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底捞一年亏光三年净利润,啄木鸟计划 [复制链接]

1#

“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年11月,在一封公开信中,海底捞火锅如此描述快速扩张策略所带来的后果。

2月21日,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预期截至年12月31日,亏损约人民币38亿元至人民币45亿元,同比下降.79%至.96%。截至2月21日,海底捞收报19.08港元/股,市值约.5亿港元。年2月,海底捞股价一度创下历史最高,达85.8元/股,市值接近亿港元。最近一年,海底捞跌幅约75.59%,市值蒸发约亿元。

海底捞在总结亏损原因时,分别提到了余家餐厅关停、餐厅经营业绩下滑和疫情。未来,“啄木鸟计划”能否让海底捞扭亏为盈?投资者拭目以待。

6年来业绩首次亏损

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当天,股价下跌5.54%。自从年2月17日至今,海底捞股价一路下跌。

年,海底捞增收不增利。对比年约人民币亿元的收入,海底捞预计年收入超过人民币亿元,增长超过40%。

在利润方面,年,海底捞预计亏损人民币38亿元至45亿元。这个数字令很多投资者感到意外。毕竟,年上半年,海底捞的营收曾创下历史新高,也实现了盈利。

根据海底捞财报,年上半年,营收.9亿元,较年同期增长.9%;归母净利润仅万元,同比跌幅达90%,净利润率仅有0.48%。在这份财报中,海底捞发现了自身的部分问题:整体翻台率为3次/天,对比年同期3.3次/天,经营结果未达到管理层的预期。

海底捞认为,影响年业绩的主要原因除疫情外,主要是两点:年下半年及年上半年新开门店数量较多,截至年6月30日,全球门店数达到家;新开业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

发布年上半年中期报告后的第43天,海底捞发布了一份业务更新的自愿公告:检讨门店的经营表现后,本集团决定调整门店扩张规划决策。海底捞董事会决定在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当时,外界难以猜测门店扩张决策对海底捞业绩的影响。从股价上看,上述自愿公告发布后,海底捞的股价在20元/股上下仅维持了仅10天,此后股价一直徘徊在20元以下。

从更早之前的财务报表看,年至年,海底捞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08亿元、.37亿元、.69亿元、.56亿元,增速均超过30%,其中两年甚至超过50%。直到年,海底捞营收增速放缓,降至7.75%。

从年至年,海底捞保持盈利,年首次出现亏损。年至年,海底捞净利润分别为16.49亿元、23.47亿元和3.1亿元,合计43.06亿元。这与海底捞预计的年亏损数额相仿,也就是说,海底捞一年亏光了三年的净利润。

关停余家餐厅造成33亿元损失

海底捞总结了年预期亏损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方面,年余家餐厅关停及餐厅经营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33亿元至人民币39亿元。这是海底捞亏损的大头。

另一方面,全球持续变化和反复的疫情,年、年门店网络快速扩张以及海底捞内部管理问题等,对海底捞餐厅经营状况带来的冲击。海底捞表示,特别是年下半年,餐厅运营受到全球区域性的疫情暴发和公共卫生管控措施的显著影响,导致海底捞餐厅年下半年的经营业绩较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海外门店年出现亏损加剧的情况。

“关停门店的资产减值损失有点超预期了,我的预计是14亿,实际33亿-39亿。”在雪球网,一名长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