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隼幼鸟。
红隼将巢筑在高大的信号塔上。
春夏之交,合肥的气温逐渐攀升,出壳不久的小鸟儿们也开始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了,急切地想要一飞冲天。近日,在中国科大附近的一个信号塔上,观鸟爱好者们就拍到了红隼喂食、出窝的场景。
除了红隼,在我们的城市里,还隐藏着很多鸟儿的爱巢。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些藏在城市里的隐秘“家”。
红隼到城市中心信号塔上做窝
在一个高大的信号塔上,有一个用树枝堆起来的鸟窝,那就是红隼筑的巢。视频中,能看到一只成年红隼叼着食物来到窝前,给几只幼年红隼喂食。近日,观鸟爱好者黄丽华和徐蕾在中国科大附近拍下了这一幕。
这一次,黄丽华还拍到了红隼出窝的一幕。只见幼年红隼站立在窝边,仿佛跃跃欲试,但又有些许犹豫。“就在我快要关摄像头的时候,它突然跳下信号塔,成功出窝,翱翔天空。”黄丽华说。
能够拍下红隼喂食和出窝的过程,并非易事。红隼是一种猛禽,猛禽本身就很少在城市里出现,做窝繁殖后代的就更加少见了。它们通常喜欢将巢筑于悬崖、山坡岩石缝隙、土洞、树洞和喜鹊、乌鸦以及其他鸟类在树上的旧巢中。巢较简陋,由枯枝构成,里面会垫一些落叶和羽毛。“在城市中,它们喜欢把巢穴安在高大的建筑上,隐蔽不易被发现。”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办公室主任徐蕾告诉记者,“红隼还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是肉食动物,以老鼠、其它鸟类等为食。正常出窝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星头啄木鸟喜欢把巢筑在树洞里
在五月的季节,除了红隼之外,我们的城市里还有很多鸟儿都在这里筑巢,也有很多幼鸟已经孵化出壳,嗷嗷待哺。在观鸟爱好者的镜头里,我们就来一一探个究竟。
在西扩公园里,徐蕾发现了一窝星头啄木鸟。一只成年的星头啄木鸟正在给小鸟喂食。星头啄木鸟喜欢把巢筑在树洞里,仿佛这样会让它们更有安全感。在成鸟外出期间,洞中的幼鸟偶尔会将头探出洞口,看看这个崭新的世界,也等待着双亲回来喂食。
照片中还有两组小燕子,她们分别是家燕和金腰燕。它们就住在蜀山区的一个集市里,附近热闹非凡。
还记得儿时的那首歌谣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燕子是动物界的建筑家,筑巢能力非常突出。它们喜欢在靠近屋顶、屋檐的地方筑巢。燕子也是鸟儿中最喜欢和人亲近的,它们的巢通常都筑在有人的地方。
大多数鸟儿的巢一年只用一次
在我们身边还有像银喉长尾山雀、喜鹊、乌鸫、紫啸鸫、啄木鸟等都会在城市里筑巢,而这个季节刚好是它们的繁殖期。如果你留心观察,可能在你的小区附近就可以遇上一只嘴里正衔着树枝忙里忙外的小鸟,抑或是,衔着昆虫正往爱巢飞去,赶着给自己的孩子喂食。
和人类大不相同的是,鸟儿们只有在繁殖期才会筑巢,更不会在非繁殖期回到自己的窝里休息睡觉。而大多数鸟儿在第一年筑巢繁殖结束之后,第二年会重新找地方做窝,很少有鸟会返巢。
合报全媒体记者张梦怡
图片由徐蕾和黄丽华提供
合肥常见鸟巢科普
银喉长尾山雀:喜欢在芦苇荡、小灌木丛边筑巢。
喜鹊:会选在城市里最高最大的树上筑巢,它们的巢又大又简陋,常常还用铁丝围着。
紫啸鸫:在大蜀山通常能看到它们的爱巢。
杜鹃:不筑巢,而是把自己的蛋下在别的鸟窝里。它们还会把别的鸟的鸟蛋挤走,只剩自己的蛋。
凤头鸊鷉:筑巢在芦苇荡的湿地里,离人较近,南艳湖常见。它们会把幼鸟驮在背上,在湖上悠闲地游来游去。
池鹭:筑在水域附近高大树木的树梢上或竹林上,在巢湖岸边发现有繁殖群。
鸳鸯:鸳鸯虽在合肥不常见,但有必要介绍一下。上面所介绍的鸟儿大多都是公鸟母鸟共筑爱巢,共同抚养下一代。但鸳鸯不同,公鸳鸯在配对成功后就会彻底消失,母鸳鸯都是独自抚养孩子长大。
温馨提醒
合肥的5月,正值鸟儿繁殖旺季,小鸟出巢期间可能会掉落在地上。当你偶然在草丛中发现它们时,只要现场环境没有危险,请不要过多干涉,因为它的父母就在身边。如果它们掉落在马路上,可以把小鸟放在旁边的灌木丛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