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底捞捞金之后仍要加油 [复制链接]

1#

羊城晚报记者孙绮曼

压抑了三年的餐饮企业们,在这个兔年春节笑开了花,宾客盈门,日日爆满,复苏的春风席卷了杯盘的间隙。在最近的年报公布潮中,上市餐饮公司们却显得喜忧参半,有人极力修饰不甚好看的数据,有人则“自信地”秀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近日,海底捞(.HK)发布正面盈利预告。截至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收入预计不少于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年度财报上,海底捞还离不开巨亏41.61亿元的梦魇。

在发布盈利消息后的首个交易日(2月27日),海底捞股价最高涨幅超过了20%。2月27日至3月3日期间,海底捞股价由21.90港元涨至23.15港元。

翻身仗起步支点在哪里?

海底捞在公告中给出了解释——预期利润主要归因于“啄木鸟”计划的实施,使餐厅营运效率提高。同时自年6月以来,海底捞在中国内地及其他地区的餐厅经营表现明显好转。此外,由于注销从公开市场及以要约收购方式回购的年票据,海底捞获得非经常性收益3.29亿元。

年11月,海底捞宣布开启“啄木鸟”计划,由公司执行董事、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全权负责。

该计划利用区域化管理体系帮助海底捞持续监控餐厅质量,从“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度”两个方向快速地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扭转过往大举铺店扩张的模式,转为关店、收缩、提升门店效率。

而在当时,“海底捞不行了?”“海底捞亏大了?”等猜测甚嚣尘上。

面对着质疑的海底捞,也“勇于认错”:海底捞当时表示,此举是因为公司此前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有误,具体表现在:部分门店选址失误、各级管理人员无法理解且疲于奔命的组织结构调整、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过分相信KPI指标、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而在这一剂及时止损的猛药之下,海底捞在门店管理体系、各区竞争模式、薪酬结构调整方面都有了显著成效。在降本增效之后,“啄木鸟”也为海底捞“啄”出了金虫子。

海外市场扩店是把双刃剑

由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分拆独立,负责海外市场业务运营的公司——特海国际(.HK)也于同日发布盈利预警-亏损减少。

截至年12月31日,特海国际的年度收入预计超5.58亿美元,较上年营收增长78.6%,亏损面大幅收窄。

有一个问题会从不少人的心中生出:特海国际是什么?特海国际由海底捞国际业务分拆而来,截至今年3月3日收盘,特海国际报收于21.55港元,上涨17.89%。

海底捞的国际化之路要从十余年前讲起。年,海外首家海底捞火锅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开业,迈出了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截至年6月30日,特海国际的国际化发展版图已经遍及四大洲11个国家,共计开设了家餐厅。特海国际于年12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按年的收入及自营餐厅覆盖的国家数目计,特海国际是国际市场上源自中国的最大中式餐饮品牌。

海底捞逾10年的国际化的过程,反映了随着中国文化的出海,海外中式餐饮已经从“移民餐饮”,转变为中餐出海的“品牌餐饮”。通过品牌、消费体验以及食材、品质、口味来赢得消费者。特海国际将中餐味道带到全球的同时,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