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检查发现梅毒抗体阳性,我该如何安放你 [复制链接]

1#
治愈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因为湿疹反反复复好多年,近期愈加瘙痒而且严重影响到睡眠质量住进了我们科病房。

老人的老伴陪伴,虽清贫,却看得出十分恩爱。奶奶每天都帮他认真上药,听着她嗔怪的语气和偶尔因为老爷爷因瘙痒管不住手乱抓时候的埋怨,我甚至觉得,能互相搀扶着一起生病也是件幸福的事。

为了排除一些疾病比如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类细胞增多性皮炎等,我们打算给老爷爷做一个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术前常规需要查感染四项,其中包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PHA)、艾滋病和乙肝、丙肝。

检查结果第二天出来了,梅毒螺旋体快速环状卡片试验(RPR)结果阴性,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这个结果可以认为老人曾经感染过梅毒,只不过已经治愈,也不具备了传染性。

但老人家大概知道这个“花柳病”,往日的和谐平静的亲密关系似乎因为这个消息变得沸腾而脆弱。奶奶是个极其感性的女性,她告诉我虽然她生气,但是心里面还是相信自己的老伴的,但是她想把这事弄清楚。

我询问了一下老人家的既往史,个人史以及有关的临床症状,并未发现异常的证据。为了排除技术方面的假阳性,我又建议去其他实验室做了相关的检查,结果完全是一样的。于是,我建议老奶奶抽血做相关的化验,结果老奶奶的所有结果都是阴性,也就是说老奶奶没有梅毒,没有所谓的“花柳病”。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某些价值观的不匹配增长,“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并未呈现下降的趋势,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许多科室也会在某些操作前常规给患者做相关检测,而且国家明文规定住院患者无论男女老少必须筛查感染指标,包括梅毒和艾滋病。

拿着这样一张“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查结果,左右为难,如何是好?在排除了红斑狼疮、甲状腺炎、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生物学假阳性的可能之后,我们来简单解读一下梅毒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吧。

其实,梅毒螺旋体抗体(TPHA)在梅毒感染后4-6周就可测得,准确的定量评估一般没有意义,并且无论你治疗或痊愈与否,梅毒螺旋体抗体(TPHA)将一直保持阳性,伴随终身。反之,RPR等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试验的滴度,往往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因此在筛查和治疗评估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简而言之,在排除生物学假阳性基础上,RPR滴度高往往能说明此人现在正患具有传染性的梅毒。

我们刚才反复提到了生物学假阳性的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无论上述哪一项实验室检查,都不是直接观察到了梅毒螺旋体或者发现了它的DNA,而只要是间接检测的方法就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干扰造成虚假结果。尤其是这种抗原抗体方面的检测,本身就与你当时机体的免疫状况息息相关。所以即便生物学假阳性少见,我们依然要承认它的存在。生物学假阳性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如RPR,USR)阳性为多,而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如TPPA,TPHA等)阳性较少,后者更有特异性,也就是说,如果后者阳性,对确诊梅毒更有价值。但我们必须区分患病和传染性。

后来,我简单将假阳性情况以及无现症感染证据解释给了老两口听,他们均表示理解。此风波也算告一段落。当然在解释的过程中,我撇开了“他可能既往感染过,后来不明原因治愈了”的结论(老人的情况就是这样),而是将侧重点放在了少部分的“假阳性”和“无传染性”上。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医生,你们想挖掘的隐私,我们却往往不想深究。

世间万物,云卷云舒。只要一切建立在对他人及自身无害的基础上,过去都能过得去,未来都可以等来了再决定,又何必抓住不放。你说呢?

特此声明:本文系皮肤科医生医院皮肤科彭芬医生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健康有你,你我同行。皮肤科医生团队科普,欢迎大家互动指正。

-------------------------------------------

微博:

皮肤科徐宏俊医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作科普,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谢谢)

彭芬医生

感谢赞赏,继续科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