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艺范儿的南京,了解下 [复制链接]

1#

(别说本布没提醒:文末有福利

作为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藏着很多“文艺”的小心思

在街角偶遇有趣的书店

在小剧场感受文学的魅力

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看时代变迁

“十三五”成就看南京

“文化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一起来看

???

推进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

“十三五”时期,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强大的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和软实力。

阮忠摄

(滑动看全文)

思想引领更加有力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主抓手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懂弄通做实。编印40余万册学习“口袋读本”,推动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

成立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等6个新型智库,创办《南京智库成果专报》,推出研究成果余篇。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在中国知网发布的综合影响力排名中位列社科综合类第五。改版升级《南京日报》理论版和《金陵瞭望》,策划推出电视理论宣讲节目《思想的力量》两季共11集,在全网传播。策划上线“学习强国”南京学习平台,打造成为南京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新思想的身边平台、全国“学习强国”用户了解南京文化特色和时代风采的线上窗口。

精选名专家学者组成基层理论宣讲师资库,连续两年选拔培养“百姓名嘴”共60人。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学校、企业等,每月线上线下联动举办“‘梧桐论语’理论宣讲基层行”“我是理论宣讲者”分享会,今年以来开展“我身边的小康”等主题宣讲活动余场。

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深入推进

围绕庆祝建党95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举办“改革开放铸辉煌,不忘初心再出发”“我们的四十年”专题图片展,出版图书《走向新时代——南京砥砺奋进的40年》,举办余场“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完成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目前正在推进南京党史综合设施、江北新区红色文化广场、雨花红色剧场建设,实施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场馆提质改造。

扎实开展红色教育行动,每年举办社会各界向雨花台烈士敬献花篮、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青少年凭吊革命先烈等活动。策划上线的“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年度智库最佳实践案例”。

在教育、公安、基层干部等群体中广泛开展最美系列评选,钱七虎当选全国道德模范,陈德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斯霞入选中宣部“最美奋斗者”称号,沈鹰同志被公安部追授一级英模。

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省“最美医务工作者”徐辉、池云等11名抗疫先进个人。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近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南京位列其中,并居省会(首府)、副省级城市第三。目前,全市已建成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个、实践站2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广泛招募志愿者超过93万人,组建余支志愿服务队,实施1万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塑造“志愿之城”品牌,全市有服务记录的注册志愿者人数达万人,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35.3%,培育打造了“小雨滴”“小青柠”“紫金草”等志愿服务品牌。

持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推荐入选“新时代江苏好少年”98名、评选市“新时代好少年”名。

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

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节点,创作推出大型民族交响乐《人间正道是沧桑》、小康主题民乐《国之当康》、话剧《雨花台》《鸽子》《杨仁山》、京剧《白蛇传》《梅园往事》、越剧《凤凰台》《上邻下舍》、广播剧《琴声悠远》《寻找保尔》等一批文艺精品。话剧《雨花台》、图书《因为爸爸》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杨仁山》、杂技剧《渡江侦察记》、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等7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于无声处》获“飞天奖”,话剧《鸽子》首演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特别发来贺信,近日还受邀赴中央党校演出。

每年举办南京森林音乐会,先后邀请谭盾、李云迪、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和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献演。

南京文化艺术节,创新开展了全国首个“5G云直播”+“VR沉浸式”的开幕式。

举办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评选,表彰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36位艺术家和67部作品入选,树立了南京文化艺术标杆和价值导向。

在全市各区谋划布局建设小剧场,打造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演艺空间。推出“夜瞻园”“意境愚园”等沉浸式演出,成功打造南京戏剧节、长江路小剧场话剧节、江宁小剧场喜剧节、“秦淮有戏”等品牌。

文化改革创新迸发活力

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南京段规划建设,梳理实施71个项目,设立市大运河文旅基金,出版《南京历代运河》《流动的中国》丛书。

办好南京(国际)动漫创投大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等活动,提升南京创意设计周内涵,组织企业积极参加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展会,做大做强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品牌,打造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打造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熙南里大板巷示范段等文旅融合消费片区建成开放,创新推出“见微知著——南京新文艺24+城市微展”等展览。

电影产业加速发展,组建南京影视文化公共服务中心,耳东电影产业园落户江宁。建成乡镇固定放映点个,每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场,年观影人数超过75万人次。

年以来,南京市连续三年电影票房收入位居全国城市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新闻出版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设立新闻出版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6%。

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

创新开展“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策划举办“十二城门挂春联”“正月十六爬城头,我们都是追梦人”、端午节“金陵吟”“中秋送家书”等活动,倡导新的节日习俗。成立篆刻艺术推广促进会,完成“十竹斋笺谱”复刻重刊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快捷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主城区实现市、区、街道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四级图书阅读管理借还“一卡通”。

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全市人均拥有图书(含在宁省本级单位)2.07本、各类博物馆家。

每年举办南京读书节,开展“共读南京”“中华经典诵读”品牌阅读活动,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6.36%,居民阅读指数达83.44,均位居全省第一;实体书店数量家;南京被评为“年度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每年策划举办“南京网友节”,设计网民乐于参与、愿意分享、互动性强的活动项目,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城市文化品牌不断彰显

积极拓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青年、媒体与智库等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连续参与举办3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

年、年分别举办第七届和第八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原创文化交流标志性会展平台。

持续推进与文莱斯里巴加湾市、尼泊尔加德满都市等“一带一路”沿线友城文化交流互动,推动与国际友城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密切交往。成功入选国际和平城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网络城市“文学之都”。

设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加入国际和平城市联盟,围绕“”国际和平日、“”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系列重大活动,先后在法国、捷克、白俄罗斯等国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海外展”,赴丹麦举办赠送“辛德贝格”雕像仪式,举办“青年在行动”国际和平日活动和南京和平论坛。

推动与CNBC、Discovery和BBC等国际主流媒体和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报道杂志社等国家外宣媒体合作,开展“发现南京”菁英导演计划,拍摄《我见中国》纪录片等。

创新开展“手艺创承,非遗复兴”国际设计师驻地计划,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来宁驻地探访云锦、金箔等非遗技艺,促进非遗产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通过线上方式开展国际文博展馆与国内文博展馆联合直播交流,拓展国际人文交流渠道。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以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为契机,凝心聚力推进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左毅摄

(滑动看全文)

一、着力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让广大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三五”以来,南京市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市本级建有南京市文化馆和金陵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12个区共建有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其中10个文化馆、13个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全市个街镇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站,累计建成1家达到省定标准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基层文化设施全面提档升级。新建或改扩建51个街道文化站,在部分镇(街道)核心区、企业园区、居民小区、公园景区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73个。

坚持提质增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达到新高。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以年为例,全市累计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场,服务.6万人次,比年分别增加场、.3万人次,增幅分别为33.6%、42.5%。

实施品牌工程,不断拓宽精品内容。持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从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和“送戏下乡”公益演出政府采购会。组织开展全市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评选活动,评选产生29个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25个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

打造数字平台,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年,金陵图书馆联合各区图书馆成立南京网上共享图书馆,搭建“书服到家”信用网借平台。目前,南京网上共享图书馆藏书约4.5万册。南京市文化馆积极推进具有南京本地特色的数字文化馆建设,建设了《我们的节日金陵时节》等一批优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二、着力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利用,传承弘扬历史文化

“十三五”期间,南京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同时推进文物合理利用。

以规划引领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全市现有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共计处。先后完成明孝陵等15处古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开展瞻园等7处古建筑保护规划编制,推进总统府、中山陵等6处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编制;积极推进明故宫和越城两项大遗址保护工程;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完成涉文物建设工程报审批余件;完成金陵大学旧址等89处近现代建筑修缮工作。年,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项目获得国家文物保护最高奖“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南京鼓楼等7处入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台遗址等12处入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同时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推进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示范片区保护利用,启动百子亭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示范保护和利用工作,实施了大遗址保护与彰显、老城南保护与复兴工程,开展南京城墙、重要近现代建筑(民国建筑群)、科教遗产、革命文物、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率先在全国实行“考古前置”制度。从“建设前考古”变为“出让前考古”,解决长期以来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十三五”期间,共完成考古勘探面积万平方米,完成考古发掘面积16.万平方米,有效保护了天隆寺地块古代墓葬群等15处重要遗址,出土各类文物10余件(套)。先后举办“发现金陵地下之美——南京考古年度考古成果展”、“城市记忆拾贝——南京考古年度精品文物展”等展览,展现南京考古发现重大成果。年-年间,江宁中庄遗址等12个考古发掘项目荣获“江苏省田野考古奖”及“江苏省考古与遗产保护奖”。栖霞区明代窑业遗存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

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南京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1项,省级代表性项目75项。“十三五”期间,认定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项,认定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6项。现有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8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人。“十三五”期间,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6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人。现建成非遗传承保护基地37个,其中,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6个,市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30个。十三五期间,认定省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2个,认定市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8个。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编制《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年颁布实施《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相继制定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和《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标准及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强化重点项目保护,重点对南京云锦、南京剪纸、金箔锻制技艺、南京白局及金陵琴派等项目实施分类保护。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力度,完成金箔锻制技艺、秦淮灯会、东坝大马灯、骆山大龙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数字记录工程,推进省、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字记录工作。搭建传承人培养和成长平台。开展全市非遗管理干部及市第四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提高传承人群传承实践能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非遗进校园”传承工作,在全市18所中小学中组建“南京白局”校际联盟,开展“博物馆+高校”大学生非遗传承实践、“我是小小传承人”等传习活动。“非遗周周学系列创新课程实践案例”“南京市南京白局进校园实践案例”荣获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秦淮灯会荣列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榜首。组织开展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打造“南京非遗”官方平台,开设“云课堂”举办“云展览”,组织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参加文旅部主办的“非遗购物节”,促进非遗的活化与传承。

“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增至60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增至20座,逐步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博物馆数量、类别、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年,南京市博物总馆成功进入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我市首创的博物馆“总分馆机制”被写入国家文物局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指导意见。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推进南京名人馆、南京党史综合设施、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世界文学博物馆、江北新区红色文化广场等文博场馆建设。优化服务供给,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文明的阶梯——科举文化专题展》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荣获精品奖,市博物总馆《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获得优胜奖;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胜利记忆——解放南京部分参战老战士口述史实展》等2个展览入选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0余场,组织社教活动2万余场次,参观人次突破一亿六千万人次。加大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力度,共下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补助资金约0万元,组织开展南京市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工作,促进非国有博物馆运营管理、展览展示、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

积极推进中国明清城墙(南京城墙)、“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申遗工作。成立市申遗领导小组,成立保护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部署和推进申遗工作。成立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南京)中国城墙研究院、南京城墙研究会、南京古都城墙保护基金会,建立遗产点专职保护管理机构,成立申遗专家库,加强遗产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编制《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文本、《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申遗文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保护规划》及海丝申遗点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洪保墓保护规划,颁布《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有效规范相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全面开展遗产的本体修缮、环境整治、遗址遗迹展示、监测管理等系列工程。推出《六朝探海》《大明远航》海丝电视专题片、《中国城墙故事》百集中英文纪录片,出版《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中国古城墙》等图书,创办《中国城墙》辑刊,编印《南京城墙》《古都海韵》画册,举办城墙保护与利用国际论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杂志刊文推介南京城墙,推动遗产走向世界,传播南京声音。

三、着力扶持精品创作,文艺创作生产成果丰硕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年,我市首次设立南京艺术基金,每年投入万元资金,用于资助舞台艺术创作、美术创作、广播影视与文学创作、传播交流推广四大类项目。按照“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要求,聚焦扶持重大题材、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

三年来,已拨付资金近一亿元,资助项目个。其中话剧《鸽子》《摇曳的秋千》,越剧《凤凰台》《乌衣巷》等大型优秀舞台作品获得国家、省表彰扶持,并在艺术节等重要活动中展演,为提升打造南京艺术氛围、引导艺术创作方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南京书画院创作产生美术作品件,中国画作品《第一届文代会》《国庆的日子》等21件作品入选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及国家级展览。

南京市演艺集团及下属院团共创作戏曲、舞蹈、杂技、民乐、声乐等作品个,其中话剧《雨花台》、杂技《西游时空——跳板蹬人》等15个(件)作品获国家级奖项,话剧《杨仁山》、杂技剧《渡江侦察记》等56个(件)获省级奖项。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原创少儿音乐剧《蒲公英的种子》入围江苏省艺术基金项目;民乐小合奏《三六》获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高质量群众文艺作品也不断涌现,浦口区快板书《激战三浦》等18件作品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江宁区舞蹈《厨房的味道》、栖霞区舞蹈《这么近那么远》入围国家“群星奖”终评比赛。

四、着力促进文化消费,激活文化市场潜力

年6月,南京市被文化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先后制定出台了《南京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实施意见》《南京市促进演出市场消费实施办法》《南京市政府补贴文旅展陈消费试点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构建了“以政府为引领、以市场为主导”的政策体系。年,南京市启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年起,市财政每年落实万元文化消费专项资金,采取直接补贴消费者、积分奖励补贴、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方式,将专项资金补贴给演出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截止年9月底,已评选出15批次台场政府补贴剧目,补贴比例10%-50%,直接补贴资金万元;政府补贴剧目已完成演出部场,累计票房超过2.3亿元,观演人次74万,其中年、年演出总票房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1.8%和56.7%。

年,将文旅消费政府补贴试点向高端文旅展陈拓展,用补贴杠杆进一步撬动南京文旅消费市场。通过扶持多元化展陈形式,丰富消费业态,鼓励文博场馆、社会机构积极策划组织引进内容新颖、品种多元、高品质展陈落户南京,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欣赏国内外高品质的艺术展览。

五、着力挖掘文旅资源,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大局,以推动文旅深入融合发展为中心,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开启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溧水天生桥景区、莫愁湖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老山蜂巢酒店、汤山矿坑公园(温泉小镇客厅)、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等一批地标性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开业;溪田田园综合体、枫彩漫城、梦华苑等一批新业态新看点投入运营。

以“一山两水一城墙”为核心资源,打造了南京文化遗产之旅、文博科教之旅、古都美食之旅、历史鉴证之旅、养心文化之旅、休闲度假之旅等六大主题线路,发布了融合“跟着考古游南京”“跟着非遗游南京”“跟着名著游南京”等主题攻略的“研学南京成长旅行”暑期研学旅游产品。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秦淮区、江宁区成功创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玄武区、建邺区、浦口区、溧水区成功入选第二批江苏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创建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抓手,引导乡村旅游发展,鼓励乡村旅游充分挖掘乡土产业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

年至年,共计安排余万元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及发放万元的乡村旅游消费券,扶持重点乡村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截至年底,我市有以江宁黄龙岘茶文化村为代表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家;以六合区金磁村为代表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全面启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在继续做好补贴剧场演出的基础上,探索扶持精品文旅展陈领域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补贴政策,制定文旅展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打造“夜之金陵”品牌,推动和鼓励博物馆、图书馆、书店书吧、4A级以上景区等有关单位,延长夜间开放和运营时间,丰富场馆消费服务内容,推出“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夜读、夜健”精品消费路线。开展南京特色文旅商品征集活动,完善南京特色文旅商品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打响“南京礼道”文创品牌。

成功培育了南京秦淮灯会、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国际度假休闲及房车展览会等一系列重大节事会展品牌。秦淮灯会荣列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榜首。

年,南京入围“全球20个最佳旅游目的地”、“年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夜游城市”。

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团结凝聚全市文艺工作者

加大精品创作的组织和扶持力度

培养文艺人才

打造品牌活动

……

南京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阮忠摄

(滑动看全文)

01

创作繁荣,佳作迭出

“十三五”期间,市文联加大了精品创作的组织和扶持力度,文艺创作呈现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近百件作品在国际、全国及省级重要奖项中获得大奖。

其中,图书《因为爸爸》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向日葵中队》《横渡长江》《大青衣——黄孝慈传》、广播剧《南京审判》《寻找保尔》、电视剧《于无声处》、歌曲《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向日葵中队》获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广播剧《南京审判》《琴声悠远》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电视剧《于无声处》获第二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美术奖、电视剧提名奖,《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奋斗时代》分别获得第三十一届和第三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歌曲《爸爸》电视片获中组部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舞蹈《青铜印迹》入选首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版画《鲁迅》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奖,另有10件作品入展;贲道春获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猛犸牙雕《麻姑献寿》获“中艺杯”金奖、《八千里路云和月》获“百花杯”银奖;《以大文化思维方式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理论批评模式》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著作《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被评为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

02

培养文艺人才,打造文艺宁军

树导向、立标杆。推动恢复南京文学艺术奖,36名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及67部作品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常态化举办南京文艺家读书班,3期共培训余人次,引导文艺工作者用新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荐市音协原主席、11年坚持培养农民工子弟小学少儿民族管乐团的雷建功获评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最美志愿者”称号和省文联“明德模范”,为全市文艺工作者竖立榜样。

先后承担全市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和南京艺术基金评审工作。十三五期间,共接受全市各门类申报作品部(首)、项目件,评审出资助作品80部(首)、项目件,资助总金额万元,重点资助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周年四个时间节点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题材的优秀作品和精品活动,旗帜鲜明地引导广大文艺家唱响主旋律。

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五年来,3人入选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名师,1人入选“紫金文化英才”,1人入选省“工程”,13人入选“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12人入选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和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连续实施作家(作品)签约制、“青春文学人才计划”、非遗传承人才系列培养工程、“新金陵画派”精神的传承南京画家培训项目等,共18人次参与签约,20位优秀青年文学人才成为扶持对象,近位非遗人才和30位中青年画家参训;举办金陵文学奖、南京摄影奖等专项奖,表彰鼓励专业文艺人才的创作和发展。

精心组织文艺骨干参与采风。累计开展采风22批,多人次参与;举办“走西口”“慢城艺境”等多场采风成果汇报活动。

加大对文艺名家和文艺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赴京、沪举办修白、黄梵作品研讨会,举办文艺新时代南京论坛、艺术新视线、星力量、越剧《桃花扇》、傅宁军、范乐新、李晓旭、聂危谷作品研讨会等近场研讨活动。

大力选拔和推荐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结合市级各文艺家协会换届,注重选拔一批青年文艺骨干进入各协会主席团和理事会,逐渐形成老中青文艺家齐头并进的势头。

吸纳和壮大文艺人才队伍。向全市各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宁高校、文化艺术园区广发“英才令”,吸纳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不断充实壮大全市文艺人才队伍。

03

打造品牌活动,绽放城市光彩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有特色的主题文艺活动。积极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南京解放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喜迎“十九大”,及国家公祭、“一带一路”建设、文艺援疆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主题,开展各文艺门类的展览展演活动。

传承文脉、关照现实,生动讲述南京故事。举办“奋进中的南京”主题文艺创作展览季、“我的南京故事”微电影创作大赛、音乐剧《石头城传奇》巡演、“丹青绘英魂雨花清明图”名家速写雨花台网络直播活动、“英雄心声,催我前行”名家诵读雨花英烈诗词、“时代楷模工匠精神”南京文艺家“为劳模礼赞”主题作品展、“南京城墙”“不一样的南京”摄影大赛等活动,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凝心聚力。

打造品牌、营造氛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十三五”期间,以“金陵五月风”南京文学艺术节、南京文化艺术节为龙头,开展余项演出、展览和研讨活动,全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丹青绘英魂雨花清明图”名家速写雨花台网络直播活动、南京市微电影创作大赛、“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红色文艺作品展、南京市摄影艺术展、“传承的力量”南京民间艺术作品展等品牌活动有声有色,央视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和新闻频道两次对文联活动给予报道;开展全市基层群众文艺需求大普查,以“日日有辅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名家”为目标,每年组织余场文艺志愿服务,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提高规格、拓展舞台,扩大南京文艺影响力。多次承办中国作协、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的全国性展赛、交流活动,全国青年舞蹈人才交流培训南京培青舞蹈营列入中国舞协全年重点工作,节日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暨全国民间文艺之乡经验交流会成果丰硕,百名全国网络作家文都行暨全国知名网络作家创作研讨班“大神”云集,大幅度提升了南京文艺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04

加强自身建设,构建文艺平台

推动群团改革,提高组织活力。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制订和实施《南京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以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地域文化、密切联系文艺工作者、秉承问题导向、始终服务基层、注重职能优化为原则稳步推进改革;圆满完成了3个艺术家协会的换届工作,预计年底前其他协会换届完毕。

实施市文联组织网格化建设。截至年10月,全市共划分出市级、区级(行业)、街道(乡镇)三级个网格,包括名网格负责人、名文艺网格员;会员数据微平台投入使用,形成了会员动态资料库;制定《文艺网格员职责》,举办了首批文艺网格员培训班。

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活动场所。建成南京文艺家创作基地、雨花台红色文艺创作基地,并在全市建立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体验点,为文艺家创作采风、交流研讨、服务社会创造条件;推进“南京文艺家之家”装修改造工程,为文艺家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提供新阵地。

推动“网上文联”建设。作为中国文联在全国首选的城市“网上文联”建设试点,开发“南京文联”APP、南京市文联系统会员数据微平台小程序,建成视频直播演播系统,改造数字化小剧场,实施南京文艺资源数字化工程,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在载体建设、组织形式、工作方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南京文艺生活”网站改版运行,与“南京文艺生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