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一把枪的来历
——但不仅仅是一把枪的事
文/禾之
你我都是普通人——也许你不承认。那好,为了证明你的超群,麻烦你去给我弄把枪,真枪。
这会儿你只好说,没辙,有本事你自己去弄……
可我说过了,我是普通人,你没辙,我比你更没辙。
但这事放在小说里,那把枪八成就轻而易举出现在作品人物的手里了,至于弄到枪的过程,那个过程是不是合理,不少写作者都不在乎,因为那不是情节的重点,只不过剧情恰恰需要一把枪,否则小说没法往下写,所以枪就神奇地出现在作品人物手里,biubiubiubiu,尸横遍野,剧情继续……
我是个编辑,编稿子是我的工作。经手的稿子大多是公安题材,也有部分战争题材,这类稿子里一个没法回避的东西,就是枪。警察有枪,罪犯也有枪;好人可能有枪,有枪的坏人尤其多。
剧情涉及枪的时候,有时候必须交代一下枪的来历。这种交代可以是暗的,也可以明的。有时身份决定了一个人有枪没枪,比如警察,比如罪犯,这种交代就是暗的,是不需要写明的;但如果是一个不具备搞到一把枪的条件但又必须有一把枪的人物呢?那就要想办法让他合理地拥有一把枪。
其实我要说的重点就是,合理。
举个例子。《啄木鸟》年11期刊发了公安作家张国庆的中篇小说《血迷宫》,主人公小老三是“京油子卫嘴子”里面说的“卫嘴子”,八旗后裔,祖上风光,但到他已经败得差不多了,有点儿文化,喜欢澡堂子泡澡,爱摆弄花鸟鱼虫,兼着能说会道,标准的破落公子哥儿。阴差阳错,小老三被日本人关了一年多,等日本战败,他终于自由了,可是也已经家破人亡。所以他弄了一把枪,要去跟当年陷害他的人算账。可是,小老三这样一个人物,除了嘴不饶人,是地地道道良民一个,弄把枪容易么?在这个问题上,作者费心思做了铺垫,为的就是让小老三合理地拥有一把枪。
看到这儿,你可能要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在年前后,那个年月,乱世啊,弄把枪还不容易?还需要详细交代?
我说了,现在果敢那边也乱,天天打仗,你去弄一把来我看看?
你冲我瞪眼,要去你去,老子没空……
再说作者是怎么铺垫的。小老三报仇用的那把枪,最初当然不是小老三的,它属于一个叫桥本的日本人。桥本是个商社社长,兼有军方关系,有把枪合情合理。但只是这样的交代还不够,必须让这把枪在情节里发挥点儿作用,只有出现在剧情里,才能给人留下印象。于是,作者安排桥本买了一幅赝品字画,后来知道上了当,桥本拿着这把枪找到卖家讨说法。这样,读者就记住这把枪了。
等小老三恢复自由,桥本早被地下*刺杀了。那么,这把枪怎么又到了小老三手里?因为小老三和桥本有点儿渊源。小老三是破落公子哥儿,桥本是中国文化迷,两个人都喜欢玩字画,在这方面有交往。因此,桥本之死也让小老三受了牵连,被日本人抓了。抗战胜利,小老三去看望桥本的遗孀,同时想解释一下,自己和桥本之死无关。临别,桥本的遗孀把丈夫的枪托付给小老三。看清楚,是托付,不是白送——没事谁会送把枪给人当礼物?
当时日本战败,桥本的遗孀是战败国侨民,马上就要被遣返。死去丈夫的枪怎么处理?交给当局?今非昔比,她担心给自己惹麻烦。正好小老三上门,小老三又和丈夫有旧,就托付给他了,请他转交当局。合情合理吧?所以,小老三有了一把报仇用的枪,情节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但又的确是作者刻意安排的。
上面说的是情节的合理,下面再说说细节的真实。
还是那把枪,小老三用来报仇的枪。小老三的报仇很文明,不是通常那种杀个尸横遍地,他只是用枪逼着仇人写下供词,他就满足了。然后,他打算用那把枪自杀,他老婆被害死了,家也没了,孑然一身,仇人的供词也拿到了,他活在世上也没牵挂了,所以他不想活了。小老三举枪对自己的脑袋扣扳机,本来挺悲壮的,结果却尴尬了,手枪卡壳……
你可能会说了,作者在编呢,开枪自杀的时候手枪卡壳,这是千年等一回的好运气啊,就这么出现在小说情节里,可信吗?作者编故事也太随意了吧?
可恰恰相反。作者之前交代了,那把枪有个名字,南部式,中国俗称王八盒子。
你又说了,管他南部式北部式乌龟盒子王八盒子,我说的是这种巧合太巧了,巧到难以置信了。
那就让作者帮你科普下,二战期间,南部式手枪是日军军官的标配。这枪总的来说设计不错,但有个致命缺陷,太容易卡壳。试想一下,军官配的手枪是自卫手枪,关键时刻保命用的,可手枪动不动就卡壳,那就不是保命而是催命了。这个毛病抵消了所有的设计优点,让南部式成为了二战武器中的垃圾,而且是垃圾中的战斗机。用别的手枪自杀,大概一百次也不会卡壳,用南部式,哦,你让我好好想想……
对此作者也有铺垫。首先这枪是日本人桥本的,日本人用日本枪,合理。在小老三复仇的时候,仇人之一看到他亮出这把枪还嘲笑:“会摆弄吗?听说这王八盒子连自杀都费劲……”
果真应了仇人的话,卡壳的南部式给小老三荡气回肠的复仇行动平添了几分荒诞和悲凉……
我说过我是编辑,编稿子是我的工作。我处理的稿件里,有不少情节都涉及枪。比如七七式,是很多作者的最爱,因为七七式小巧,适合警花们用,而警花们多半是这类题材小说里必不可少的人物。于是警花们纷纷抽出七七式,摆个Pose,右手举枪,左手拉一下枪管套筒,潇洒帅气地推弹上膛……等等,打住。了解一点儿枪械知识的人都知道,七七式根本不需要通常手枪上膛的那种动作,它是单手抠扳机护圈上膛的,重点是……单手。
这会儿你可能又要说了,你对写作者的要求太高了,谁能做到无所不知?就是你自己,说不定也只是碰巧知道罢了。
这回你说对了,的确是碰巧。
《啄木鸟》年1、2期连载了刘广雄的长篇小说《英雄梦》,女主人公用的就是七七式手枪。小说中有个情节,说女主人公食指猛抠护圈,子弹上膛。
我是这篇稿子的责编,编辑过程中,我看到这段描述难免心存疑惑。我并不了解多少枪械知识,但一般手枪上膛的动作我还是见过的,电影电视里常有。可“猛抠护圈”不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我没见过,也不是特别容易想象。所以,我上网查了。果真如此,我还找到了演示单手上膛的视频,的确是单手,食指抠一下护圈,成了。
从此我就记住了,都是自动或半自动手枪,上膛的方式却不一样。此后编辑稿件的时候我也时不时提醒自己,凡是存疑的,别让它就那么存着,更不要想当然,上网查查,费不了多少工夫。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即便是“碰巧”获得的知识。而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知识面越广,就越容易写出真实的细节。都说小说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生活是什么?真实的细节就是生活。
顺便交代一下,《英雄梦》的作者刘广雄曾经是一位边防警察,他就有生活。
或许你又要说了,刘广雄是警察,你前面说的《血迷宫》的作者张国庆也是警察,他们当然知道这些。
那我就再举个例子,这回作者不是警察了。
《啄木鸟》年9、10期连载的长篇小说《搭档》,也有涉及枪的情节。但我要说的不是作者如何了解枪械知识——当然这方面作者也了解,而是小说主人公手中那把枪的来历。
说了一圈,又回到了开头的话题上,来历。前面说过,有时身份决定了人物有枪没枪,比如警察,这种交代可以是暗的,不需要写明。但也并不尽然。就拿《搭档》来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警察,按说他有把枪不是很正常么?还需要交代枪的来历吗?是的,要交代,因为作者虽然不是警察,但了解警察,了解中国的警察。
很多公安题材的作品里,只要是警察,随手都能掏出把枪。但实际上,即便是刑警,不执行任务的时候身上也是没有枪的,一般都是有任务现领。《搭档》中的警察主人公,他进行的是未经上级批准的调查,换个说法就是干私活,因此身上更不可能有枪。可没有枪情节进行不下去,所以作者就想方设法帮主人公搞到了一把枪,从一个毒贩子手里。警察为了破案需要一把枪,可他不能从正常渠道领枪,只能从毒贩子手里缴获一把拿来用,有点儿讽刺是吗?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公安民警在枪支使用问题上的尴尬,想来很多警察都体会过。随手再举一例,《啄木鸟》年1、2期连载的长篇小说《刑警张有才》,其中一个重要人物警察周小平的牺牲,就是因为在执行抓捕任务前,他没有领到枪……
《刑警张有才》的作者张明贵是位资深警官,《搭档》的作者刘心一和警察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同样写到了警察没有枪的尴尬,虽然各有各的表达。我之所以反复强调作者的身份,就是想说,写什么样的题材,写得专业与否,和写作者的身份无关,只要写作者愿意下功夫去了解,去挖掘、提炼和打磨。
说了半天枪的事,其实不是为了说枪。情节合理,细节真实,对于一个好故事来说必不可少,因此《血迷宫》的作者才会煞费苦心地交代一把枪的来历,《英雄梦》的作者写到枪的时候才要显得那么专业,《搭档》和《刑警张有才》的作者虽然身份各异,却能写出相同的感受。
想要做到情节合理细节真实,知识的积累就要厚实一点儿,求知欲也要强一点儿,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更苛刻一点儿,让自己设计的情节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读者追问。都说编辑是杂家,什么都知道点儿,作者也该这样。否则,客气点儿的读者也许会评价,嗯,这故事挺有意思,就是看着有点儿假……
又好比南部式,嗯,这手枪真心不赖,就是容易卡壳……
(全文完,欢迎留言与我们互动)
审核:季伟
责任编辑:季伟
新媒体编辑:杨玉洁
图片:杨玉洁
延伸阅读
《啄木鸟》年第3期
编辑出版:啄木鸟杂志社
出版时间:年3月
定价:15元
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