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https://m.39.net/news/a_9229355.html鸟类的叫声,常常因它们的生境不同而迥异。褐翅鸦鹃常常出现在农田和水潭边,叫声“低调”,频率可低至Hz,和它吃的蛙相似。这个梗,如果看过电影《湮灭(Annihilation)》可以脑补下那只熊。当然褐翅鸦鹃这样叫和它吃的东西绝无关系。可能褐翅鸦鹃和蛙都知道,低频声能绕过障碍物传播(衍射现象,知识点啊),即使地形环境再复杂,也不用冒险跳到高处,声音还是能传到远处异性的耳朵里。
而溪流环境的鸟比如灰背燕尾和紫啸鸫之类,叫声频率大约都是6kHz左右。可能有朋友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感觉,大概就是维塔斯(Vitas)“海豚音”的3倍多,远在人类可发声范围之外。在嘈杂的溪流环境中,尖锐的声音依然清晰可闻,而其它鸟的叽喳声则容易淹没其中,即使喊破喉咙也没人来看它。
普通夜鹰在黑灯瞎火的夜晚发出“哒哒哒……”的叫声,很是奇特。顶着为什么的问号查了下,还是不知所以然。既然没有查到研究报告,我们也可以合理猜想一下。这种哒哒声间隔频率大约是6Hz,在飞行中鸣叫,很容易形成多普勒效应(注:波的频率因波源移动而发生变化)。飞行中的同伴或许可以根据频率的变化判断对方是接近还是远离、甚至算出速度,这在黑暗的环境里简直不要太好用。
除了不同生境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叫声,鸟类还能互相模仿。比如橙腹叶鹎,我曾见过它们扯着嗓子,把灰树鹊叫声学得有模有样。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秀才华。
在鸟圈,互相学点声音好像挺时尚挺酷炫,求偶的时候它们尤其喜欢。比如八哥学乌鸫、乌鸫学画眉、画眉学八声杜鹃,八声杜鹃嘴笨啥也学不会,就悄悄把蛋下别人窝里了。
虽然春天里到处都是炫耀式的模仿,不过我们更纠结的,是那些纯属巧合的相似,比如噪鹃和大拟啄木鸟,它们就像两个可怜的人在互相比惨,而旁人却很难根据叫苦声的不同来精准帮扶。
鸟类中的柳莺,种类不少且长相相似,据说叫声不同可借此区分。但前提是你得记住这个啾啾啾和那个啾啾啾的区别,否则还是老老实实拿起望远镜,故作精通地边看边侃吧。
长
按
关
注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福建省观鸟会
新浪微博:
福建省观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