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雨桐
编辑
echo
海底捞的年,并不好过。
3月23日,海底捞发布年全年财报。年海底捞实现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43.7%;亏损41.6亿元,相较年的盈利3.1亿元,亏损扩大近50亿元。
其中由于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这与之前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公告中最高预估亏损上限的45亿元大致相似。
其中还提到,基于整体经营情况,年内调整扩张策略,关闭家餐厅,新开业家。截至年12月31日,海底捞全球门店家,国内大陆共有家。
命途多舛的海底捞,能走出困境吗?
研判失误,海底捞显颓势
有心人不难发现,海底捞的亏损,是从年疫情时期开始的。
疫情对于餐饮行业的影响巨大,关店停业成为了餐饮业的普遍现象。据中国烹饪协会调查显示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亿元,同比大幅下跌44.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亿元,同比大幅下跌41.9%。餐饮业的上市公司股价并不乐观,港股餐饮版持续走弱,呷脯呷脯、九毛九等股价均经历了大幅下挫。
但彼时的海底捞,并未对于疫情期间的餐饮市场进行正确的预判。
时任CEO的张勇做出了逆势扩张的决定。年,海底捞门店猛增家,年底门店总数达到家,年上半年新增家,仍在保持平均一天开出1.6家门店的高增速。而门店高速扩张带来的是经营和管理压力倍增。加之,疫情爆发,自觉居家隔离成为常态,线下门店客流量迅速减少,大量餐饮企业闭门歇业,餐饮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盲目扩张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张勇提到:“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这样的反思,也在财报中有所呈现。海底捞在公告中提到,年对海底捞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就外部环境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时有反弹,民众生活受到较达影响。目前全球消费者信心较疫情前期明显下降,未来存有很多不确定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全国餐饮收入亿元,与上年相比由负转为正增长18.6%,两年平均下降0.5%,还未恢复至疫情之前的年水平。
今年3月,海底捞换帅。作为目前主导实施“啄木鸟计划”的CEO,服务员出身的杨利娟,决定从海底捞內部开始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关闭部分经营不良的门店。与此同时,保持着“每新开两家,闭店一家”的节奏。
3月23日晚间,海底捞CEO杨利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已按照计划关闭了家门店,另有32家门店停业休整。“啄木鸟计划”启动以来,整体翻台率逐月改善,同店情况逐月上升,今年前两月的翻台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啄木鸟计划初步的成效得以体现。
上市后首度亏损
海底捞交出的年的答卷,乏善可陈。
年度亏损41.6亿元,尽管这一数值低于此前海底捞盈利警告中的亏损上限45亿元,但依旧足以抹平营收增长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