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呦呦鹿鸣
中国上下五千年,范仲淹是一个独特存在。
朱熹说,范仲淹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陈垓说:“吾道之元气”;冯梦桢赞之:“师表百世则,殊绝人物”。今天的中学生互相问:亲,《岳阳楼记》背完了吗?
在我的角度,稍有不同:范仲淹是五千年来一大狠人。
首先,是对自己狠。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为生活所迫改嫁。范仲淹山寺读书,为了节约时间和开支,他每天用小米煮粥,放上一夜,待粥凝固后用刀切成4块,早晚各吃2块。同学送一点菜给他,他也拒绝了,“君子固穷”。这就是成语“划粥断齑”的由来。
那是宋朝,皇帝亲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祭拜祖先。全城吃瓜群众前往围观“真龙”风采,独独在那求学的范仲淹没去看热闹:“皇帝嘛,将来总是要见的,现在我没那空。”有说法说,那5年,他连睡觉也不脱衣服,因为要抓紧时间读书。
看吧,从小,范仲淹就是一个狠人。到后来,范仲淹考上了进士,再后来成为“庆历新政”主导人,见皇帝这种事,果然稀松平常。
其次,是对上级狠。
那时,太后执政,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去给太后庆生。四十不惑的年纪刚刚被提拔调到中央当个图书馆管理员(秘阁校理,咦,为什么又是图书馆管理员?)的范仲淹,跳出来阻止:皇帝在内廷拜一拜太后就好了,带领文武百官去不合规矩,这不行。他还要求太后“卷帘撤班”。
旋即被贬出帝都。因为太后也是一个狠人啊。
在地方上,他管司法判案,经常和上级争论。上司以官势压他,他却从不屈服。案子一办完,他就把争论完整过程原原本本抄在屏风上,没几天屏风就写满了。你能想象今天我们和上级争论后发朋友圈刷屏吗?
多年后,范仲淹流转各地,又得到机会到首都任职,板凳还没有坐热,就向当朝宰相吕夷简开火了。他制作了一张“百官图”,标明宰相如何大开后门、任用私人。宰相发飙反击:“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这一棍子,是要往死里打。
范仲淹又被贬了。贬得很远。
贬放途中,妻子去世,范仲淹自己也得了重病。朋友梅尧臣实在看不过去,写了一首《啄木》诗和一首《灵乌赋》给他:我的哥,面对贪官污吏不要过于耿直,多做“报喜鸟”吧,不要象啄木鸟一样,啄了林中虫,却惹怒林子主人,招来杀身之祸。
范仲淹慨然回答:不管人们如何厌恶啄木鸟的哑哑之声,这就是我一生不变的信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他就是这么干的,比如,揭发皇帝身边近臣阎文应之前,他安排了家事,对长子纯祐说:“吾不胜,必死之!”
狠啊。后来,胡适说,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比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说出那句经典的“不自由,毋宁死”,早了年。
范仲淹纪念馆上写的是朱熹评语“第一流人物”。我觉得用文正公原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好,这是中国士大夫气节最好的表述
有这样一个狠人,宋代的官员们也有样学样,一个接一个上。《宋史》这样记载:“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第三,范仲淹对境外之敌更狠。
当时,西夏进攻大宋,宋军大败,宋廷震动。皇帝想起了被贬在某个角落的范仲淹:爱卿,你上。
上就上呗。前面说了,范仲淹是个文人,但更是一个狠人。
他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接管刚刚经历围城战的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去,就改变了军制,重训精兵。后来,派出自己的儿子,抢到已被西夏占领的要地,以最快速度建起大顺城,然后亲带重兵上前,击退西夏三万军队的攻击。
这是往敌人的身上,扎进了一根钉子。
整个宋朝,面对西夏的防线,常常被打得稀烂,只有范仲淹的防线,稳稳当当。旁边战区遭袭,皇帝就说:“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重点是,范仲淹手下有很多狠人。比如,他在上报“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时”,第一等有四人,这四人影响很远。
比如狄青,后来是有宋一代排名第一的武将,在中国军事史上同样是一号人物。狄青是典型狠人,经常亲任先锋。作战四年,大小打了25战,中乱箭多达八次。
比如种世衡,也是一个牛人。当时,范仲淹设计了城寨战术,在宋代职官史上产生了一个新职官“知城事”。范仲淹发掘了种世衡后,把第一个“知城事”授予种世衡,后来不断提拔举荐(连墓志铭都是范仲淹写的)。种世衡自己是狠人,子孙也够狠,渐渐发展“种家军”,成为宋代边防的长期、重要依仗。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口中的“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就是种家军。
因为自己狠,又善于发掘狠人。西夏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边谣传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宋史》记载,范仲淹在任时,边境羌民“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陆游《渭南文集》说:“范仲淹气压灵夏,故西讨而元昊款伏”。
这便是,狠人敬狠人。
第四,范仲淹对既得利益集团够狠。
范仲淹是“庆历新政”主导者。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经久不衰的课题。
新政的一大要点,就是裁汰不合格的干部,改变过去到了年头就自动升迁的规矩,以及官员子女得到荫袭的制度。这一下就把整个官僚集团得罪了,明枪暗箭纷至沓来。
但范仲淹是狠人嘛,狠人怎么会在乎这个。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这还不算。他对皇帝也狠。这一天,宋仁宗问众大臣:“从古以来,只有小人结成朋党,难道君子也有朋党么!”
朋党是历代皇帝最防备、最忌讳的问题,一旦发现,必下重手,斩草除根。范仲淹当然知道皇帝想要什么,却偏偏当场怼回去:“在边境上,勇敢的人,不怕战争,结成党;胆怯的怕战争,也结成党。有邪有正,正人结成党,做好事,对国家有什么不好呢。”捋虎须已经泼天大胆,范仲淹这是捋龙须呢。
这样一来,不贬也是不行了。
这个狠人啊,一身正气。得亏宋仁宗是几千年来宽厚度排名前列的皇帝,只贬放而已,否则就是直接杀了。
民谣有说“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希文是范仲淹的字。不过,这样的狠人注定不可能在朝廷太久,“庆历新政”刚刚起步不久,范仲淹就被赶到远地去了,政敌那个高兴啊,“一网打尽”。
不过,狠人怎么会为这些叫嚣所烦恼呢?58岁的范仲淹,写下了《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狠的人,是把整个天下一身担起。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对读书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首次明确阐述。
随便一写,就是名篇名句,传诵千年。为什么?狠啊。请注意,范仲淹其实并未到过岳阳楼。岳阳楼是他的朋友建的,邀他写文,他借此一吐一生之志。
狠人做事,往往不为时人所理解。年,吴中大饥荒,道路上饿死倒毙者众。这时,范仲淹正管杭州,他调发仓库粮食,募集民间钱物,赈灾救荒。同时,鼓励吴中百姓不断举办舟船赛事,自春天到夏天,想尽办法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官员每天在湖上宴饮;范仲淹还告谕寺庙和官府大兴土木,翻修仓库和住舍,各地工程一个接一个。于是,监察机关弹劾范仲淹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无节制,大兴土木伤耗民间财力。朝廷问责下来,范仲淹解释说:这些工程一起来,那些做贸易的、做餐饮的、工匠、民夫就有了活路,这才是最好的赈灾啊。事实证明,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只有范仲淹管理的杭州平安度过,百姓没有流亡的。今天我们许多做法,其实范仲淹早就玩过了。
我反复读了范仲淹年谱。便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角落:真正的狠人,往往一句话就造就一个时代。
一次,有一个陌生人来找范仲淹说想跟他从军打仗临阵杀敌。范仲淹一下就看出这是个人才:“年轻人,当兵不适合你,我这里有一本《中庸》,不要钱给你。拯救天下、维护世界和谐的重任就交给你了。”这个年轻人就回去研读这本《中庸》,后来创建了“关学”,理学因之开辟,被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大重镇。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称作“横渠四句”,历代传颂不衰。
看到了吗?还真是“开太平”了。
还有一次,来了个秀才,求见仲淹,请求帮助,仲淹赠以十千。过了一年,秀才又来了,又赠以十千。他问秀才:“你为什么这样‘仆仆道路’啊?”秀才说:“有老母,无以养。假如每天能得百钱,也就够了。”范仲淹便为他安排了一个职务,一月三千,还带着他学习《春秋》,直到范被调走。
十年之后,山东泰山出现了一个孙复,以《春秋》教授学生,名徒无数,成“泰山学派”。这孙复,就是当年那个秀才。(说来也巧。范仲淹传给帐下武将狄青的,也是《春秋》。)
这都是《宋元学案》中的真实故事。
不过,范仲淹最狠的,却是另一件少为人知的事。
范仲淹得了一块地,阴阳先生说,我的天,风水宝地啊,住在这里,子孙代代出公卿。范仲淹说:既然这么贵气,那捐出去办学校吧,大家一起富贵,一家出公卿哪有整个地方代代出公卿的好。
话说,范仲淹小时候很穷,后来当官了,工资很高,但是仍然过着穷日子。宋史记载,“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也就是勉强温饱线上的水平,连肉都很少吃。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在苏州买了一千亩良田。正当大家都以为他要开始腐败开始享受人生了。他却说:办一个“义庄”,用这些良田资助族里和邻里孩子读书。
狠人办事就是不一样。范仲淹给“范氏义庄”创设了一套繁复的慈善经理制度。要一千年后,人们才会发现范仲淹的厉害:这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运行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密、影响最广泛的私家慈善机构。二百年后的宋理宗嘉熙四年,义田规模增到亩;清朝嘉庆二十年,增到亩。一直到民国时期,义庄还在运行。
运行接近一千年。独此一家,别无他例。
范仲淹的家族,也从义庄开设时的90多人,发展成规模庞大的世家大族。历史学家与教育专家认为,范仲淹创办的义学,是我国最早的义务教育学校。年,苏州市景范中学翻建校门时,从泥土中起出了一方《范文正公义庄义学蠲免科役省据碑》。
狠人范仲淹的其他事迹,虽然当时闻名天下,但终究随风飘散去。但“范氏义庄”却在亲族邻里中营造了一个小气候,影响长达一千年。这是范仲淹各种“狠”之中最独特的一种。范仲淹曾这样评价一位友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实,这位狠人自己,何尝不是“山高水长”呢?
在过去,有宗族,所以义庄有独特价值。那么,今天,宗族已然远去,如何办呢?
今天也有今天的做法。
比如,娱乐圈里我最佩服的狠人,是古天乐。
他做了两件狠事:一件,从年以来,古天乐坚持每天写博客,到今天已经更新篇,最新的一篇《永远怀念炳哥》,纪念一位全材艺人谭炳文。大家知道,我发起了“每天一千字”,有几百人和我一起坚持每天写作。但是,我是从年才开始,比古天乐晚。原以为他有一天停更,这样我就可以追上,如今看来,他一点停更的迹象都没有,恐怕是永远都追不上他了。
另一件,从年开始,他悄悄地在贫困地区捐建了超过一百所小学,很多学校都由他直接选定。而且,直到捐建一百多所后才被偶然传播,媒体记者却从未拍到过他这些慈善助学现场。
狠人自有狠人的逻辑。古天乐在荧屏之外的成就,更牛。
一些企业的行动也很有示范意义。
这几天是新一届大学生入学的时刻。昨天,看到一个消息说:有个滴滴司机的孩子考上了大学,3人考上清华,3人考进北大,4人考入复旦,4人进入浙江大学,3人考上上海交通大学……
这背后有一个公益项目:“滴滴橙果计划”。
过去三年来,这个计划面向当年参加高考的司机家庭,围绕“橙果奖学金”、“高考加油包”、“夏令营”等子项目,支持司机子女教育发展,陪伴他们渡过关键一年。其中一位贵州的滴滴司机汪平,他5个孩子,如今4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我是为了让他们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汪师傅想让孩子们知道,世界不仅仅是家门口大片的玉米地和青山。“车灯前的父亲,特别高大。”孩子们说。
部分“橙果家庭”来到滴滴总部参加夏令营
滴滴司机在全国有百万规模,他们就像过去的“宗族”一样,是一个大的群落。只是过去以血缘,如今以事业相联系。在商业运作之外,滴滴平台能在3年前就推出了面向司机的教育鼓励计划,是一件细微却有远见的事情。
滴滴公司总部的朋友告诉我说,这是一个持续性的项目,后续滴滴还将为获奖司机子女提供在校期间的实习机会和毕业校招绿色通道。
希望古天乐的博客能坚持写下去,希望他捐建的小学越来越好,也希望类似滴滴这样的平台里,越来越多的司机的孩子能得到教育上的鼓励和支持,守望相助。
当年,范氏义庄绵延千年,缘起一代狠人范仲淹的一股狠劲。那时狠人寥寥,如今,我们身边的狠人越来越多。
以一股狠劲干事业,用长久之心办慈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