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6月29日,《联合时报》刊发了静安区政协常委、我院院长何万篷《不妨来一个“软实力啄木鸟行动”》的文章,现转载如下。
不妨来一个“软实力啄木鸟行动”
何万篷
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着影响力、控制力与话语权、定价权展开。两“力”和两“权”的表征及呈现方式中,不得不遵照执行的,就是硬实力;让人憧憬向往的,就是软实力。软实力是无形的、有感的,老百姓能触摸到、能感知到、能体验到,能够参与进去。软实力和硬实力一起,构成超大城市的综合实力,相互赋能、相互触发、相互牵引。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加固器、倍增器,通过软实力进行调优、适配,可以冲破硬实力的发展瓶颈。
当前,上海进入“内容运营”的新阶段,这是从“物的现代化”进入“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物质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体验经济的新阶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易方式、治理方式创新齐头并进,提升城市软实力更加紧迫。
在上海,资源和要素能便捷、增值地流动,能就地就近组合。上海的商务成本貌似很高,但是因为高效率、易获得,反而总体可控、可对冲、可消化。流留结合,以流促留,最大程度地契合了市场经济的要义,这是上海软实力的根本。
软实力的内核,是基于精神品格和文化特质的共识。中共十一届上海市委十一次全会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不仅涉及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层面,还涉及城市治理、科技创新、汇聚人才等方方面面。它是因政府职能部门统筹、市民自律自治形成的“善治”,而培育和迸发出来的,由内而外的,对外部资源要素的一种自然感召、吸引,使人们认同、喜欢、参与、享受,采取自觉行动。
城市软实力要凸显3个关键词:一是综合善治。譬如公共服务的均衡和平等,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舒心化,对市民的呵护和对领军人物的褒扬等。二是自然感召。以“四大品牌”中的“上海购物”为例。上海的首发、首秀、首店经济为什么这么发达?与上海对全国消费者的感召力、吸引力密不可分。上海购物,就等于品质保证,就等于时尚潮流。三是自觉行动。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其中,人口规模是硬实力。与人(人才、人口、人流、人气)有关的其他方方面面,那些服务于人的,以及人所提供的服务,则是软实力。
对政府部门来说,如何调整治理方式以适应全面提升软实力的要求至关重要。首要任务是拿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这些方案必须紧扣软实力的阶段性内涵特征,要有系统观念,宏观科学设计、中观能动传导、微观创新发挥。其中,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格外重要。政府部门能做的有很多,比如坚持聚焦发展、以人为本、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治理现代化等等。这个过程,要坚持整体政府建设,克服合成谬误,填补部门缝隙,不能隔断化、碎片化、板块化,更不能板结化。另外,软实力建设是人心工程、“人人工程”,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
上海发展城市软实力,不是与兄弟省份比高低,而是要代表国家走到国际舞台上,向全球传递上海的好声音、中国的好声音。国际交往是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中之重,要认清新形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筑牢主阵地,更重要的是提升讲故事背后的设计能力——议题的设计、议程的设计、规则的设计。我们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文服人,发挥软实力的吸引和说服作用。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高全球叙事能力,真正“自塑”国际形象,而非被动“他塑”,才能解决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
“软实力”相关文件出台了,如何生动具象地加以贯彻?建议开展一个“软实力啄木鸟行动”——看看哪些还做得不够到位的、不够理想的,随时随地发现短板,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改善建议,以此引导市民参与、充分激发市民能量,真正把全会精神落地、落实、落细。
(作者系静安区政协常委,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