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项援助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605/6631976_0.shtml大斑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major)又名赤鴷、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小型鸟类,体长20~25cm。上体主要为黑色,额、颊和耳羽白色,肩和翅上各有一块大的白斑。尾黑色,外侧尾羽具黑白相间横斑,飞羽亦具黑白相间的横斑。下体污白色,无斑;下腹和尾下覆羽鲜红色。雄鸟枕部红色。本物种未列
入保护目录,但受到非法捕猎的威胁,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本物种全体有滋养补虚、消肿止痛的功效,刺激了对本物种的捕猎。另外由于本物种喜食很多林业害虫,因此被誉为“森林医生”。有很多机构在研究对本物种的人工饲养和招引,有一些机构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雄鸟额棕白色,眼先、眉、颊和耳羽白色,头顶黑色而具蓝色光泽,枕具一辉红色斑,后枕具一窄的黑色横带。后颈及颈两侧白色,形成一白色领圈。肩白色,背辉黑色,腰黑褐色而具白色端斑;两翅黑色,翼缘白色,飞羽内翈均具方形或近方形白色块斑,翅内侧中覆羽和大覆羽白色,在翅内侧形成一近圆形大白斑。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白色并具黑色横斑。颧纹宽阔呈黑色,向后分上下支,上支延伸至头后部,另一支向下延伸至胸侧。颏、喉、前颈至胸以及两胁污白色,腹亦为污白色,略沾桃红色,下腹中央至尾下覆羽辉红色。雌鸟头顶、枕至后颈辉黑色而具蓝色光泽,耳羽棕白色,其余似雄鸟(东北亚种)。幼鸟(雄性)整个头顶暗红色,枕、后颈、背、腰、尾上覆羽和两翅黑褐色,较成鸟浅淡。前颈、胸、两胁和上腹棕白色,下腹至尾下覆羽浅桃红色。虹膜暗红色,嘴铅黑或蓝黑色,跗蹠和趾褐色。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成松散的家族群活动。多在树干和粗枝上觅食。觅食时常从树的中下部跳跃式地向上攀缘,如发现树皮或树干内有昆虫,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头探入树皮缝隙或从啄出的树洞内钩取害虫。如啄木时发现有人,则绕到被啄木的后面藏匿或继续向上攀缘,搜索完一棵树后再飞向另一棵树,飞翔时两翅一开一闭,成大波浪式前进,有时也在地上倒木和枝叶间取食。叫声‘jen-jen-’。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