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积淀着精彩与荣光的城区,也是一座跃动着生机与活力的城区。走在济南市中区这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你会欣喜地发现这里正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招商引资量质提升,棚改旧改势如破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建设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济南市“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等创新创业平台,让产业园区、平台“串珠成链”,为高成长性企业赋能助力……市中区处处生机勃发、处处活力四射,正迎着发展的激荡风雷,踏着时代的铿锵鼓点,聚势成峰阔步新时代。
培育良田沃土形成“洼地效应”
创新资源“串珠成链”构筑产业集群
市中区夜景
70年风雨兼程,70年拼搏奋进,市中区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中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千方百计改善民计民生,全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山东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省级创业型县区等荣誉称号。
今年9月10日,济南市“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在市中区“启航”,园区扎根市中、立足济南、辐射山东,充分发挥服务交易平台的优势,促进本地互联网经济与创新创业平台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成长提供全周期服务;今年7月,世界强企业SAP(思爱普)正式落户市中区,中国北方智慧企业赋能中心(以下简称“赋能中心”)同步启动,推动当地中小企业上云,加速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与升级……如今,穿梭在市中区大街小巷,仿佛触摸到“品质市中”疾步向前的强劲脉动。
郎茂山农产品市场
市中区坚定不移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有移动、联通、铁塔、鲁能、西门子等大型总部及区域型总部企业家,建筑面积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86座,其中亿元楼27座,金融产业3年累计完成增加值.2亿元;高标准打造山东新金融产业园,累计入驻金融、类金融机构余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亿元,被评为山东省(济南)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区;高水平建设了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基地两大“国字号”人才基地均落户于此,被评为省内唯一的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园区);大力实施“数惠市中”战略,规划建设了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济南市“互联网+”型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平台;中国信通院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和济南BIM软件产业园落户市中,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市中区发展中承担着输血和造血的功能。仔细梳理市中区前进轨迹不难发现,坚持把引进和新上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发挥现代服务业引领优势,肥沃的投资发展环境正“引凤来栖”无数。市中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投资促进局,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年以来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山东分公司、人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钢气体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SAP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7万户,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事项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
扮好“店小二”释放“市中吸引力”
济南市“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落户市中
新时代孕育市中新机遇,新思想激发市中新动能。市中区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强力推进重点片区开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载体打造,更具活力、更有实力、更富魅力的品质市中日益兴起。年以来,累计完成拆迁余万平方米,供应土地余亩,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让城市更新更快、产城融合更活。
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保障”的意识,市中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的新需要、新期盼,着力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效彰显了市中温度、市中力度、市中速度。重点改革有效推进。制定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和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设立区行政审批局、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形成了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一次办成”不断深化。确定区级政务服务“一次办好”事项项,确定“零跑腿”事项43项,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可全程网办率、审批系统按时办结率、网上咨询按时回复率均达到%。整合涉企证照事项,实现“四十五证合一”;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席位注册、集中注册”,为企业创造了便利条件,市中区政务服务大厅作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于今年6月获评“全国政务大厅优秀案例智能决策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推行“八个一”企业服务模式,出台《关于加强市场主体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企业上云十大行动”,全面开展“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活动,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的新高地。
今天的市中,“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人才、资金、平台”兼有,源源不断释放“市中吸引力”。市中区以良好的运营服务,进一步完善孵化链和园区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平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对接,形成区级层面的“大平台”,让驻区企业“抱团”成长,让产业新动能加速聚集,通过“洼地效应”构筑产业生态圈,为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品质之区注入强大动力。
拆违破旧立新环境“内外兼修”
建立“大城管”体系让环境品质更美
品质市中亮丽宜居
高楼屹立、道路拓宽、产业聚集,市中人每天都能体会到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用微观视角来审视市中区的进步提升,更能感受到生活环境改变带来“环境品质更美”的体会。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一去不返,一处处“口袋公园”、木质栈道相继建起,老旧小区“脱胎换骨”,绿色生态成为城区名片,市民宜居宜业的生活更加触手可及……发生在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系列变化,都来自于市中区体制机制改革迸发出的城市更新活力。
围绕城市更有颜值、更具气质,市中区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探索建立“大城管”体系,落实落细城市提升“十大行动”,在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始终位居前列。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城管”指挥平台,完善了区、街办、村居、网格“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创新实施“无人机小队”“城管啄木鸟”等监管方式,构建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辖区、难事多部门联动”的城管新体制。
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占据公共空间的违建临建悉数倒塌;在阵阵诉求声中,一处处便民菜市场、早餐点依次建起。自“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开展以来,市中速度、市中力度、市中温度等字眼频繁闪现,广受热议。上述情形,无不彰显着市中区拆违拆临的高压态势,以及拆后规划的民生考量、综合施策。年以来,市中区累计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04万处、.3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处,创造了“即拆即清即建即绿即亮”市中模式;实施“亮化”工程,对城区12条道路、78栋楼体进行夜景亮化,城市夜景更加绚丽多彩。
诚然,市中环境面貌的改观,并非一味追求拆违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而是同时兼顾内涵、品质一并提升,打造有温度的城区。市中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淘汰改造燃煤锅炉42台,完成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战”,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明显,完成西圩子壕、兴济河等6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辖区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力打好“绿化提升战”,治理破损山体10座,建成马武寨山、郎茂山等山体公园13座,成为全市山体公园最多的区县。
坚持以民为本改善民计民生
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市中区“口袋公园”
发展的成果要共享,和谁共享?和广大群众共享。市中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推出一批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区”。
年累计发放残疾人补助.9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万元,对0余户困难家庭进行了各类救助;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组,高标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全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家、家庭农场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8亿元,9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在市中人民眼中,一个个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了“市中温度”。
品质市中,教育先行。一直以来,教育始终是市中区的“金字招牌”,该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现有区属学校82所、幼儿园所,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教育水平全国知名、省内一流。此外,市中区建成区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5处、农村幸福院16处,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医院综合改革,成立家庭医生团队个,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