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 http://m.39.net/pf/a_4791312.html——记浙江之鹰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西平
■徐邦春郑海霞许蓉蓉
“未来是眼前的天空,眼前是未来的诗篇,我要翱翔未来的天空,必须写好眼前的诗篇!”浙江之鹰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西平如是说。
——题记
浙东沿海群情激昂擂响奋进鼓,象山赛场健儿扬帆竞逐强国梦。
年9月11日,第14届全国运动会帆船比赛(宁波赛区)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亚帆中心鸣枪开赛。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1个代表队,共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随后半个月的激烈比赛中,决出了9枚金牌。浙江之鹰律师事务所(下称浙江之鹰所)被第14届全国运动会帆船竞赛委员会授予协作企业,作为第14届全国运动会帆船比赛(宁波赛区)唯一获聘的法律顾问单位,为宁波赛区整个赛事活动提供了专业而精湛的法律服务,并在9月25日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受到了宁波赛区赛委会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这是第14届全运会帆船比赛(宁波赛区)的决赛场,也是杭州年第19届亚运会帆船比赛的测试场,更是浙江之鹰所将担任年第19届亚运会帆船比赛项目法律顾问的预赛场。经过这届全运会崭露头角的浙江之鹰所,肯定在拓展非诉业务领域的征途中又有了许多新的感触和体悟,我们决定前去采访浙江之鹰所的主任张西平,试图寻找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的钥匙。没有想到的是遭遇了采访“难题”,他太忙了,几次打电话约他,不是在开会、约见当事人,就是在去开会、约见当事人的路上,采访的事就一拖再拖。对此,我们也理解,因为他身份非常特殊,作为一名律所主任,他同时又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象山县政协常委、浙江省象山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宁波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象山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浙江省象山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还有许多镇乡街道、企事业单位聘任的职务,所以,采访他就难免会遭遇“碰时”了,好在我们也不急,就按下了暂停键,处在等待状态。
终于,张西平主任约见我们了,这一次是他特意安排出了时间,邀请我们到他办公室去喝茶。我们如约来到他的办公室,直面感受到的是一种浓郁的律所文化,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为他题词的“静水深流”横匾,悬挂在他办公桌后背墙壁上,显得特别醒目、庄重,彰显出了他行事稳健、波澜不惊的人生格局。而布展在荣誉墙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奖牌和证书,是这么多年来浙江之鹰所、浙江之鹰所党支部、张西平主任个人追求卓越的见证。最炫人眼目的,当然是浙江之鹰所党支部荣获司法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颁发的“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的奖牌,这在县级律所中可是一项皇冠级的殊荣,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因为张西平并非中共党员,所以他不能同时兼任浙江之鹰所党支部书记,那么,他是怎样抓党建工作的,又是怎样使党建工作与所建工作相互融合而相得益彰呢?这或许就是他的成功经验。
当我们与他聊起这个话题时,他若有所思地说:“这几年来,浙江之鹰所坚持实施‘党建带所建、所建促党建’发展战略,激活了律师党员的‘红色因子’,打造了律所党建的‘红色品牌’,营造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浙江之鹰所能够斩获这两届大型运动会帆船比赛项目法律顾问,就是我们致力于实施品牌战略、拓展非诉业务的一个缩影。”张西平接着说:“我作为浙江之鹰所的‘领头鹰’,坚持把律所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挑在肩上、抓在手上,慢慢地就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种习惯动作了。”
张西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抓“党建+所建”相互融合作为己任,自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他像鹰那样,勇于在困难面前直面困难、克服困难,敢于在危机变局中培育新机、开创新局,使浙江之鹰所始终屹立于行业的不败之地,翱翔于高手如林的法治天地,为描绘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宏伟蓝图贡献出浙江之鹰所的智慧和力量。
一、“鹰”缘而名,心系远方
张西平,年出生,浙江省象山县人。老家在西周镇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里,现有户个村民。背靠老鹰山,直面蒙顶山,却有一个予人想象的地名“车岭村”,意思是车到这里就要翻山越岭了。如今,这里都“村村通”了,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穿村而过,而在村后茫茫的竹林深处,还建了个电影外景拍摄基地,成了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张西平的老家就坐落在弘鹰路一侧,房子早已坍塌,现成一片菜园。不远处有座古老的庆丰桥,桥下溪水潺潺,似乎还在诉说着他在这里度过的欢快童年。那时,他的父亲还在上海工作,母亲是代课老师,常年都不在村里生活,他家就成了在当时流行的一个“买饭户”(即农购户)家庭,直到他初中毕业,渐行渐远,很少回老家了。而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还是让他魂牵梦萦,时刻涌上心头。
张西平开始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经历了太多的无奈,说有多无奈就有多无奈。就说我读高中吧,那时实行“推荐制”,也不管你初中成绩怎么样,想要读高中都必须得到村革委会批准。我还在读初中时,父亲已调回县石油公司工作。为了让我能读上高中,他来到村革委会为我申请指标,村革委会主任竟然说我父母都有文化了,这个读高中指标要被平衡让给其他没有文化村民的子女。虽然我父亲据理力争,却还是没有办法,考虑到当时我家都没参加村里劳动,而买粮食等事都有求于村里,为了大局,还是选择了退让。后来,父亲只好通过私人关系,让我到原亭溪乡亭溪中学高一班读了一学期,然后又转到西周中学,读到了高中毕业。那时,高考十分难考,录取比例太小,那年我们班都遭遇了高考“滑铁卢”,全班同学无一人考上大学。这次高考之后,我选择了拜师学艺,当了一名乡村泥瓦匠。这是我人生从事的第一个职业。
我原名叫张征宇,也叫张宇。父亲当初可能是望子成龙心切,取了这么一个想得出、做不到的名字。当我外公知道我的名字后,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外公原是国民党部队的一名连长,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是我十分尊敬的一名抗战老兵。他认为给子孙取名还是平淡朴实一点为好,子孙是否有出息,要靠他们自己的造化,而不应该图有一个虚名,他建议我父亲将我的名字改为“西平”,其寓意是做一个西乡(现西周镇)平凡之人。
在我高中还未毕业时,父亲就与我打过招呼,让我毕业后去跟赖忠土师父学手艺,当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孩,自己玩都玩不过来,哪还在意这些。父亲跟我说,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不能错失这个机会,说师父在承建县石油公司工程时有多出色,实际上他已与师父说好了。就这样,在高中毕业后我开始了拜师学艺。事后才知道,师父是全县屈指可数的一位建筑俊彦,尤其是土建粉刷技术,还在全县建筑技艺大赛预赛中名列第一、在全市建筑技艺大赛决赛中名列第三,后任浙江省象山县第二建筑公司(现龙元建设集团)直属队队长。师父不仅专业造诣深,而且群众关系好,社会威望也高,我十分敬仰他的为人,有幸能拜他为师,让我学到了不少精湛的技艺。我从拌泥灰、砌砖墙、粉刷墙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担当起了内外水刷石、水磨石等装修专业的重任,我也收过3名徒弟,其中有两人还在从事这个行业,现在他们都已达到或者超过当初我所要求他们达到的专业境界了,这也是令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
我师公倪宝弟是一位建筑专家,曾参与建造北京人民大会堂,任水泥装修组组长,而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则任木工装修组组长,他俩也算是工友了。如果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么,我当初不改行的话,现在的我也有可能是个建筑界的名人了。
就这样,我怀揣着“艺不亏人、终有厚福”的朴素愿望,跟随着师父的足迹,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正当我们干得风生水起时,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我父亲因病去世了,时间定格在年。那时,我只有20多岁,身为家里的老大,下有两个弟妹,妹妹与我相差13岁,当时还在读小学。都说长兄如父,我必须要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几乎与此同时,我开始在镇里西八村原先买好的一块土地上自己建房,同时筹划自己的婚事,这些事都凑在一个时间节点上,真是让我忙得有些直不起腰来。
20世纪90年代初,一方面,由于国家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行居民住房商品化,单位不再建房分配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新建筑材料兴起,住房装修更个性化了,导致整个传统建筑装修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我们本来繁忙的土建粉刷业务,一下子清闲了许多,而且还有越来越闲的趋势。这时,我师父也包括我的一些师兄师弟,都开始亲托亲、友靠友地到上海发展了。我之所以没有跟随着他们到上海发展,是因为在我的背后已捆绑着一个需要我支撑的家。我知道我是出不了远门的,而且我也已清醒地看到了这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没有文化的建筑工人,是建不了自己心目中的高楼大厦的。更何况当时社会正在转型,法治建设正在健全,知识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而我也想在当地能另辟蹊径,闯出一条新路,但又限于当初自身的条件,难免在择业的路上遭遇了这样那样的困境。
当时,我继父的姐夫忙成常,也就是我的姑父,还在县司法局任公职律师,我继父就带着我到他那里求学律师,我姑父问我什么学历,我说高中毕业,他说高中毕业连律考资格都没有,怎么能当律师呢!就这么一句劈头盖脸的话,说得我哑口无言,似乎“咣当”一声巨响,把我拒在了律所的大门之外。也就是这么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让我于无声之处听到了惊雷,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这之后,我虽然过着“象漂”的生活,任过象山县西周镇兴瀛居委会主任,办过居委会福利企业,当过象山县第一消防器材厂办公室主任,承包过宁波市原江东区白鹤垃圾分类站,折腾来又折腾去,但有一点我是始终坚持的,那就是在这期间我参加了自学考试,希望能弥补自己的文化欠缺,以提高自身的法理基础水平和运用法治思维处理事务的能力。
我与老鹰结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我老家村里有座老鹰山,形似老鹰展翅待飞,身姿逼真,气度非凡,如同一尊精雕细琢的工艺作品。可以说我是在老鹰山下长大的,而我在年少时就经常听村民们讲老鹰山的故事。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概讲,在很久之前,有只老鹰在我老家村里重生了,慢慢地幻化成了这座如同老鹰展翅欲飞的山。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能活到70多岁。可是,在它活到40岁时,就像人类进入古稀之年一样,它的喙就会变得又长又弯,几乎啄不开猎物皮肉了。爪甲也会变得老态龙钟,无法稳准狠地抓住猎物了。而羽毛则长得又浓又厚,难以让它搏击长空。每到这时,它都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在等待中自然消亡,要么是在凤凰涅槃中获得重生。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可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必须在天的时间里完成蜕变,即用自己的喙不停地击打岩石,直到自己的老喙全部脱落了,在不吃不喝的煎熬等待中长出新喙,再用新长出来的喙,把自己的老爪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爪甲长出来后,就把自己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只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才能重回蓝天,翱翔长空,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再延续30多年。
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曾影响着我老家村里的一代代青年人,直面困难,百折不挠,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那时,我老家村里生态环境好,老鹰也是村里常客,常在村民屋顶上空盘旋,它身姿矫健,畅行如流,时而俯冲,时而飙升,常画出一个个完美的“V”字形符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真正让我与这老鹰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是我自己每次在遭遇困境时,都能借老鹰重生的故事激励自己、鼓励自己,走出了一个个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我曾经时常在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到40岁,虽然不可能都是“马云化腾”,大富大贵,也不可能都是歌星影帝,名利萦绕,但多少都会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有人把人生的40岁定义为“黄金岁月期”,如果我们没有老鹰重生的勇气,就这样陶醉在这个“黄金岁月期”里不能自拔,那么我们的职业危机或许可能就悄然临近了。因为既得的利益会让你变得患得患失,明知没有方向、没有前途、没有激情,也不敢轻易地放弃,只好过着得过且过的偷安日子。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又怕失去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学成的技能、占有的市场、客户的口碑等,都得重新回到零起跑线上。进与退,名与利,得与失,福与祸,冲动与犹豫,总是纠缠着交织在心头,让你难以快刀斩乱麻,你不得不听身边人的劝导:“不要好高骛远,面对现实,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你又不得不在夜深人静时告慰自己,要放飞自己心中的梦想,要像老鹰重生那样,奏响自己人生最悲壮、最灿烂的乐章。
尽管故事里的事,就像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片尾曲中的那两句歌词,“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但对于我来说,其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其实,通过老鹰重生的这个故事,也让我懂得了“孤鹰不褪羽,哪能得高飞;蛟龙不脱皮,何以上青天”的人生哲理。
那时,我是快“奔四”的人了,也到了老鹰“褪羽”的年龄,而当时曾与我一起出道的师兄师弟们,大多在上海滩扎下了根,不是董事长,就是项目经理,已拥有一种炫酷的身份。而我还在为生计而奔波,我也想重拾旧梦,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律师,但由于我自学考试《逻辑学》这门课未能通过,不能及时拿到专科文凭,还进不了律考门槛,在如此情急之下,我又剑走偏锋,报考了浙江法律干部学校大专结业证书班。当我拿到了这本大专结业证书,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当时,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还被誉为“天下第一难考”,我不得不赶鸭子上架,有关律考的书籍买了一摞又一摞,一头扎进了自学法律知识的海洋,背法律条文、做模拟习题。由于自己在当时还必须干活,白天从早到晚都忙得团团转,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能学多长时间就学多长时间,有时就坐在路灯下学习,奋力在“律考”路上追赶,希望自己能够实现“砖头砌墙——后来居上”。
年9月,我第一次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没想到考试成绩比我自己预想的要好,我考了分,尽管距离分合格线还有差距,但让我看到了希望。只要自己能再跳一跳,还是能摘到我所希望的那个“桃子”。年8月,我报名参加了浙江省司法厅组织的律师资格考前培训班,这对于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人来说,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我至今还想不出一个确切的词语,来形容当时我自己是怎样努力学习的,只是觉得我自己已经很刻苦也很用功了。终于,机会也留给了像我这样有准备的人。在第二次律考中,我竟考出了分的好成绩。当我拿到律师资格考试合格的通知书后,义不容辞地加入了律师这个大家庭,使我的人生有了一个华丽转身的机会。
当时,时任浙江信大律师事务所主任的徐安邦在第一时间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有意将我招入麾下,我别无选择地接受了邀请,开始在浙江信大所西周办事处实习。这被称为我县律师界的“黄埔军校”。目前,我县的执业律师大多与浙江信大所有渊源。这个所文化底蕴深厚,精英名师云集,我陶醉在这个尊法崇法的天地里,坚持以法为业、拜律为师,一年后我如愿地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我还记得第一次穿上律师袍时,曾写过这样一首《感怀律师袍》的诗:“威哉律师袍,四十功名成;日护民权益,夜思答辩策;瓦匠识明典,妙锦解疑惑;人生有逆转,当歌咏吾志。”诗虽写得不好,但抒发了我当时的一种真实思绪、一种思想境界,心路历程昭然若揭,我的人生也因此而获得精彩!
正当我在浙江信大所干得风风火火时,浙江人值所的成立,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我受邀转到了浙江人值所执业,我把这次转所视为一次“深造”,以历练自己的人生,开阔自己的视野,从此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还记得浙江人值所“人值”两字的含义,这是取于一位大学教授对自己一名学生说的一句话,即“一个法律工作者心灵的最终极关怀,应该是人的价值”。而这名学生就是浙江人值所创始人周晖,他老师的话也成了我们浙江人值所的座右铭。这是浙江人值所要追求的终极境界,也是我凡心所向,素履以往,要实现的人生目标。
在年8月,我创办了浙江之鹰律师事务所,这也是我们象山县创办的第一家个人律师事务所。在考虑律所冠名时,我又想到了老家的老鹰山,也想到了留在我心中的老鹰印象,至于冠以什么具体名称,我一时也没有想好,只好放在心里。碰巧的是,当时有个叫什么“之星”所的,哪个地方我忘了,业务创收、场所规模发展迅猛,会上在表扬它、报刊在宣传它,我受到此名启发,觉得叫起来也上口,就暂定了“之鹰”之名,几乎与此同时,我还想到了“诚天”这个名称,而在随后的反复比较中,我又觉得“诚天”之名,有些固有的浅见和外沿的宽泛,虽其寓意为“诚信大于天”,听起来也高大上,但我仔细一想,随着社会的进步,诚信必将成为全体公民践行的一个共识,整个社会也必将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如果我们律所还冠以此名,那么就将失去其应蕴涵的寓意。而“之鹰”之名个性独特,品质坚强,是自由、力量、勇猛和胜利的象征。自古以来老鹰就翱翔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许多国家和部落都把老鹰作为顶礼膜拜的图腾,美国国徽就是老鹰的图案,我国古代的龙爪就是老鹰爪,河南省平顶山市别称为“鹰城”,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开始觉得,律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特殊团队,冠以“之鹰”之名,既能激发全体律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提炼出独特的之鹰精神、之鹰心愿、之鹰价值、之鹰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我们全体律师的共识,所以我坚持了自己的第一个想法,“之鹰”之名就这样脱颖而出。于是,我把“自强不息、果敢拼搏、蓬勃向上、放飞梦想”归纳为之鹰精神;把“与我牵手伴你前行、与我同行为你维权”归纳为之鹰心愿;把“尊法敬业、修心养德、崇正仗义、乐施善助”归纳为之鹰价值;把“党建引领、善作善为、和谐共处、行稳致远”归纳为之鹰目标。我真的想寄希望于自己创办的这家律师事务所,能像老鹰一样让群山低头、云海让步,搏击长空,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有诗和远方。
二、“鹰”人成事,塑化形象
年6月,浙江之鹰所搬入县财富中心,办公面积多平方米,这里集聚了全县一半以上的律师事务所,是象山县法律服务人才的集聚高地。浙江之鹰所能占一席之地,说明这个“之鹰”没有辜负众望,正在茁壮成长、展翅翱翔。当初,张西平在装修办公场所时,就对所内环境布局做过精细的规划定位,做到一次到位,高端配置,适度豪华,以烘托出他们想要达到的氛围。张西平说:“现在你们也看到了,我的装修、配置属于古典风格,清一色的红木家具,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因为我认为,律师事务所不仅是办公场所,也是接待场所,更是谈判场所,环境氛围会对当事人心理产生影响,就像我们进入豪华酒店,总是感觉那里的菜肴品位高端一样,能给当事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虽然浙江之鹰所目前还没有配备心理助理类职位,但张西平始终认为,环境美化是能够彰显律所品位的,包括律所文化、律所价值,能给当事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信任感,起到一种“迈进之鹰门、办成想办事”的归宿感,用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汇形容,就是“塑形”。前段时间,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宏来所调研指导工作,对所里的“塑形”工作表示了肯定。当然,张西平认为,“塑形”工作也不仅指环境美化,还应当包括文化孵化、言语物化和感情同化。所谓“文化孵化”,就是要构建律所文化培育机制,增强律所文化的影响力。
年,浙江之鹰所委托上海《解放日报》社创办了一份《之鹰律师报》,每月一期,四开四版,免费发放给全省所有律师事务所和全县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强化业务交流和扩大浙江之鹰所的社会影响。年,浙江之鹰所在上海主办了“金融创新与法治建设论坛”;年,他们又在上海主办了“互联网金融与法治建设论坛”。张西平在会上都做了主旨演讲,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有关理事和省市律协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彰显出了浙江之鹰所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格局。
所谓“言语物化”,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在当事人表达诉求之前,他们都会分发一些有关浙江之鹰所的推介册子,让当事人带回去看,结合其在所里了解的情况,就能对浙江之鹰所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年8月,浙江之鹰所借建所10周年之机,把本来打算搞庆典活动的经费节省下来,编印了一本《“之鹰”风采》的书,还有一些折页,将浙江之鹰所历年来取得的荣誉、胜诉的案例、律师的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都编印上去,凡来所里的,都人手一份,既是小礼品,也是宣传品,这种接待方式胜于他们自己说千道万,磨破嘴皮,应该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因为有些当事人来浙江之鹰所,可能仅仅是想聘请一名律师,而他们却推介了全所的律师,这当然是当事人希望得到的一种服务态度;有些当事人来浙江之鹰所,可能仅仅是想咨询某个案例,而他们已给其准备了所有的胜诉案例,其中可能就有与当事人同样类型的案例,这也是当事人想要得到的一种满意结果。由于第一次印刷的数量不多,只是想尝试一下,所以不到一年时间册子就快分发完了,前段时间他们又加印了册子,以期获取更大的成效。
所谓“感情同化”,就是通过公益事业,进行价值投资,回报社会关爱,进而塑化浙江之鹰所的社会形象。正像《了凡四训》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当然,这“方寸”就是他们的内心。如果他们的内心强大了,那么他们的福田就会更加富有。这么多年来,张西平一直热心坚持做公益事业,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大,社会反响比他自己预期的要更好。
张西平告诉笔者:“我之所以热心公益事业,是因为我受到了张思之律师的思想影响,他是我们律师界的老前辈,他说过的一些经典语录,我都能熟记于心中,也成为我付诸实践的座右铭,诸如‘真正的律师,实是一团火,从点燃到熄灭,持续放着光,散着热。’‘律师的工作说到底,可以通过一项实务,点点滴滴地促人接近善、达到真,推人向前,引人向上。’‘律师的敢得以本身的硬为其条件,首先要以艺品高为前提,否则就是蛮干,智慧总应先于、高于勇敢。’‘律师应当具有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四者统一于科学使命、职业良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这些激励人生、奋发向上的话语,无不启迪着我的思想境界。张思之律师在我国法律界被尊称为‘中国最伟大的律师’,我非常赏识他的人格魅力,似澄澈见底的潺潺清流,如通体透明的光泽水晶,表里如一,崇德不渝,事事处处体现着人格的完善与优美;我非常欣赏他的赤子之心,纯正善良,扶弱济危,决不奔走豪门、结缘市侩,始终与人民群众走在一起、站在一道,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义无反顾,构建了我们律师界富丽堂皇的精神殿堂。这么多年来,我明白了这样一个显见的道理,那就是真正的律师不仅仅是一个法律人,更是一个社会人,律师职业的社会属性要比职业属性重要得多,而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囿于成见,总认为我们律师在不择手段地收费,且以业务收费论英雄,却没有看到我们律师在背后的付出,既有在精神层面上的,也有在物质层面上的,淡化了我们律师值得大写特写的一个公益事业,损害了我们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公众形象。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也没有淡化张思之等老前辈的榜样力量,我始终觉得自己还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时刻要求自己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以彰显我们浙江之鹰所的社会责任担当。”
年,象山县与贵州省黄平县建立了东西部协作扶贫关系,张西平前往黄平县考察扶贫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黄平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刊登了当地一家企业捐赠1万元物资的新闻报道,一时心潮澎湃,当即就给县里派驻在黄平县挂职的副县长说:“我要捐赠5万元大米!”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形成轰动效应。黄平县委、县政府立即选择了一个地处近郊的贫困乡,为张西平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大米捐赠仪式,当他看到一个个村民扛着扁担的身影以及渴望的眼神,顿时觉得这5万元大米捐赠得太值了,也太有意义了。这是张西平第一次做公益事业,从此也让他悄然爱上了这个光彩事业。与此同时,他还在西周镇中心小学成立了一个“之鹰教育基金”,约定前6年每年出资5万元,之后每年出资1万元,以奖励该校的专课特长生,到目前已累计出资30多万元;年,他又通过县慈善总会向老家村委会捐款3万元,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年开始,他向县慈善总会光彩事业专项基金累计捐款11万多元,帮助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问题;年,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不仅募集1万元口罩,捐献给派出所、车站等一线防疫单位,还与县餐饮协会志愿者一起逆向而行,到各高速路口值勤点送夜宵、姜茶,慰问一线值勤者。年初,他又购买了10万个口罩,捐献给派出所、环卫处和在象山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年10月27日,张西平作为县新联会会长,还带了一些爱心志愿者赴四川省雷波县开展“山海携手同心共富·象新接力烛光行动”结对帮扶活动,奔波近0公里,捐赠了12万余元爱心善款,帮助该县金沙镇白铁坝小学、汶水镇香樟坝苗圃希望小学改善学生宿所,签订了与43名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协议,他自己一个人就认领了4名贫困学生,平均每人每年助学金约元,第一期帮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多年来,张西平一直奉行“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的原则,要求自己从善如流、随缘从众,给人依靠、让人放心,帮助解决了一些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张西平已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多万元。
浙江之鹰所从最初的呱呱坠地,到现在可以说是风华正茂了,这其中包含着浙江之鹰所全体律师的共同努力,但张西平作为浙江之鹰所的“领头鹰”,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这个所建好,让与他一起共事的律师们,都能感到这是一个可安心、能追梦的地方。这么多年来,他培养出来的青年律师至少有七八名,由于各种原因有的考入公务员,有的调离到其他律所执业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反映与他相处不愉快的,这应该是对张西平的最大褒奖。现在想来,主要原因还在于他建所之初,就明确了一个累进的利益分配机制,宁可自己吃些亏,也要让同事们能够施展出才华,尽最大可能地让同事们获得更多的报酬,而他则花更多的精力,去实施、去营销自己的品牌战略,维护和扩大浙江之鹰所的外部形象。现在,张西平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做所里工作,而另外的三分之二时间,则在做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兼职工作,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张西平已经成了一个胜似闲庭信步的护“家”使者。
三、“鹰”此出彩,别开生面
浙江之鹰所党支部是年12月成立的,这也是象山县律师行业的第一家独立党支部。因为张西平不是中共党员,不能担任党支部书记,所以在考虑成立党支部时,如果说他一点犹豫都没有,也是不真实的,他说当时比较直观的担心,就是作为个人所主任,所建所务工作肯定是他说了算,但如果成立了党支部,党建党务工作他该怎么抓,不仅心里没有个底,而且也担心多开一个门会多招一阵风,加大日常管理难度。当时的县司法局分管领导似乎看出了张西平的心思,及时找他谈心谈话,说“支部建在所上”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党建工作做得好了必将推动所建工作更上新的台阶。为消除他的思想疑虑,县司法局还特意组织一些所主任赴外地参观学习党建经验。学习回来后张西平当即就拍板同意了建立党支部,没想到才过去这几年,浙江之鹰所党支部“鹰”此而出彩,年9月,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少秋在考察浙江之鹰所党建工作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浙江之鹰所党支部“飞”得更高、“飞”出更大成效;年,浙江之鹰所党支部荣获了司法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授予的“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年,浙江之鹰所党支部荣获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律师行业党委授予的“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和“甬律先锋号”荣誉称号;年,浙江之鹰所党支部书记许定辉律师荣获中共宁波市委授予的“担当作为好支书”荣誉称号。浙江之鹰所党支部犹如“之鹰”之名,一飞冲天,名扬半岛,既获得了全县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最高荣誉,也获得了全县党建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荣誉。
这几年来,张西平始终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所建工作同部署、同管理、同教育、同督察、同考评,着力将党员律师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中共党员,激活了浙江之鹰所党支部的勃勃生机,也促使他更加重视党建工作,自觉做到关心有温度、关爱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