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期间,人们还认为人内在世界和外在自然环境是完全分开的。此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乐律和美国超验主义者艾默生等人认为失落的黄金时代,人与自然曾经融为一体。
洪堡认为,想象力与思维一样,也是理解自然世界的必要工具。那些只知道把万物简单划分成植物、动物和岩石的人,永远都不会真正接近自然。
艺术守护荒野专栏将为您呈现艺术家们与自然对话,感受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理想状态。
以下文章来源于读库,作者刘晖
按:绘制于近两百年前的奥杜邦鸟类作品是公认的美国国宝,生态画中的杰作。除了无可替代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画家通过作品所传递的爱与美。奥杜邦本人对鸟儿了如指掌,并用卓绝的画工再现了他脑海里的美景。本文整理自刘晖老师的一次线上分享,大家可以跟随他的讲述,走进奥杜邦画中的故事。奥杜邦是两百年前的人物。他出生的时候,美国刚建国不久,法国大革命还没有开始,我们这边还是清朝。这个时间也意味着没有飞机汽车,作为观鸟人,奥杜邦也没有野外指南。JohnJamesAudubon奥杜邦(-)的肖像油画由画家约翰·西密年绘制图片来源:白宫历史协会迄今为止鸟类学知识的获得其实很困难,一点一滴都是一批博物学家不断地行走,无畏地探索以及事无巨细地记录和记载得来的。我们来看看,奥杜邦到底观察和记录了什么样的内容。姿态这是奥杜邦手绘的一只大白鹭,此前并没有发表过。奥杜邦真正开始决心观察鸟类、绘制记录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岁,甚至更大一些的年纪。另外,他那个时候是可以打鸟的,所以有些人会说他的观察和我们的观察不一样,他可以拿在手上看。但是有些东西是不可能拿在手上看的,比如这只白鹭的姿态。之所以选择这张照片,是因为我在找图的时候,在奥杜邦协会网站上突然看到一张获得奥杜邦摄影奖的照片。看起来像不像照着奥杜邦的画摆拍的?
在奥杜邦的时代,可能会把鸟打下来,摆成各种各样的形态或姿态,但是如果真的要对这些姿态有所了解,包括在制作标本的时候,一定要对它本身的姿态非常熟悉。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特意凹的一些造型和姿态,这一部分就是他特意说的“我要表现这群鸟的一些欢乐的情况”。
这是卡罗莱纳鹦鹉,现在已经灭绝,上面这张是奥杜邦画的原图,大部分后来看到的和流传的都是刻版(和真实的鸟大小一样)。这张图确实很好看,画中只有一只头部是绿色的幼鸟,其他全部是成鸟。快来数一数,是不是十四根尾羽?我把他的刻板大图截出来放大之后,大家能看到更惊人的细节。根据奥杜邦本人的记载,这种鸟有十四根尾羽,所以他在表现不同姿态的时候,实际上也着力表现了这些鸟各种各样的特征。而画中的植物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表现鸟儿们的食性,卡罗莱纳鹦鹉就是吃苍耳属植物的种子。奥杜邦笔下惊人的羽毛细节
奥杜邦还记载这种鸟可能有毒,因为他曾经发现有猫吃了这种鸟以后死了。奥杜邦晚年的时候,观察到这种鹦鹉在不断减少,他说:“在二十五年前还有很多,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实际上年,最后一只野生卡罗莱纳鹦鹉在美国佛罗里达被猎杀。最后一只人工喂养的雄鸟“印加人”在年去世,一年后,它的伴儿“简夫人”也去世了。
之后可能还有一些零星的报告,但都被否定了。到年,美国鸟类学家联合会确定该物种已经灭绝。
又是一群小可爱
这种鸟叫白胸?。一张图里面表现着多个面貌与姿态,有背对、站立、飞翔,还可以看到它们肚子和腹部下面的羽毛。
左边稍微昂着头的这只,展示了白胸?非常重要的特点。在那么早的时代,奥杜邦认为这是一个古怪的动作,他觉得白胸?是在抬头观察。实际上,所有的?都是倒行鸟,它们可以在树干上倒着走。
倒着走进你的世界
从这里可以看出,奥杜邦的观察非常仔细。白胸?并不像啄木鸟一样会用尾巴来支撑身体,它不需要,它们的尾羽和树干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除了表现鸟类的不同姿态以外,他还会表现一些鸟类的食性,特别是猛禽捕食的场面。这些场面非常生动,最著名的就是这张鹗。
飞鸟和鱼
鹗的爪子和其他鸟类不同,它的外侧脚趾可以翻转,四个脚趾就会变成前后各两个,它的脚掌是带刺的,所以能够把这条特别湿滑的鱼牢牢抓住,图中已经呈现得非常清楚。
鱼不会痛吗
上图这种鸟是库氏鹰,它头上追的那只叫东蓝鸲,是一种蓝鸟。库氏鹰是吃鸟类的,外号“鸡鹰”,有很多猛禽会去抓养殖的鸡鸭,这种鸟经常干,所以在当时农民中的名声不太好。我之所以选这张图,还因为那只蓝鸟是另外一个连续剧的男主。串场的东蓝鸲这张图里的东蓝鸲和上一张是同一只,奥杜邦在刻版的时候把它用到了不同的地方。这是一只雄性东蓝鸲,它的领地意识非常强,如果有别的东西靠近幼鸟,它们的叫声会非常狂躁。同时,它们也有吸引其他鸟类,包括猛禽离开它的巢或者是幼鸟的行为。家巢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比较奇葩的巢。有没有看到一顶帽子这是莺鹪鹩,在巢顶放哨的是一只雄鸟。这种鸟有一个特点:可以在任何人居的环境里,包括破箱子、烂靴子这样的地方筑巢。它的巢如果在封闭的环境里,可能会遭到螨虫或寄生虫的影响,所以筑巢时,它们会在建筑材料里加入蜘蛛的卵,蜘蛛孵化出来以后,可以帮它们吃掉那些寄生虫,当然蜘蛛也可能被它们吃掉。这都是奥杜邦画里所表现的一些记录。蜘蛛:面对命运,与其逃避不如勇敢接受这是紫崖燕。印第安人很喜欢把掏空的葫芦挂在营地周围,很多紫崖燕就在里面筑巢。他们很欢迎紫崖燕在这里筑巢,因为紫崖燕有一定的领地意识,可以驱赶那些窥探他们晒的肉干的其他鸟类、猛禽。实际上紫崖燕通常在树洞或者建筑物的缝隙里筑巢,能够在这种地方居住,表现了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是烟囱雨燕,下面还画了鸟巢。这是正儿八经的记录,鸟巢底下还注明了一个是正视图,一个是侧视图,是对鸟巢比较正式的记录。
面对响尾蛇攻击,小嘲鸫的鸟巢保卫战
如果说鸟和鸟巢比较容易见到,保卫鸟巢就很难见到。这张小嘲鸫的画,实际上在当时引起不少争议。但奥杜邦说,这是他亲眼所见。小嘲鸫是著名的百舌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更鸟,《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知更鸟就是它。
这个激烈的场面也是奥杜邦亲眼所见——天敌入侵鸟巢,然后厮杀,缠斗。这种鸟叫褐弯嘴嘲鸫,它也是特别能唱的鸟。有人说,我们知道知更鸟很能唱,是因为没有见过这种鸟。褐弯嘴嘲鸫在保卫领地的时候非常凶狠,不像其他鸟喊一喊、骚扰一下就完了,它能血战到底,不管是对比它大的动物还是人,都是这样。家燕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这张已经是筑巢结束,看起来还像是正在孵卵的样子。这个场景我没有见过,不知道有没有谁见到过燕子这么柔情蜜意的样子。爱情在奥杜邦的画里,可以看出表现爱情的,有两幅比较著名的画,其中一幅是已经灭绝、经常用来讲故事的一对旅鸽。大家现在说到旅鸽基本都会引用这张图,这种鸟在奥杜邦时期非常多。按照他的描述,有多少只可能不一定算得准确,但在那时候碰到迁徙季确实会遮天蔽日。据当时的估算,迁徙队伍可能绵延上百公里宽、几十公里长。但是它们后来也灭绝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肆意的捕杀。作为鸟类学家或者鸟类学研究者而言,仅仅局限于人类把它吃完了。这可能还不够,我们还有其他一些不太理解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当时的人对旅鸽的捕杀非常严重,奥杜邦也记载了各种各样为了获取肉食的捕杀行为和方式,他认为已经达到非常残忍的地步。但他没有描绘那种特别“大”的场面,反而描绘了这种柔情蜜意的场面。这是哀鸽。这张图也是奥杜邦明确表现的爱情故事。实际上他可能开始画的是底下两只“恋爱”中的鸟,花儿配的也是象征爱情忠贞的花,上面那两只鸟是后来加的。但是,加得不是特别好,树枝好像有点儿问题。至少在我看来,会觉得那个树枝并不是很顺溜,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折断的样子,可能是因为后画的或者贴上去的。争斗大家都知道,只要有爱就有痛。我们来看一个红尾鵟夫妻反目的场景。所以养完孩子就打架?这是奥杜邦记录亲眼看到幼鸟出巢以后,红尾鵟夫妻反目的一张画。它们当时正为一只野兔打得不可开交,底下那只是雌鸟,虽然看起来没有优势,但它的爪子还是牢牢地控制住猎物。奥杜邦说,它俩可能开始就没打算好好过。
红尾鵟是北美比较常见的一种猛禽,叫声特别尖锐刺耳,让人惊心动魄。美剧里面不管啥猛禽出现,导演都喜欢用它们的声音做音效。
这是呆头伯劳,大家可以看一下右边这只伯劳挂食物的方式。
伯劳挂“尸”
这是大冠蝇霸鹟,这两只鸟打斗的场面就比较惨。
鸟类为了保卫它们的领地,不管是对同类还是其他的鸟,都会残酷无情甚至残暴地打斗。底下这只鸟好像运气不太好,被扯掉了好几根羽毛。
滞空的羽毛打着玩儿这是双色树燕,主要在树洞里筑巢,也会打洞。奥杜邦说,这种鸟实在是太好斗了,几乎一刻不停地相互攻击。确实,这种场面比较容易观察得到,但具体的原因还不太清楚,有一种猜测就是打着好玩,是一种娱乐。这细节,给满分奥杜邦在这幅画的原作上除了中间有一根羽毛外,还画了一枚鸟蛋,在下面记录下“通常5”,就是说这种鸟通常会产五枚蛋,不过后来在刻版的时候加了一些蓝天白云,蛋就没有了……原画在周边还做了一些记载,现在不太看得清内容,但有研究者已经都研究出来了,因此我们知道刻版可能和奥杜邦的原作有些不同。很显然这个打斗场面发生在空中,排一枚鸟蛋可能不太合适,所以雕刻师就把它给删掉了。奥杜邦一生绘制了大约四百三十五幅鸟类画作,每一幅都有故事,即使每幅只看一分钟,可能也得七八个小时。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幅小奥杜邦的漫画:《我保证以后不在教室观鸟》。向小时候被罚抄“不在教室观鸟”的奥杜邦致敬本文作者:刘晖,观鸟人《读库》中《七十年代的斜阳》一文作者
图文信息来源于
读库
编辑/排版:舒畅
责任编辑:请叫我丫总
您好!这里是博物试验室
博物试验室是一场有趣且未知的试验,在由钢筋水泥构建起的现代都市中,我们希望渐渐迷失的人能再次发现生活,以及那些本应该慢下来的点滴。
这里是链接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人与社会的空间。
我们提供方式不仅限于以自然保护艺术为主题的展览、沙龙、分享会等,同样会举办各种各样融入自然的活动,让您沉浸式地体验远离现实的片刻。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成为一日店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