,进而寻求克敌制胜之法。
对于具体战术手段的运用,提出了“激敌术”、“震慑术”、“纠缠术”、“破坚术”、“惑敌术”、“三喝心决”等不同战法,同时以“山海交替”阐述灵活使用法则。即在战斗中,要避免一再使用相同战术手段,“同一招数,使用第二次在所难免,然而绝不可用第三次”。“要让敌方觉得你会以险峻如山招式出招时,你却以磅礴如海方式攻击。反击亦然。这就是兵法之道的核心。”
对于强敌的攻击,提出了“渗透战法”。即两军对阵交锋后,如发现对方实力强劲,便采取迂回方式,从其它方向对敌实施攻击。这种迂回攻击的方式与武田信玄所提出的“啄木鸟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处。
END文字
明德
图片
网络
军武酷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