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吴海峰
讲师介绍:思问网鸟类学专家、每日一鸟栏目作者,北京林业大学鸟类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朱鹮。
今天咱们讲带孩子观鸟入门,即使家长没经验也没关系,和孩子一起学习也是个很享受的过程。
观鸟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当时观鸟算是贵族运动了,只有有钱有闲的人才会整。主要原因是当时老百姓还吃不起饭,也买不起望远镜。
望远镜算是观鸟非常重要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望远镜品种也很多,双通望远镜一般30倍左右,适合距离不太远的,比如路边,树林,这些环境。单筒望远镜放大倍率一般就比较高了,40-60甚至更高,比较适合开阔的环境,比如去水库或者湖泊周围找鸭子和鹤。价钱档次也很多,几十几百几千几万的双筒望远镜,我都用过,通光量清晰度对比度差别很明显。但是也不是说有钱就买贵的了,小朋友要是对观鸟没兴趣或者不爱惜东西那就……有一次我见一个小朋友摔了一个八百多块钱的望远镜,我的心都碎了。比较好的比如,蔡司、莱卡、施华洛世奇,初学者尤其是太小的小朋友买个差不多的就可以了。望远镜可以拉进我们和鸟儿的距离,但是也不是放大倍率越高越好。因为放大倍率太高,比如40倍的双筒,你要是没经验,可能一下子找不到鸟,就好比高倍的天文望远镜要有个低倍的寻星镜一样。
有了望远镜,我们能看清鸟,但是我们只是看清了,并不认识,这时候你需要有一本工具书,来查询你看到的是什么,中国有分布的鸟类有一千四百多种,北京有四百多种。不同的书对应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鸟类类群,比如有的书,全中国的都包括,有的书包括全世界所有的蜂鸟,有的书包括全日本有分布的鸭子。
上面图片的两本是比较经典的,在中国用那本白色的,任何地区都适用的,在北京就可以选择下面绿色的,信息更详细。当然不同的书画风也不同,有的是照片,有的是手绘图,各有优缺点,里面的文字信息内容也不太相同。因此您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当然选择很多,具体有问题一会在群里问就行了。
好了,带上望远镜和图鉴就可以去观鸟了吗?
其实就可以了,但是建议家长让小朋友再自己准备一个观鸟记录本,可以就按照自己的喜好设置内容,也就是记什么,没必要完全按照什么标准或者规程,但是你看到了什么是一定要记下来的。记录的方式不一定是文字和数字,也包括绘画,尤其是你当时不能识别的鸟种,把他的主要特征画下来就更有必要了。这也是锻炼并检查小朋友观察的是不是仔细,有没有画出重点。说到这我要说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为什么这么说。我和很多小朋友都一起去观过鸟,有的小朋友到后来有了一种“应付”或者说是疲惫的感觉,他可能并没有仔细观察,甚至都没睁眼瞧,只是知道那有一只鸟,然后就问“这是什么”,即使我告诉你了,也没有意义,因为你根本就没看,下次见了还会问。
当然了,观鸟也不光是看,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发现一只鸟不是先看到了他,而是先听到了他。比如啄木鸟啄木,黑头蜡嘴雀嗑洋白蜡的种子,斑鸠飞翔等等。有一天我早上我在校园里,听见了鹦鹉的叫声,要知道,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是没有野生鹦鹉分布的,于是我顺着声音寻找,发现一只费氏牡丹鹦鹉就站在树顶上。这就是先听到后看到的一只鸟,当然他肯定是逃逸个体,这种鸟主要分布于东非地区。看的同时注意听,视听结合,下次再找鸟就会变得容易。再比如,现在,正是乌鸫求偶的时节,这种鸟叫声多变,第一次听很可能以为是个别的鸟叫的。
为什么咱们这个观鸟的课要安排在这个时间呢里?因为现在是春天,很多南方越冬的鸟正准备北飞,有些行动快的个体已经到了繁殖地,大家在哪里的都有,候鸟在越冬地的还没走您可以看,迁徙途中经过您家的您可以看,您家要是在候鸟繁殖地的那就更好了,不但能看到这种鸟,还能看到他们求偶炫耀和繁殖的行为,比如,越冬地广州、福建一带的白琵鹭黑脸琵鹭和雁鸭类。长江流域也有雁鸭类,还有鹤,他们会迁飞到河北内蒙东北等地繁殖,而中间的地区就是他们迁飞途中要经过的了。比如对于一些(不是全部)大天鹅,北京就是迁徙途中的一站,上上周末我在圆明园和颐和园都见到了大天鹅。大群的几乎只可能在这个时候看到,除了天鹅,还有白头鹤和白枕鹤,对于北京的朋友来说都是几乎只有现在和秋天他们往南飞的时候才有可能见到。所以有兴趣不要犹豫抓紧时间这周末就可以去观鸟了。
那么问题来了,观鸟要去哪里呢?著名的地点比如江西鄱阳湖、香港米埔、东北的松嫩平原,还有肯尼亚吗?
这么说没错,因为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您到这些地方去会有特别的惊喜,但不是只有这里有鸟,也不是只有这里适合观鸟。身边也有很多,比如北京的奥森、圆明园、颐和园、植物园、天坛、麋鹿苑等,这些是比较近的,远点的比如野鸭湖密云水库等等。再远的,非洲、南极洲、南美洲,要看不同的鸟要到不同的生境去。比如不要看雁鸭类,那肯定失去有水的地方,您肯定不能去天坛。要看鹤类,那更要到开阔的水域并且周边有大面积草滩的环境中去,比如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主要是过境的白头鹤白枕鹤和一些灰鹤,当然灰鹤也有在这里繁殖的。还有迁徙季节也就是现在天津的北大港,如果是冬天,那就去洞庭湖、鄱阳湖。
那么为什么鹤类选择在开阔的地区活动和繁殖呢?
不同的鸟有不同的情况。比如麻雀,一蹦就起飞了,而且城市里有他们的食物,他们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很敏捷。但是鹤就不同了,不开阔的地方不适合他们生存,也没有食物,不适合逃跑,不适合养育后代。不同的鸟对危险的警惕程度也不同,比如城市里的喜鹊、麻雀,能走到离他很近的地方才飞走,但是天鹅和鹤不同,你离他们三五百米他们就开始警觉起来、提高警惕了,你再走近,他们就飞走了,这也是一种生存策略吧。
观鸟的时候最忌讳打扰到鸟的正常生活。比如,到了繁殖季,有的鸟在窝里孵卵,如果你能走近他,走得很近很近,他一直看着你,你就不要再走了,再往前走他当然就飞走了,但对于卵来说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亲鸟可可能就放弃这窝卵弃巢了。对于迁徙季节的鸟也是一样,不要打扰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看看就好了。
3月12号清晨,颐和园昆明湖上有一大群路过觅食休整的大天鹅,然后有一只工作船,那个司机不知道是怎么了,朝着这群天鹅就开过去了,这群天鹅就得走了,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没什么。但是迁徙是一件很费体力而且很玩儿命的事儿,如果是有“老鹰”去抓他们吃也就算了,毕竟大家都是野生动物,吃到或没吃到都是自然选择。但是你要是去惊扰他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下一个合适的觅食地还不知道在哪里,还不知道哪里食物都不够吃,还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天敌,甚至还不知道能不能飞到那里。
去年秋天,有两只白枕鹤飞到北京这边的时候就因为体力不支,飞不动了,后来被好心人送到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后来工作人员帮他们恢复了之后就把他们送走了。能量的摄入和输出这对矛盾是候鸟最长面对的,但显然不是谁都有那两只白枕鹤那么幸运,我们虽然帮不上什么大忙,但至少可以做到别打扰人家吃饭。
观鸟时候还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动作要轻,别大声说话,一是会把鸟惊飞,二是你说话你就听不见他说话了。还有关于穿着,偷拍的,自己感受一下就好了。
总结一下之前讲的,观鸟要准备望远镜,图鉴和记录本,不要惊扰鸟。那么只有这些就够了嘛?我们到哪里去学习更多的鸟累的知识呢里?
一是书,合适的书很多,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二是网站,国内国外的都有,还有一些观鸟组织的BBS,当然你也可以去和这些人面对面的交流。三是博物馆,比如,国家动物博物馆,里面有很多鸟类标本,可以带着孩子仔细去看,比对两只长的差不多的鸟到底有什么不同,毕竟标本是立体的,他们曾经也是有生命的。观察细节也很有意思,这个有机会以后再讲。
刚才说了很多地方,鸟也很多。上上周末我们在圆明园记录到41种鸟。是的,41种。
比如这个,不是麻雀。
所以见到41种鸟并不奇怪。要仔细观察,找不同,慢慢识别。他们虽然大小和“感觉”都和麻雀都查不多但是你仔细看看。
这俩是麻雀,它们的不同不但可以反映在图片里,您到野外去观鸟会发现他们更多的不同,比如,他们生活环境就不同:谁喜欢在什么树上或者什么样的地上做什么?怎么运动?什么姿态?飞行的时候什么姿态?飞行的时候叫不叫?怎么叫?等等。这些都是观鸟的时候要注意的。
您观鸟也不是只是知道他们叫什么就行了,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还有其他。比如行为、繁殖等等。比如这个黑头鳾(shi),颐和园的。它的巢就极有可能在这个树洞里,因为当时是两只黑头鳾,他们总是进进出出,还能看到嘴里叼着巢材。您在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到了夏天说不定就能看见黑头鳾baby了。
颐和园的凤头鷿鷈也是,前一阵他们求偶炫耀,也就是找对象,可能马上就要开始筑巢了,然后产卵,然后带小鸟,这些都是培养小盆友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方式。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绝对比只在爱鸟周到来时喊喊“我们要爱鸟”这个口号来的实在。在观鸟的时候不要打扰小鸟,也不要和他们抢吃的,比如您要是去奥森捞小鱼,捞起来看看就放了吧,因为您基本养不活。
其实观鸟也不用去圆明园那么远的地方,您家小区里,还有附近的小公园,大学校园也很不错。比如清华大学的鸳鸯,还有我们北京林业大学的红嘴蓝鹊。尤其到了繁殖季节,他们的家域范围会更明显,而且相对固定。
关于鸟类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这只苍鹭,是拉了还是尿了?
这坨灰喜鹊的粑粑怎么是紫色的?怎么还有白色的?这都什么鬼?
没观过鸟的时候可以先去找找这些拍鸟的老大爷在看什么鸟,或者参加一些观鸟组织的活动,北京深圳香港成都等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鸟会。总之大家有问题多交流就是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