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家卫电影禅味台词禅宗之灵动智慧与负面 [复制链接]

1#

1.盘点王家卫电影的禅味台词

有时候我昨天遇到一个人,感觉他非常有意思,印象深刻。但后来就再也碰不上了,人生就是这样。——《一代宗师》

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可以所有的事都忘记,以后的每一日都有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东邪西毒》

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东邪西毒》

电影《东邪西毒》

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堕落天使》

其实要过那条马路并不难。就看谁在对面等你。——《蓝莓之夜》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来看是浪费时间,她却觉得很重要。——《东邪西毒》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东邪西毒》

叶里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一代宗师》

电影《一代宗师》

2.所谓禅味为哪般?

禅宗在佛教佛学之中,素来被称为教外别传的法门,历来相传,释迦在灵山会上,对着百万人天,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自轻轻地手拈一枝花,普遍地向大众环示一转,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寓意。

只有大弟子摩诃(意译为大)迦叶,会心地展颜一笑,于是释迦便当众宣布: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拈花一笑便是禅宗的开始。

佛家拈花指

禅宗的特点在于不用直接的方式传承,用大喝、机锋的方式完成顿悟。所以禅宗派别与一般的佛教不同点,就在于不立文字,讲究顿悟,这就让高深的佛法平民化,让所有人都有机会理解禅机。

庄子和纵横家惠施经常有精彩的辩论。

一次,庄子和惠子站在桥上,庄子说:“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质疑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针锋相对:“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

而禅宗里这样的故事就更多了,禅宗把这样的对话叫做“机锋”。

3.四则禅味小故事

#丹霞天然

丹霞天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一日,寺中有位尼姑来到丹霞禅师这里参禅问道。

尼姑眉头紧锁,不解地向正在参禅的丹霞禅师问道:请问丹霞禅师,如何才能参得道的真谛呢?”

丹霞禅师听后不语,抬手便在尼姑的屁股上轻轻掐了一下。

尼姑当即便跳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一只手捂着屁股,另一只手指着丹霞禅师怒骂道:“亏你一代大师,我听得你德高望重,对道有很深的见解,遂虔心前来向你问道,不曾想,原来你心中还好淫色之欲!”

丹霞禅师听到尼姑的咒骂,情绪没有丝毫波澜,他缓缓起身向尼姑说道:“不是我有淫色之欲,是你有啊!”

尼姑的情绪略微平缓,但仍是不解。丹霞禅师见此情景,意味深长地说:“很多事,本来就是‘道不远人,人自远道’的呀!”

#苏轼与佛印

苏东坡也是一个禅宗居士,他和佛印禅师的机锋对话非常有趣。

一次,东坡故意问佛印说:“古人有这样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有: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为什么古人总喜欢把“僧”和“鸟”放在一起比较呢?说完不怀好意地看着佛印。”

佛印想了想说:“这与贫僧总和居士一起谈诗参禅是一个道理。”

苏东坡与佛印

#赵州和尚吃茶去

赵州和尚法名从谂禅师,是唐代赵州的一个寺院高僧。

一日,院主领了两个新来的僧人来拜见从谂禅师。

禅师问一个僧人:曾来过此间否?僧人答:未曾。禅师曰: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僧人:曾来过此间否?答:来过。禅师曰:吃茶去。

院主不解:不曾来过吃茶去,来过的也吃茶去,何也?禅师对院主道:汝亦吃茶去。

吃茶去

#贾宝玉顿悟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宝玉写了一章解悟之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之后“不觉泪下”又“不禁大哭起来”此所谓“悟”之境界。

怎样看待宝玉的偈章?钗黛湘三美女皆不支持他禅思,而对他写的偈则以为并未彻底解悟。

黛玉补充道“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宝钗以为这才算“彻悟”。

黛玉问宝玉:“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钗黛湘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认为宝玉在禅语对答中输了机锋。

贾宝玉《红楼梦》

4.过度禅化有问题?

禅宗讲究顿悟,而不是顿悟;禅宗不立文字,摒弃汗牛充栋的典籍;禅宗讲究行佛法于日常,而不是打坐于庙宇。禅宗喜欢用机锋对话方式传递信息,不主张用正面的逻辑进行辩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固然保障的深刻的意义不会因为文字的表达而失真,但同时又很容易沦为大众抖机灵而不切实际的保护伞。

近代社会,朝廷中充满了言语机锋空谈误国之辈,让真正的有科学逻辑思维的人没有立足之地。很容易理解,当一个讲究逻辑推理的人遇上一个“白马非马”的诡辩之人,只能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同时,我们试想当禅宗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思路成为年轻一代思维的共识,就真的有了“佛系青年”。少年佛系,则社会何谈有望?

而当整个社会充斥的有理说不清,动不动就“你是心动”“喝茶去”“无可云证”论调之时,科学和务实又如何能够立足?更何谈腾飞。

这也许是当禅宗被过度解读,所带来的问题。

空谈误国之辈

其实禅宗是告诉世界,人人可成佛,处处可参禅,放下执念,事理圆融,比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而不是让人一再找退步的接口,比如/p>

“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虫冬有雪,

收拾书桌待来年。”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