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啄木六期潘公凯bull笔墨范例作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120/4561806.html

新媒体管家

笔墨范例作为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潘公凯

9月7日上午,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六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昵称“啄木六期”)上,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建筑与城市设计专家、教授、博导潘公凯先生为学员做了题为《笔墨范例作为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的专题授课。

潘公凯老师现场授课照片

潘先生站在中国文化自信的高度,以全球化的艺术视域、多维的艺术实践、当代性的主体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刻、明晰地阐述了笔墨范例作为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潘先生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问题,20世纪初以来围绕中国画改造展开了持续而广泛的争论,其中最重要、最深奥、最难厘清的就是笔墨问题。直至今天,笔墨传承和建构的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画领域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下,研究中国画笔墨的课题任务是艰巨的。

潘先生从比较学的角度,以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中国画笔墨问题的基本框架:对于传统中国画来说,为什么“笔墨”那么重要?为什么历代书画大家都以毕生之力研究笔墨?为什么笔墨的优劣决定了画品的高低?中国画的“笔墨”后面到底有什么?这些是关系到中国画的精神核心和未来学价值的根本问题。

学员认真听课

潘先生结合图例从六个方面对笔墨的当代建构进行了梳理与阐发:

一、重构笔墨意义结构之必要。笔墨是在中国特有的书法和绘画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结构,是东亚文化传统中的珍贵遗产。笔墨的后面是一个意义结构,梳理和重构这个意义结构,其必要性相当于拯救珍稀物种。

二、中西方绘画之文化结构比较。潘先生提出“三角金字塔”模型来解释以笔墨为枢纽的意义结构,确立了对笔墨的认识需要以他者作比较的方向,即中西方艺术核心在文化结构上的差异。西方艺术精神核心是神性光辉,中国艺术精神核心是人格理想;西方艺术外显为图像表征,中国画外显为笔墨表征;研究西方美术作品采用的是图像学方法论,而研究中国画则要采用笔墨学方法论。

三角金字塔选自潘先生课件

三、笔墨的五级组合。笔墨作为形式语言,体现了中国画的风格、面目和表情,并通过笔墨单元、笔墨组合、笔墨体势、气脉布局、整体气象等五级组合的笔墨结构来表达。潘先生深入浅出,以写文章做类比,笔墨的五级组合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单元字符、词语词组、自然段落、段落组合和整体文本。并分别以*宾虹、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作品为例,解读笔墨的视觉语言。

吴昌硕画作选自潘先生课件

齐白石画作选自潘先生课件

四、笔墨范例作为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具有相对性、有效性的特征。精神传递的有效性要看画者和欣赏者的水平,只有做到懂语言、入语境、知其人,才会有鉴别、有体悟、区分出高低。懂语言在画画方面就是看得懂笔墨。

河上花图卷选自潘先生课件

容膝斋图题跋选自潘先生课件

五、笔墨背后精神内涵的核心是对人格理想的欣赏、追慕、信仰和塑造。潘先生举八大山人《河上花图卷》首引“寒烟淡墨如见其人”,以及倪瓒《容膝斋图》边题“此非容膝斋图也,图而寄诸容膝斋者也。斋以诗画重,诗尽以人重,后之人以前人重,失之戚然,得之欣然,固其情哉”为例,揭示了笔墨表征系统的有效性。潘先生还解读*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以此说明笔墨与个人修为之间相契相应的依存关系。

富春山居图

六、笔墨所体现的群体性人格理想作为自我塑造之价值导向的未来学意义。也许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完全符合“士”的理想典型,但是这一理想典型的存在始终是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它曾经对中国文化传统中无数真实的“士”发生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鞭策作用。锤炼笔墨是一个参悟的过程,未来的人还是要寻求每个个体的自我完成,中国古人提供的经验和道路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潘先生著作

潘先生为《中国文艺评论》杂志题词

潘先生为《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所作题词

(整理:马喆王庭戡)

学员听课心得

陆丽娟:

潘老师的授课视野开阔、东西比较、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针对中国笔墨展开了富有激情的阐释与解读。他通过分析中国历代名家书画,总结出中国笔墨结构的五级组合关系,强调笔墨体势与气脉布局对艺术家个人风格特色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画的书写动态能够充分渗化艺术家的人格理想,因而,研究笔墨的表征系统可以理性总结出艺术家创作形式风格和审美取向,在精神层面上更接近艺术家真实的创作感悟和人文环境。

潘老师非常重视中国笔墨与个人修为之间的关系,提出艺术家“静悟”“参禅”等自我塑造对群体性人格理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探寻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未来的信仰之间通融契合之道做出了努力。他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梳理和重构中国笔墨文化,倡导中国画在精神内核上要保持自律、自觉、自信的艺术审美态度,在笔墨形式语言表达能力上力求重构其格调趣味,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精神。这些具有积极建树的学术观点,对我们认识当下中国画的语言形式、笔墨技巧、创作趋势等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价值引领。

学员陆丽娟摄影

陈胜临:

笔墨争论,由来已久;为零之说,世纪风波;转型笔墨,已为时代课题。潘老师为“二十世纪”四大家之一,潘天寿之子,以东西法眼,科学解析笔墨,成一家之言。

以史谈起,梳东西文化脉络;比较异同,筑中华精神家园。举国画大家经典,探微观笔墨世界。人性神性,谓之座标;五级组合,解悟津梁。笔墨构建人格理想,人格纯化笔墨,乃行精英自由高境。诚堪一赞!

三香乃曰:史论实践齐飞,传统国际共存,是时代精英文人之貌,开一代风气。所讲山川,以图为源,以笔墨为流,且行且至,山高处,人格之境,仰之且在云雾间矣。

诗曰:行走两院,舟行四河。笔墨精妙,乃立人格。

学员陈胜临摄影

苟君:

潘老师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中国画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让我认识到自己所走道路的方向是正确的!

笔墨是表征,人文精神是被表征,由此解构中国画,而改革开放后我们也采纳消化了西方图像的表征观念。

笔墨的重要性,关系到中国画的未来发展。再高尚的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笔墨的表征;反之,离开了人格理想和精神境界,艺术家就成了匠人。潘教授强调的笔墨高格加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高格,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对文艺评论来讲,笔墨高格和人文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文艺评判的一把尺子,这使我们更科学、更准确、更理智地看待文艺作品,开展行之有效的文艺批评!

学员王峰摄影

课后花絮朋友圈热议

我思故我在:先生学养深厚,侃侃而谈,中西绘画艺术之神性品格和人格理想之分野、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转型等重大创作现实问题,都有了一个明晰的答案!

四季如春:笔墨既为法,更为一种人格理想的表征。潘先生娓娓道来,以事实说话,真正受益匪浅。

琏瑚之器:潘先生讲的两个词,给我很大启示:历史的崇高感和鲜活的时代性。这不是一切伟大的文艺作品所具有的品质吗?

邓梅:潘先生的讲授既是一种美的享受,更受益颇深!启发很大!能深入浅出!谢谢潘老师!

台下龙套:中国评协的培训会,堪称又红又专。

凡夫:潘公凯先生躬耕笔墨又为中国笔墨做理论之梳理与阐述,令吾辈于笔墨懵懂者,亦现一丝心光也。一门熏修,术有专攻,殊途而同归者,道也。

冯亚:五日盛京四场听,

笔墨蕴藉与艺评。

诗画戏舞影视音,

感慨诸君文艺情!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核发:王庭戡

 大家都在看 

啄木六期

中国评协第六期专题研讨班在沈阳举办

云德:文化多样的可能与现实

云德:百年中国画发展断想

啄木六期

仲呈祥?学习习近平关于文艺评价标准论述的体会啄木六期

王一川?兴味蕴藉:中国艺术品的本土美质“骨三哈”合集(精彩全在这里哦)

中国评协、光明日报合办《啄木声声》专栏征集文艺评论辛辣文章

文艺评论的啄木鸟精神

首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之终评专家推荐意见

“啄木六期”昵称因何得来?点击如下蓝字“阅读原文”、揭晓答案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